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家族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田园城镇与田园文明整合的策略

土家族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田园城镇与田园文明整合的策略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家族的居住环境比较多样。在土家族地区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土地庙,普遍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大地的尊重和敬仰。因为土家族居住在山地,所以土家族建筑空间充分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智慧。土家族的另一个智慧就是对火的使用,火铺形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图5传统工匠作品——狮子关门楼土家族建筑承载土家族的居住和生活功能,充分展示了土家族人民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也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土家族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田园城镇与田园文明整合的策略

土家族的居住环境比较多样。典型的居住环境海拔高度为400~1700 m,这些地方的地形地貌很丰富,因此也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居住文化

我们熟知的彭家寨是一个山地的村落,有非常明显的土家族山地村落特征。除了彭家寨之外,在宣恩县还有一个叫清水塘的地方,是一个典型的在水边的土家族村落(图1)。

图1 宣恩清水塘

土家族地区如恩施的沙地乡有很多高山风景。因为山水相依,一些村子也形成了非常理想的风水格局,如恩施的旧铺古寨,一条小河环绕整个村子,背后是一座大山,这个村子就在山下的平台。长期在山地环境中居住的土家先民养成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敬和不破坏,例如在险要的山顶修龙王庙,表示尊重原始自然状态。在土家族地区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土地庙,普遍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大地的尊重和敬仰。土家人对水是特别钟爱的,在山区有些地方有水,有些地方缺水,在缺水的地方人们会修一个精致的水井,而且会精心砌筑一个石板把井盖起来(图2),这体现的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态度。

图2 恩施沙地乡砌筑的水井

土家族建筑的主要格局一般是一字屋、钥匙头、撮箕口、四合天井,还有四合天井加上亭子楼形成的大院子。笔者在对恩施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被破坏的四合天井,包括双四合天井,还有三四个横排的天井。这种样式在过去非常常见,但是现在遭到严重破坏,剩下的越来越少。宣恩高罗的杨家老屋也是格局很大的一个四合天井加一个很高的亭子,老屋已经废弃,但是从那间屋里进去可以看到当年的山水格局,十分令人震撼。老屋对着一溜远山,整个过厅很敞亮,很高。在恩施的张家湾还有一个张氏宗祠,它也有一个四合天井,它的亭子楼也保留至今。

土家族建筑有非常成熟的公共空间序列。首先它的公共空间非常完善。从一个普通土家族建筑来讲,每个建筑室外一定会有一个场坝,场坝后面是阶沿。阶沿就是建筑学上的灰空间,它也是生产生活中用得较多的一个空间,可以放农具,晒谷物(图3)。阶沿进去之后是堂屋,堂屋有多种用途,农忙时,可用于半成品加工,有时是家里待客的场地,还是放祖宗牌位的地方,到现在土家族还有这个传统。堂屋一般都做得很高,这个空间有一层半或者两层,即使有些房子盖成两层,后面也会专门留出一个亮瓦,照亮堂屋,这是仪式上很重要的空间处理。

图3 场坝、阶沿

土家族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生活空间:火铺。火坑是烤火的地方,是当地比较独特的功能性空间。当地潮气比较大,有时候比较寒冷,在堂屋旁边有一个小房间,中心是火坑,家庭富裕的会把上面做成一个铺,叫火铺。火铺其实形成了一个日常的公共空间,它是公共空间的中心。大家在这里烤火、聊天、讲故事等。熏肉一般挂在这里,用烟火熏烤。这就是土家族建筑的空间序列。土家族的建筑按照这样的序列还可以形成街道,比如说土家族现存的几条老街,如沙地老街、红村老街等。

因为土家族居住在山地,所以土家族建筑空间充分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智慧。一般情况下,房子选址不会选在平地,因为平地要留作农田。居民会选择在山边的缓坡上建房,另外会把正房放在平地上,正房和场坝需要平整,两侧的山房会用吊脚楼的形式。吊脚楼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平整场地。另外一个适应地形的特色是:走马转角的龛子下面一般留作辅助空间,比如猪圈、羊圈,上面则是家庭使用的空间。土家族的龛子非常有特色,高明的木匠才能做出来走马转角。笔者老家的房子只是一个钥匙头,没有做成龛子,因为木匠的技术不行。(www.xing528.com)

现存的土家族建筑格局中,笔者认为三合院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形式。三合院就是土家族所说的撮箕口,它完整保留了空间的仪式感,如对称性,主空间和次空间做到了主从有序,而且场坝满足了晾晒的需求。另外一字屋和钥匙头其实是撮箕口的不完整版,依据经济条件不同修建。

这几种典型户型立面变化丰富。村落多是这三种户型,经过组合,依据地形变化,就会形成一个非常丰富错落的立面。而且户型随地形调整就会形成更加丰富的村落景观。建筑序列在整个立面错落有致,充满了山地田园情趣(图4)。

土家族建筑处理地形的方式比较精巧,石阶是顺应地形做的,整体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层次。梯田的灌溉体系做得很好,例如一些村子有几条灌水渠,从整个村子流过,顺着梯田一层层跌落到最下层。这种灌溉体系其实是土家先民应对地形的一种智慧。

图4 两个撮箕口联排形成的丰富立面

土家族建筑反映了适应气候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对阳光和火的使用上。山区气候潮湿,所以需要光照,通过典型的撮箕口让出场坝来。灰空间,如阶沿,也是晾晒的地方。另外,在空间处理上,堂屋层高比较高,阳光可照进去,甚至照到祖先牌位的位置。这也是除去室内潮湿的一种做法。土家族的另一个智慧就是对火的使用,火铺形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火铺可以煨汤,人可以取暖,同时还可熏肉,烟可在房子上熏一层油,防蛀。火铺有综合功能,基本上发挥了火的所有作用:取暖,储存食物,防蛀,防潮。

土家族建筑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例如宣恩风雨桥的木构件,可以用壮丽来形容。它在几个县的风雨桥里可能是最好的一个。虽然桥下用混凝土做基础,但木构件非常精巧。宣恩现存的木结构工艺保存得非常好(图5),笔者在宣恩调查的一些传统工匠个个都有绝活。土家族建筑工艺也体现在建筑细节上,如柱础、石磴、门槛上都有雕花,在材质的比例关系和工艺的丰富性上,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图5 传统工匠作品——狮子关门楼

土家族建筑承载土家族的居住和生活功能,充分展示了土家族人民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也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