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高等教育不均衡:重床迭屋理论成果

解决高等教育不均衡:重床迭屋理论成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分布的“重床迭屋”说由来已久,也有“重床叠架”的说法,均比喻重复繁多。此处,用来比喻我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的“畸形畸重之弊”或过于集中于沿江、沿铁路线大城市分布的状况。马师儒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高等教育的“不合理之分配”,求得“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且认为这是“高等教育之幸,亦即为国家之幸”。

解决高等教育不均衡:重床迭屋理论成果

高等教育分布的“重床迭屋”说由来已久,也有“重床叠架”的说法,均比喻重复繁多。此处,用来比喻我国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的“畸形畸重之弊”或过于集中于沿江、沿铁路线大城市分布的状况。

1935年12月28日,邵力子致行政院函中,即有此说法:“查北平一隅,国立大学居四所之多,实嫌供过于求”,“西北自中央主持开发以来,物质建设成就渐显,唯教育一端依然落后,诚以陕甘宁青新等省,人口总数在2000万以上,乃竟无一所大学作高深之培养,实不足以应事实上之需要。”为此,他先后提出将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陕的建议,并认为“以此办法,全国学区既免畸形畸重之弊,西北方面亦省另起炉灶之劳,一举两利,莫过于此”。[13]

马师儒[14]在论及战后高等学校复员问题时,提出预防“高等教育之逆转及不合理之分配”的问题。他指出:“抗战期间文化中心,已由沿海各省,移来到西北、西南等边区,因此高等教育渐渐地有了合理化的分配,今后仍宜防止人才和物质之逆转和逆流,勿使再集中于平、津、沪、汉或偏于沿海、沿江,而不顾边区或贫瘠的省区;无论如何,在战后的高等教育上,我们务使各地方都有均衡的发展,尤其不应将人力物力,都便利了一二大学,而令其他者均感到向隅或失望。”“中国过去高等教育之分配,不合道理,这是事实,人人所知的,现在我们主张不但校址之分布,应求均衡,即院系之分配,亦须要向多方面发展,决不可再集中在几个热闹的地点,总要为全国的文化教育着想,不应有丝毫的成见、偏见和私见。”由此,他进一步提出了战后西北高等教育与全国高等教育“彼此相互配合”的目标,即“要建设西北,必先奠定西北高等教育之基础,并且要突飞猛进,才可追赶上现代进步的科学艺术;我们观察中国高等教育之发展情形,知道中国固然不如英美等国,而西北之高等教育更远不如沿海沿江各省,吾人应于建设西北之大目标下,先使各种文化事业都有均衡的发展,更需要使高等教育专门学校,有特殊的大进步,然后西北、西南、东北、东南,都可以在高等教育上,彼此互相配合起来,成为一个健全而完美的系统”。他还提出按自然环境布局高等教育的具体规划,指出:“无论学区的划分或院系的区分,必须与自然的环境相配合,再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兰州大学设立兽医学系,山东大学设立海洋系,即是为了适应社会要求和配合自然环境的,将来在重工业区或农业区或畜牧区,都应在普通的大学之外,更特设各种专门的学院,以宏造就。”马师儒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高等教育的“不合理之分配”,求得“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且认为这是“高等教育之幸,亦即为国家之幸”。[15](www.xing528.com)

石鸣源[16]也指出:“复员正在开始的今天,内迁各大学都在争先恐后,纷纷要求迁回原地,不管国家的计划如何,各地的需要如何,这不能不令我们失望。我们为中国教育前途着想,为中华民族未来打算,今后必须以最大的决心与努力,来按各地的实际情形与需要,合理地、普遍地迁移与建立大学,不能以少数人的赞成或反对,而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普遍发展大学教育的良机。受教育是人民的权利,我们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有受大学教育的机会,而不能让某一地方或某少数人所独享。所以,明日的大学教育须力求普遍,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走进文明富强国家之林。如果仍保持着过去畸形的现象,那么中国永无跳出贫愚圈子的可能。”[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