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然而,在渤海海底这个地质迷宫里,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直接寻找天然气储层非常困难,更别说在一个油田里找气田了。
50多年来,渤海湾盆地及其周边均未斩获大型气田。
那么,天然气究竟会在哪里富集?渤海石油研究院的勘探人员从盆地结构分析入手,将目标锁定在渤海海域埋深最大的地方——渤中凹陷,即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沉积与沉降中心。这里岩石圈比较薄,地下热传导效率高,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有利于规模性天然气的生成。
根据之前的经验,渤海海域已经探明并投产的小型气田均分布于渤中凹陷区周缘凸起的“高潜山”,如果继续在此处下功夫,找到规模性气田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勘探人员将埋藏深度达4000余米的“低潜山”作为主攻方向。
在攻关过程中,勘探人员综合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重新厘定深部地层,将“渤中19-6”低潜山圈闭群精准地识别出来。
经过多轮汇报论证,加之相关单位的有力配合,2016年12月,“渤中19-6-1”井开钻。(www.xing528.com)
此次钻井主要对潜山“头皮”即顶部风化壳进行探索,最终获得厚度达374.1米的油气层,打破了当时渤海海域单井油气层厚度纪录。
随着1井的旗开得胜,2井、3井、4井……一路高歌猛进,“渤中19-6”气田累计收获气层近千米。
就在这时,一个基于“构造-岩性-流体”研究的大胆构想产生,日后被称为“立体网状”规模性储集体形成机理。该构想提出,储层不止在“头皮”,也发育在“内幕”,并综合形成“立体网状”模式,从而突破了对传统储层厚度的认识。
在该构想的指导下,关乎“渤中19-6”命运的7井在钻进中4次加深,最终探明了“渤中19-6”气田千亿立方米的储量规模。
“渤中19-6”气田试验区夜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