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变速器从原来的液控变为电控变速器,维修人员已经认识到很大一部分的故障根源其实都来自于阀体,这是由于电控程度越高级,阀体中的液压控制零件运动频率就越高,就越容易提早出现机械磨损导致液压泄漏。然而阀体的修复也是自动变速器机械部件中最复杂的部分,大多数维修人员并不清楚阀体内部的详细情况,一般都是把其他可以排除的地方都排除了,最后才集中到阀体上,而且一般也是通过更换阀体总成来确定故障是否存在于阀体内。只有一部分愿意深入研究的维修人员才会深入到阀体内部,对阀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和维修。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专业维修厂在阀体的翻新和检测方面并不够深入和系统,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在阀体翻新的工艺流程控制上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而一线的维修人员又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很多并不正规的习惯来源于师傅的口口相传,这样就导致在整体上难以提供可靠的维修品质,尤其是当阀体里程数较大,成色开始变旧,阀体中多个故障点开始叠加作用,这时没有一个系统的工艺流程就难以保证翻新的质量。一个明显的不规范操作的例子是经常可以看到操作工在拆卸阀体后只是拿阀体在耳边晃几下,看看滑阀是否在阀孔内移动滑顺,就凭这几下晃动再加上肉眼的观察就是大多数工人判断阀体好坏的操作步骤。其实当滑阀越磨损阀孔,它们之间的间隙就越大,晃动就越厉害,摇晃给出的信息反而会是误导的。另一个常见的坏习惯是总是用铜棒蘸水来研磨阀孔内壁,这样可以避免滑阀卡滞。这种方法的确可用来平整阀孔内壁,在老款液压变速器中的动作频率很低的换档阀上是有用的,但是在新型的电控变速器中,滑阀的设计要精密很多,在阀孔已出现磨损的情况下再使用这种方法会加剧滑阀卡滞的风险,尤其是在热车时。操作工有时遇到越用铜棒研磨越容易出现滑阀卡滞的情况。在知道了滑阀在阀孔内的受力状态和偏磨的各个因素后,就容易理解配合间隙越大滑阀越容易磨损阀孔的道理。
因此要保证质量,必须从阀体的检测和修复工艺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操作人员必须系统地接受这些工艺培训,并且在日常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工艺规范来进行,并得到有效的监督。下面根据国外行业内的一些经验总结,对如何完整阀体翻新的工艺流程做了一些可供参考的介绍,希望对于阀体维修和翻新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人以为要维修阀体必须要有大量的设备投入和对油路有非常深入的知识。其实并非如此,这种认识往往会使人们要么惧怕阀体维修,以更换阀体总成来解决问题,要么投入重金于昂贵的阀体设备而最终收效甚微。其实的维修阀体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细心认真,以及是否善于学习和思考,这比起昂贵的设备来说要重要得多。如下文所介绍的,有很多问题其实是可以用成本很低的小工具来解决的,如何合理使用这些工具则是依靠人员的技术素养。这里人员的因素又重新需要排到最重要的位置。时下很流行的再制造概念,使不少人误以为可以通过规范的再制造流程而将人员的因素降到最低,从而减少由于人为的随意性操作而导致的质量问题。然而很多人没有看到如果没有好的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首先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工艺规范,也不可能很好地去执行制定好的工艺规范。变速器后市场企业(包括维修企业和再制造企业)由于需要再利用大量的旧零件,它的难点和技术侧重点其实是完全不同于原厂的新件制造的。与生产厂商相比,变速器后市场企业对于人员素质的依赖性要大很多,这点非常不同于发动机的再制造工艺(发动机的再制造主要依赖于机加工的水平)。如果不重视对人员的技术培训,那一定是事倍功半。(www.xing528.com)
把阀体从变速器上拆下后,不要先急于把阀体完全解体,在完全解体前其实有很多简单而有用的检测步骤可以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