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优化设计方案中,笔者在后墙中部位置加上了一扇窗。窗宽0.9 m,高1.2 m,位于建筑中轴线上,距离地面高度为1.2 m,略低于人体的活动高度。同时,在建筑中堂部分,由于后墙开窗,风通过后墙的窗进入建筑室内,使中堂部分的通风能力得到提升。图11弯水住宅优化对比图3.数值分析优化前后弯水住宅各测点风速面积占比见表2。中堂的风速变化不是太大。
笔者思考能否通过一些方式使鄂东北传统住宅的通风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优化设计方案中,笔者在后墙中部位置加上了一扇窗。
1.模型建立
弯水住宅优化设计模型如图10所示。窗宽0.9 m,高1.2 m,位于建筑中轴线上,距离地面高度为1.2 m,略低于人体的活动高度。
图10 弯水住宅优化设计模型
(作者自绘)
2.模拟结果
原方案为工况1,优化方案为工况2,如图11所示。
由优化设计前后对比图我们可以发现,在工况2情况下前厅的通风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室内天井的风环境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观察建筑中轴的剖面图,以便更好观察室内的通风情况。我们发现,建筑前厅的风环境明显改善,0.4~0.6 m/s的风速面积比例得到提升。同时,在建筑中堂部分,由于后墙开窗,风通过后墙的窗进入建筑室内,使中堂部分的通风能力得到提升。(www.xing528.com)
图11 弯水住宅优化对比图
(作者自绘)
3.数值分析
优化前后弯水住宅各测点风速面积占比见表2。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进行优化后,前厅的高风速占比有一定程度提升,0.2~0.4 m/s的风速占比从5.9 %提升至54.0 %,提升十分明显,如图12所示。对比工况1和工况2天井处的风速占比,我们可以发现,天井处0.2~0.4 m/s的风速占比相差不大,但0.4~0.6 m/s的风速占比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从2.3 %提升到9.4 %。中堂的风速变化不是太大。这证明后墙开窗的优化设计策略对前厅和天井处的风速影响大,提升效果明显。
表2 弯水住宅各测点风速面积占比对比
(作者自制)
图12 弯水住宅各测点风速面积占比对比图
(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