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对其进行培养之前,要先对人才的需求和素养进行系统的认知,并且对创业的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还要知道哪些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培训重点,然后,在这些基础上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一)创新的概念界定
“创新”来自拉丁语的语境,具有创新、创新的物质、改变这三层意思。“创新”刚开始是运用在经济学中的术语,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
将按照新的思维、新的方向进行的新发明或者对事物的新描述统称为创新,这是一种概念化的进程,从外文文献中没办法找到“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这种概念的解释,但是英文的“Creative Mind”“Creative Thinking”“Creative man”等概念具有相似含义。这些都是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指人类的创造力、人格和思维的一种特点描述。西方国家对创新人才这个概念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他们将有关人的个性发展、利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所有东西都包含在内。具有创新概念的人才包括以下8 个主要特点:①有明显的个性和辨识度,并且具有独立性格;② 求知的欲望很强烈;③有很大的好奇心理,对很多事物都要钻研和探索到底;④ 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广泛的知识面;⑤ 在具体事务的执行中注重理性要求,能够做到严格性和准确性;⑥ 想象能力丰富并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具有敏感性,对智力方面的知识很有兴趣,热爱游戏;⑦ 具有幽默感,具有文艺气质;⑧ 有坚定的意志,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具有很强的专注力。
创新是指突破现存的思维模式,按照异于常人的方式处理问题的一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经验,应对特殊环境中的所有问题。其出发点是要为社会需求做贡献或者追求自身理想,对现存的事物进行创新和改造。创新包括事物本质、方法论、影响因子、大体环境等,并且最终使事物的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人类是独具创新特质的物种。由于这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因此人类表现出高级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帮助社会发展和实现民主的重要动力。民族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都需要创新思维的支持,创新更是无止境。纵观各行各业,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等,都离不开创新[5]。
(二)创业的概念界定
“创业”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术语,起源“entrepreneur”,本意是指创业家或者企业人。“创业”和“企业家”在内涵上具有相关联的关系。从多种角度对“创业”进行研究和探索,会发现其具有自身的特性、类型、过程和范围等。
创业包括创造和创新两个步骤。创业是要对思维进行开拓创新,对旧的事物进行改变,因此创业对于生活和生产以及国家、地区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创业也有一定风险,创业的人需要具备承担这种风险的勇气和毅力。创业获得成功,自然能够享受创业带来的诸多收获和福利,因此努力的创业者最终都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并且这种回报还是很丰厚,有的会提升自身的成就,有的会创造出更有智慧的东西。总体而言,创业是充满艰辛的路程,随时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困难,创业者需要具备面对诸多困难的勇气。
如果从创业的内涵上来分析,创业具有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指人类通过创新的思维开展具有积极影响的相关社会活动,后者则是指创业者针对自身的资源和现状,采取创新的方式对其进行优化和重新配置,并产生更大的回报和收益的过程,即创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开创自己的企业实现自身的回报和收益。本书主要从狭义范围对创业进行概述。
(三)知识型创业的概念界定
知识型创业这一概念是在经济发展转变的时候被提出来的。身处知识社会中,创新创业对创新驱动提出需求。在实现创新驱动的过程中,创业者基本都是来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将这群体称为“知识劳动者”,他们是具有深厚知识基础的劳动者。在创业过程中,这个群体的人是主要人群,这时候对整个创业也带来影响,传统的知识社会所提倡的“古典创业”的理念已经不适合社会需要,需要从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创业的思考,并培训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应对创业的现状。
知识溢出创业(Knowledge Spillover Entrepreneurship)是知识型创业的别称。创业的过程是知识溢出的结果,或者是对知识进行改造的一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创新的人将会获得新的机遇、得到新的知识。与此同时,知识劳动者是知识型创业的主体。他们都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人群,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在新观念的接受和创造上比较有建树,并且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对事物进行探索和再造,以此来应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这个群体对文化交流活动上也更加感兴趣,也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www.xing528.com)
从文字来看,知识型创业是指需要高学识的一种创业活动。相关的专业也指出,未被商业浸染的知识是未来创业的重要方向,这些知识来源于现存的社会,是在企业的生产中被创造出来,因此知识型创业是一种知识溢出的必然结果。新的企业会将未被商业化的知识进行商业化处理,并以企业的形式进行创业和发展,并且这种知识型创业需要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需要对知识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等环节。在创新能力的凝聚方面,需要依托良好的需求条件、可行的企业决策以及相关的生产要素等外部因素的支持,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对知识具有良好的吸收、消化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由此可见,可以将知识型创业活动看作是在整个创业网络中具有许多吸引因素的一个项目,它不但可以对已有的创新网络进行巩固和拓展,还能够在大环境中找到新的创新型群体,适应新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知识型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型创业。它不仅能够带来很大的社会价值和现实回报,并且能够加强国家的知识创新和创业地位,是一项站在国家高度上的重大工程。国家对知识型创新创业越重视,越能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诸多案例表明,知识型创新创业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
在特定条件下,以相关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将教育与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相关风格的固定和特征的识别的过程称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计划性。其中包含诸多的培养要素,主要有课程体系状况、教学计划模板、专业设置模式以及跨学科的培养模式等。这些都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工作,要素之间具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人才培养的模式标准有差异,由此产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有很多种表达方法,它是指承担培养的学校、专业等要承担的具体培养需求,可以从人才本质、培养要求、培养方向等方面进行细分。培养目标是由以上几种要素、学生的基础特征和所处的环境所共同影响和决定的,它代表整个培养模式的核心。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即将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相关要求的总的考量,通常包括3 个方面:为社会培养、为相关专业领域培养和全面培养。这里所说的全面培养是指从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这个人具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2)培养内容。培养内容可对培养对象直接产生影响和作用。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一般通过课程培训进行。除了规划之内的课程,还有相配套的课外活动、游戏、价值观的探索,相关的行为和态度,学校的校风校纪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3)培养过程。培养过程是为了达到培养的目标而进行的所有操作。在相关制度规定下,通过教材、实验设备等的相互配合,并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称为培养过程。这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包括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培养方法和方式的准确性等。
(4)培养制度。培养制度是指有关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定、程序及其实施体系,是人才培养得以按规定实施的重要保障与基本前提,也是培养模式中最为活跃的一项内容。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制度、修业制度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三类。
(5)培养评价。培养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培养过程及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效益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一种方式。这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是对上述的目标、过程、制度等的监督和检验,并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更正。
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既不是单纯的内容,也不是单纯的形式,更不是单纯的目标和结果。从培养模式的本质来讲,虽然这是一种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对相关的事项进行搭建、设计和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