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我国经过长期战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均有极大之变迁,教育既须适应社会潮流,自当亟谋改进。“我们目前极应抱残守缺,继续发展、力求充实,第一先恢复旧观,然后再逐渐进步。凡此种种,均为吾辈受高等教育者,对于国家民族当前极重大的一种使命和任务。”其改进的主要内容有[3]:
一是战后“所定教育宗旨,非失之过度抽象,流于空洞,即失之过度具体,胶柱鼓瑟”“颁行虽久,绩效未宏。今后似当调和二者之间,本简单、明了、实用三原则,易过于具体之列举为概括而抽象之列举,至所改定之条文亦应与宪法相符合”。
二是认为“欲使教育渐趋完善,则逐年逐项,大小预算之确定,现在仍然还是很迫切而需要的,因为计划、预算、准备这三者,是必不可缺少的,直到现在,实际上也还是迫切需要的”“大学之经费分配与特殊补助,应尊重宪法均等精神,以谋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推广边地教育,大抵一国之独立统一,全赖国内各宗族间在文化上有共同基础。我国边地教育素称落后,欲树立文化上共同基础,非积极发展教育予以特别扶助不为功”。(www.xing528.com)
三是改进训育制度,“各级学校训育方法应彻底改革,使训导与管理从此能发挥相得益彰之功效。大学生之德育基础大致已形成于中小学之教育生活中,唯社会习俗与环境风尚亦有左右之人心之力量。外铄式之强制管理,在中学阶段已非至善之策,若施诸大学,尤非所宜。盖大学生之理智生活自较中学时代益为强烈,其在理智方面应有之满足亦更为需要。训导属于人格感化问题,重在人与人间道德人格之接触,有伟大之人格,即可影响整个之行为,有良好之诱导,即无繁杂之章则,仍能培育优良之学生。为教师者,应以身作则,且须确实了解青年心理,使其于潜移默化之中收人格感化及人格陶冶之功效。我国一般学子,大率缺乏自治自助之精神,仅重摹仿与接受,少有自动与发明,传统训练教师方法之不良实为重要原因。故今后教师主要之任务,应为指导与鼓励学生能做自动之学习,自发之行为,并具有自行组织之能力,以养成其独立的自治的自主之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