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洪尤为推崇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要中国不亡,而且能有次序的建设,唯有振兴我们的教育,那才是根本的办法’,教育救国中兴,以人才为本。”[6]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而“国家的隆替,繁于人才的兴衰”,因此“人才对于国家极其重要”。“在抗战期间,政府于万般困难中,仍竭力维持教育事业,务使人才培养的工作不致中辍。诸君来校学习四年,于今告一段落,在抗战的目前,真可以说最堪庆幸。我们回想一下,从“七七”事变到现在,将届八年,在这八年之中,国家艰危万状,前方无数军民喋血杀敌,保卫国土;后方千万同胞贡献财力,协助抗战;诸君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仍得到清苦不移从事教职的各位先生的谆谆教导,完成中学的阶段,结束大学的课业,这真太难得了。我们一方面固然庆幸,一方面也要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而愈加奋勉!”[7]
对于毕业生,“西人常说‘毕业即始业’,这句话意义深长。值得我们真切体味。本来学无止境,读书研究绝没有终了完毕的时候,况且我们学习的时间至为短促,在大学里面所学的又不过是各科的基本知识及一些为学的方法而已。以短少的时间,学得片段的知识,来应付繁复的现代社会,自感不足,必须以大学所得知识做基础,继续研究,扩充知识,才可以立足社会”,所以,“今后诸君仍要在学术上继续研求”“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是当前普遍一致的要求,诸君步入社会,应负起建国的任务,或从事教育事业、社会福利等事业,或倡导请求效率严密、合理的风气,以促助民主与工业化的实现。所以,诸君要认清时代,担负起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使命”。[8]
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状况是衡量一所大学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刘季洪认为:“一个学校价值的高低,不仅系于校内办理是否完善,措施是否合理,还要视毕业校友服务成绩的良窳以为断。假使各位校友在社会上都有贡献,都有成就,那么本校的地位自然会随而增高,换句话讲也就是无负它设立的使命”;学校应该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服务情形,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学校之间,均应“取得联系,互相观摩,携手并进”“使校内一切改进可以以为根本,以为依据;使校内研讨的学理更能与实际情形密切配合,互相印证。所以,诸君要与母校及过去毕业的校友密切联系,共谋本校特殊使命的达成”[9]。
【注释】
[1]刘季洪.在开学典礼的讲话(1944-09-25)[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1):3—5.
[2]刘季洪.在开学典礼的讲话(1944-09-25)[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1):3—5.
[3]刘季洪.同学相处之道(1944-10-02在国父纪念周的讲词)[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2):4.(www.xing528.com)
[4]刘季洪.同学相处之道(1944-10-02在国父纪念周的讲词)[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2):4.
[5]刘季洪.同学相处之道(1944-10-02在国父纪念周的讲词)[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2):4.
[6]林子勋主编.教育学论集[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25.
[7]刘季洪.勖本届毕业同学[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14):1.
[8]刘季洪.勖本届毕业同学[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14):1.
[9]刘季洪.勖本届毕业同学[J].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1944(1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