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劳动力的渐趋萎缩、环境瓶颈问题的逐步凸显,迫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得不艰难转型,即由以庞大的富余人口、廉价的土地等资源为依托的低成本扩张发展模式,向以一流的质量及持续的创新为导向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型。此背景下,迫切要求全社会更为关注无形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高校以自身的专业积淀、教研团队等优势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活动,不断创生新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存量持续增加。这些无形资产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卓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赶超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源动力。高校已经成为无形资产富集的单位,其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也引起了学界及实业界的广泛关注。
高校无形资产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应该能为高校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无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历史惯性的桎梏和体制机制的约束下,我国高校一般更为注重资金、教室、宿舍、设备、图书馆、图书等有形资产的管理,而较为忽视专利、专有技术、人力资本及校誉等无形资产的有效开发及利用。这具体表现在虽然对有形资产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规章制度及办法,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却还处于混沌状态。这种状况导致我国高校无形资产常常处于闲置或低效状态,难以与有形资产有效融合并发挥积极作用。一些情况下,这些无形资产还以种种形式流失,高校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因此,我国高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无形资产创生、开发及利用的重要意义,减少由于认识不足、规则缺失、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www.xing528.com)
此情形之下,如何有效地管好用好我国高校无形资产,防止其流失并提升其利用效率,就成为摆在我国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命题。我国高校应当弄清高校无形资产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以提高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