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鄂西南高山吊脚楼的室内热舒适研究成果

鄂西南高山吊脚楼的室内热舒适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场调查鄂西南高山吊脚楼室内热舒适水平,首次构建居民的热舒适模型。按此值选取两个典型吊脚楼住宅进行热环境评价,发现夏季室内热环境较舒适,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然而不少研究者已经发现,PMV提供的热舒适范围较窄,尤其不适合用于湿热环境下的自然通风建筑。此外,热舒适指标必须进行现场研究和实测。当地居民把海拔1000 m以上的地区称作高山地区,针对高山吊脚楼还没有人从热舒适角度进行研究。

鄂西南高山吊脚楼的室内热舒适研究成果

现场调查鄂西南高山吊脚楼内热舒适水平,首次构建居民的热舒适模型。研究分冬、夏两季进行,对208户民居进行热环境参数实测、387位居民的主观热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再用回归方程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确立其热舒适阈值为:夏季热中性温度为26.0℃,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22.2~29.7℃;冬季热中性温度为13.2℃,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8.1~18.4℃。按此值选取两个典型吊脚楼住宅进行热环境评价,发现夏季室内热环境较舒适,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进而提出,当地传统民居的优化重点是冬季保温,适当兼顾夏季防热。最后结合当地乡村住宅的现状,分析适宜的热环境优化策略。

随着乡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居住环境已难以满足需求,村民有强烈的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愿望,因此,开展乡村住宅的热环境和热舒适研究迫在眉睫。热环境和热舒适是不同的概念。热环境是客观的环境条件,室内热环境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流速以及热辐射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室内微气候,是客观的数值;热舒适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反应,表达人对热环境是否满意,它并不是环境的温湿度数值,会随着不同地域、环境、人群而变化。居民的行为调节、长期的热经历和热期望会影响其热舒适的范围,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某地居民的热舒适标准推广到其他地区。

国外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关注较早。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体热感觉专用实验室的建立,美国采暖制冷和空气调节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了ASHRAE 55系列标准。全球研究建筑室内热舒适最常用的基础模型是Fanger提出的PMV(predicted mean vote,预测平均投票值)模型。然而不少研究者已经发现,PMV提供的热舒适范围较窄,尤其不适合用于湿热环境下的自然通风建筑。此外,热舒适指标必须进行现场研究和实测。既往研究也表明,现场数值和实验室指标有差别,只有经过现场实测和科学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准确定义一个地域的热舒适指标,能够更加精准地塑造室内微气候,利于节能环保,因此各国都要研究确定各自的热舒适模型。Indraganti确立了印度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模型和可接受温度范围,日本、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学者都通过现场调查,确立了各国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模型。在国内,杨柳建立了我国热中性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tn=19.7+0.3tm,张宇峰、夏一哉等分别对广州、北京地区的自然通风建筑进行了热舒适的现场研究。(www.xing528.com)

鄂西南山地平均海拔1000 m以上,乡村数量多,是湖北省主要传统村落保护地,有大量的干栏式民居(吊脚楼),山地民居特征鲜明,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然而传统民居缺乏保温措施,热工性能和气密性较差。当地居民把海拔1000 m以上的地区称作高山地区,针对高山吊脚楼还没有人从热舒适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开展研究,希望明确热舒适阈值,首次构建居民的热舒适模型,为今后鄂西南乡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品质提升、节能设计和改造提供科学基础和客观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