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早期的现代主义时期,希格弗莱德·吉迪翁也在思考时间、空间,他把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结合起来。但吉迪翁还在认识论的阶段,他是根据《空间·时间·建筑:一个新传统的成长》的思路,从历史来源、思想、哲理上来谈空间的,那是认识空间的问题。包豪斯虽然推行现代建筑,却并没有提出关于空间的方法论,而一套系统的方法论一定要经过大量的现代建筑的创作才能总结出来,之后才能教授。空间原理教学体系是冯纪忠从求学到归国多年总结出的完整的设计方法论。
在全球层面上,20世纪60年代,把方法论转化为教学体系,空间原理和“德州骑警”(20世纪50年代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建筑学院的一批具有先锋思想的年轻教员)有 共同的前沿性。几 乎 同 时期“德州 骑 警”(Texas Rangers)也在进行教学实验。勃那德·赫伊斯利(Bernnard Hoesli)、柯林·罗(Colin Rowe)和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等人不但对布扎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批判、肯定,对当时流行的包豪斯教学体系也有独立的判断。勃那德·赫伊斯利后来发展出一套建筑设计入门训练方法,将空间的教育具体化为一系列的基本练习。(www.xing528.com)
值得强调的是,相对于中国过去引进的布扎体系以及后来引进的包豪斯体系,空间原理体现出更多的原创性。虽然空间原理受到来自维也纳的现代思想影响,但这种贯穿教学过程的体系前所未有,而且它还吸取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它是针对当时的中国国情和实际教学需要做出的探索,即使在今天对设计教学仍然有启发意义。面对当今建筑设计的诸多流派,一波波的思潮,一轮轮的风格变迁,如果我们回顾冯纪忠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观念——空间才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会更清楚什么才是设计的根本,从而不至于盲目追随西方思潮,甚至陷入强势文化的商业圈套而不自知。须知,强调形式的方法难免落入形式的圈套:设计传统建筑就是简单仿古,不顾当下的技术条件;做现代建筑流于形式抄袭,产生大量的“图像建筑”。这种做法不仅缺少创新,建筑使用起来也问题重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量设计未必解决了空间原理中的基本问题,包括不少媒体追捧的、把中国作为实验场的国际“明星”建筑。如果更多人接受过空间原理的训练,如果空间原理能够更早、更广泛地传播,这样的劣质建筑会少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