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物质建筑与精神建筑两种类别,其中有些建筑的功能以物质性为主,建筑性格表现为物质性;而有的建筑功能以精神性为主,建筑性格表现为精神性。精神性建筑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富于感染力,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如以宗教为主题的教堂,寺庙,纪念碑等,营造出雄伟、伟大、庄严的感觉,象征虔诚的宗教精神,以这类建筑为主题的建筑画,在创作时应根据建筑本身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在强调建筑空间形态的同时也要突出建筑自身性格的独特魅力。因此当建筑画的主题为精神建筑时,应该重点烘托建筑的气势和氛围,建筑的气势和氛围反映出建筑的功能与性格。在绘画语言上这种类型的建筑画可夸张其建筑的尺度和体量等物质特征来强调其建筑固有的精神属性。在建筑画的形式上也应与建筑的精神性格特质相符,通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风格画种、构成方式、色彩配置、笔墨技法等方法表现出建筑特有的精神性。
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 王选 刘维强 穆志庆 范紫萱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着自身特有的环境氛围和精神内涵,有的雄伟壮丽,有的亲切优雅,有的宁静精致,有的活泼动感,有的沉重粗犷,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有的建筑画刻意表现空间氛围的神秘、不安甚至恐怖,以达到渲染某种思想倾向的效果。建筑画既要表现建筑的外在形象,更要体现建筑内在的性格和气质特征,因此建筑画并不是对建筑空间和场景的绝对复原,还需要在表现建筑空间和场景主要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艺术加工,应该适当地进行美化,使画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比如上图具有表现性的建筑画,是从对位于成都的宽窄巷子的写生中整理出的。作者根据自己对宽窄巷子不同的感受,对杂乱的场景进行主观的整合,结合要表现的主题突出其建筑空间、材质、形态、色彩上的美感。舍弃与主题无关的因素来适度的美化对象,当然这些美化手法并不是违反场景的客观真实性,而是对画面进行艺术加工,体现设计师对建筑空间和场景的精神性的艺术情绪表达,这也是建筑画与施工图的不同之处,设计师必须通过对画面的美化来表达其设计作品或是描述对象在空间中的艺术情绪,衬托出建筑空间和场景的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www.xing528.com)
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 邓凌心 胡和巧 郑捷 王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