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放时代: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成功案例

开放时代: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成功案例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紧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开放”也成为办学的重要方针,引领着30多年的国际化办学历程。华中建筑系的创办者是清华大学的周卜颐与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原中央大学的黄康宇、蔡德庄、黄兰谷、张良皋、童鹤龄等先生,他们都具有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在开放的体系下,我系从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国际交流。

开放时代: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成功案例

1982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以下简称“华中建筑系”)紧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开放”也成为办学的重要方针,引领着30多年的国际化办学历程。华中建筑系的创办者是清华大学的周卜颐与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原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的黄康宇、蔡德庄、黄兰谷、张良皋、童鹤龄等先生,他们都具有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周卜颐先后就读于中央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哥伦比亚大学,是最早(1949年)在美国获得现代建筑竞赛一等奖且作品被建成的中国学生。创系之初的教学体系,既传承并改革了中央大学Beaux Arts的教学体系,也引进了现代主义的教学体系,还借鉴了老八校的办学经验。据张良皋回忆,创系时先生们为办学取经曾遍访老八校,随后拟定了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既保存建筑教育经过历史筛选自然形成的主流意识,也学习当今建筑教育界各种新的思想,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教学内容,教学生硬功夫。

在开放的体系下,我系从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国际交流。我系较早开启请外国教授及建筑师上设计课的先河。创系不到半年,周卜颐就邀请美国建筑师Sax来华中建筑系长期讲学。在纽约进修的建筑系副主任黄兰谷邀请了Myron Goldsmith(奈维的学生)、David Sharp、Thomas Schmid等国际知名建筑师来讲学。周卜颐还遍请国内名师郑光复、鲍家声、罗小未、李大夏等先生来武汉讲学。一时间建筑学者云集武汉,为我校建筑系办学确立了高起点,对当年的毕业生起到了长远的影响,开始的几届学生刚毕业便得到好评。

尽管办学经费紧张,华中建筑系在教学交流、获取国外信息方面决不吝惜。据李保峰回忆,他被派去参加香港建筑书展,打电话请示说书都很好很难挑,周卜颐当即指示全买,足见对国外信息的重视。我系刚创办就订阅了24种外文期刊。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正式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及密尔沃基大学(Milwaukee University)进行持续的交换教师项目。1985年,华中建筑系一次就派遣赴美交换学者10余人,这在20世纪80年代新办的建筑系中极其少见。(www.xing528.com)

重视国际交流作为一种制度长期保留下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系教学交流已经扩展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诸多全球名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