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竹子:田园城镇与田园文明整合的N个策略

竹子:田园城镇与田园文明整合的N个策略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人钟情于竹,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竹子似乎成了文人品质和生活格调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处处留痕。在代表文人精神的植物中,“岁寒三友”有竹子,“四君子”也少不了竹子。在当代,随着生态意识的增强,以竹代木的呼声和东方文化的回归,使竹子逐渐成为中外建筑师的新宠。支文军、秦蕾的《竹化建筑》对近年来竹子在建筑界的使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如上所述,使用竹子似乎是历史必然和文化责任,无须多说。图1竹子用于屋顶隔热层

竹子:田园城镇与田园文明整合的N个策略

中国是竹的国度:北起黄河流域,南到海南岛,东起台湾,西到西藏,均有竹子自然分布,而长江流域以楠竹最多。中国人钟情于竹,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竹子似乎成了文人品质生活格调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处处留痕。且看这些关于竹子的诗句,无不包含着对这种巨大草本植物的钟爱之情:“何可一日无此君(宋之问)”,“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白居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郑板桥“无竹不入居”,租房住也要先种竹子。在代表文人精神的植物中,“岁寒三友”有竹子,“四君子”也少不了竹子。苏东坡还觉得“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在造园史上,竹子在魏晋时期就已成为造园要素,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评述的绝大多数私园中都有竹景,更把“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作为理想人居模式;《园冶》中进而归纳出“结茅竹里”“竹坞寻幽”“移竹当窗”等多种竹子造景手法。

到了现代,冯纪忠的何陋轩被台湾建筑师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坐标点”。在当代,随着生态意识的增强,以竹代木的呼声和东方文化回归,使竹子逐渐成为中外建筑师的新宠。支文军、秦蕾的《竹化建筑》对近年来竹子在建筑界的使用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展厅扩建项目中,大量竹子用于屋顶隔热层(图1)。如上所述,使用竹子似乎是历史必然和文化责任,无须多说。而在这个项目中,除了美和建构的层面,我们还想以物理实验的方法来探讨竹子的热工性能,以数据为我们对竹子的钟爱做出评价。(www.xing528.com)

图1 竹子用于屋顶隔热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