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所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职业生活则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用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丰富社会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生活方式。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正确的劳动观念是维系人们职业活动和职业生活的思想观念保障。在职业生活中,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弘扬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事实上,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都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劳动模范平凡而感人的事迹,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新时期铁人”王启明、“新时代雷锋”徐虎、“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上的信使”王顺友、“白衣圣人”吴登云、“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带动人们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是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它体现的是从业者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敬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道德操守,是从业者对工作勤奋努力、恪尽职守的行为表现。爱岗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在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它不仅是从业者步人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在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职业道德中的诚实守信,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做到公平、公正,不损公肥私,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业者之间及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他们的职业差别只是所从事的工作不同,而不是个人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在职业生活中,无论对人对己都要出于公心,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来处事待人。
服务群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应该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形式为群众服务。如果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社会就会形成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又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
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www.xing528.com)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牵涉大学生自身和千家万户的利益,也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理想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这种崇高的职业理想,值得大学生择业和创业时去学习和追求。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和创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现实的可能结合起来。目前,许多地方的基层单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十分强烈,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基层、面向国家建设第一线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大学生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在未来适应多种岗位。要有真才实学就要勤于学习,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大学生应认识到,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
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创业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业绩的实践过程。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只有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才能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环境等各种现实的因素,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否顺利、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取决于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要深刻认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注重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职业活动的基本规范和目的,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对青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大学是为择业、就业、创业准备知识、品德、能力的阶段。大学生应学习的职业道德知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一般的职业道德知识,也包括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知识。大学生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纳入学习成才的规划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应当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提高到自觉意识的层面。虽然大学生尚未正式进入职业领域,但是仍然可以在学习生活中找到提高职业道德意识的路径。大学生应当以职业道德模范为榜样,培养积极进取、甘于奉献、服务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做准备。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大学不是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是通过多种渠道与社会紧密联系。在大学学习虽然不是一种职业,但是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兼职、实习等途径体验职业生活。许多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热情服务。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也为将来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积累了实践经验。大学生应当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开展社会实践,多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到运用和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