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西北联大与陕西省合作,成立“修志委员会”,修纂《城固县志》,黎锦熙代表西北联大参加,另聘地理学教授黄国璋分任自然篇和经济篇的工商、交通二志;历史学教师何士骥、中国文学教授罗根泽、中文系教师吴世昌等分任文化篇;地理系教授兼主任殷祖英分任气候篇;地质学教授张伯声分任地质、地形、水文三志;植物学教授刘慎谔分任生物志;联大常委、矿冶工程专家胡庶华教授分任农矿志;地理学教授谌亚达分任人口志;龙文分任合作、卫生、祠祀三志;张永宣分任大事年表、疆域沿革表;陈瑾分任财政志;薛祥绥分任人物志、艺文志及文征等。成员几乎全部为西北联大教授或学生,另外吸收部分地方士绅,涉及中国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水利工程等各个学科。黎锦熙特地为此提出修志新体,即“明三术,立两标,广四用,破四障”。其中:“三术”即续、补、创,其中的“创”,又分为“两标”,即“地志之历史化”和“历史之地志化”;“四用”,即用于科学资源、地方年鉴、教学材料和旅行指导;“破四障”,即破类不关文、文不拘体、叙事不立断限、出版不必全书。[23]这其中的“创”,就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方新历史观、新地理学观的一种新思想,表明史、地的分化以及综合性的地学向地理学和地质学的分化。比如在黎锦熙等新修的《城固县志》中,关于自然方面即有:地质志(附图);气候志(风候、气温、雨量、物候、在全国气候区中的位置);地形志(汉江盆地概况、本区之地形图、县城地形位置图、山脉略说);水文志(本区重要河流图、汉水流水型、河水含沙量及堆积作用、汉江航运、水道略说);土壤志(土壤分类与成因、各种土壤之分布与分层、各区土壤之特性、土壤与植物之分布);生物志(植物、动物、论本区对自然生物之利用)等。关于经济方面,则有人口志,农矿志(农业、畜产、蚕桑、蜂蜜、渔业、猎业、林业、矿业),工商志(工艺、商业、经济、市集),交通志(道路、航运、交通工具、运输、邮电),水利志(渠、堰、坝、井、水力利用),合作志(仓储、救济、新合作事业)。关于政治方面,则有吏治志,财政志,军警志,自治保甲志,党务志,卫生志(人民体格、地方疾疫、卫生行政和医药、禁烟、缠足、发辫之禁革),司法志。关于文化方面,则有教育志,宗教祠祀志,古迹古物志,氏族志,风俗志,方言风谣志,人物志,艺文志(分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文字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艺术、文学、史地),等等。其中历史学与地志学的分化、地理学与地质学的分化、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分化,以及有关生物学等现代自然科学内容的入志,不仅是对我国传统史学、地志学、方志学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地理学的一种创新,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以及对世界新学科发展的融合。仅从其修志委员会的组成来看,就综合了语言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专家,已不仅仅是修一部《城固县志》,或之后黎锦熙等修纂的8部陕西地方志,实际上它代表了以此为载体,民国中后期我国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思想后,我国现当代学科融合、中西新学思潮融合的一次大演习和示范。
【注释】
[1]姜琦(1886—1951),字伯韩,浙江永嘉人。1912年获日本明治大学学士学位。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学位。1939年起任国立西北大学共同科目教授,1940年10月至1942年4月任国立西北大学教务长。著名教育史和教育哲学专家。
[2]姜琦.现代西洋教育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3]姜琦.西洋教育史大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
[4]姜琦.三年来中国教育之解剖[J].江苏教育,1935,4(1—2):16—24.
[5]姜琦.三民主义教育与世界教育思潮之比较(上,1938-10-06于重庆)[J].民意周刊,1938(55):10—11.
[6]姜琦.三民主义教育与世界教育思潮之比较(下,1938-10-06于重庆)[J].民意周刊,1938(56):10—12.
[7]姜琦.学校社会化之哲学的基础及其历史的发展[J].教育通讯周刊,1939,2(2):3—6.
[8]姜琦.我国大学课程之基本原则[J].高等教育季刊,1941,1(3).
[9]郭文鹤(1895—?),字鸣九。湖南湘潭人。1942年任国立西北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教授,《西北学术》编辑部主任,次年兼学校训导长。
[10]郭文鹤.研究西北建设实本大学所责无旁贷[M]//杨德生,崔智林,姚远.西北大学教育理念文选.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53—54.
[11]黄文弼(1893—1966),字仲良,号耀堂。湖北汉川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1937年10月至1947年间任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边政学系教授兼主任。(www.xing528.com)
[12]张海.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主义特征与特点[J].华夏考古,2011(4):138—139.
[13]向达.评黄文弼近著高昌三种[J].国风半月刊,1933,2(4):8—15.
[14]王新春.近代中国西北考古:东西方的交融与碰撞——以黄文弼与贝格曼考古之比较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11(4):145—154.
[15]陈大齐.致辞[M].//黄烈.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7.
[16]黄国璋(1896—1966),字海平。生于湖南湘乡。1926年赴美留学,先后入耶鲁大学理科研究院和芝加哥大学地理系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相继任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西安临时大学地理系教授、主任,西北联合大学地理系和西北大学地质地理系教授、系主任,西北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主任。
[17]黄国璋.发刊词二[J].地理教学,1937,1(1):2—3.
[18]李蒸.发刊词一[J].地理教学,1937,1(1):1.
[19]黄国璋.发刊词二[J].地理教学,1937,1(1):2—3.
[20]黄国璋.发刊词二[J].地理教学,1937,1(1):2—3.
[21]黄国璋.地理教学复刊词[J].地理教学,1947,2(1):1.
[22]殷祖英.东天山山脉的分析——综述那林氏(E.Norin)的考察报告[J].地理教学,1947,2(1):15—22.
[23]黎锦熙.方志今议——《城固县志》续修工作方案[J].图书季刊(北平),1939,1(2):101—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