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东古韵 成华的昭觉寺砖室墓与羊子山汉墓的文化遗存

城东古韵 成华的昭觉寺砖室墓与羊子山汉墓的文化遗存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初步探掘,此处发现东汉砖墓13座,毗邻相连,墓向一致,结构相同,但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扰乱。羊子山汉墓与昭觉寺画像砖墓均属东汉晚期墓葬,相距又极近,应属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同一文化遗存。昭觉寺这座砖室墓的画像砖嵌置于墓室周壁,排列有序,共计有23块。左/昭觉寺砖室墓出土宴饮起舞画像砖原石王菱摄右/昭觉寺砖室墓出土宴饮起舞画像砖拓片王菱摄从昭觉寺的画像砖墓可见,四川汉画像砖中数量最多的是车马画像。

城东古韵 成华的昭觉寺砖室墓与羊子山汉墓的文化遗存

在成都北郊昭觉寺后面有一个小土坡,叫青杠林,坡地高出周边农田约3米,长约60米,宽约30米,呈椭圆形。西距羊子山古墓群0.5公里,是一处汉墓集葬地。1966年2月,青龙公社社员在此处改整农田,在坡上地表下约1米处发现了墓群,当即报告了四川省博物馆。经初步探掘,此处发现东汉砖墓13座,毗邻相连,墓向一致,结构相同,但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扰乱。最西边的一个画像砖墓出土了大量的画像砖。

羊子山汉墓与昭觉寺画像砖墓均属东汉晚期墓葬,相距又极近,应属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同一文化遗存。

昭觉寺这座砖室墓的画像砖嵌置于墓室周壁,排列有序,共计有23块。尽管部分题材的砖之前已经发掘出土过,但其在墓室内的具体位置均不够清楚,难以连贯地分析题材内容的整体意义。因此,这座砖室墓出土的23块位置未经变乱的画像砖所呈现出的整体画面布局,对研究汉画像砖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组画像砖从墓道至前室为出行车马、仪仗队伍:右壁为导车、戟车、导车、斧车、导车、导车、骑吹、骑吏、车马过桥、亭前迎谒画像砖;左壁为单阙、凤阙、凤阙、导车、宾主见礼(粮仓及人物)、宴饮起舞、舞乐百戏、宴饮、弋射、收获、盐井等画像砖;墓室后壁为神话故事题材,正中为西王母画像砖,其左右为日神月神(羽人)画像砖,是一组相当完整的画像砖组合。[9]每块砖的画面上原都涂有朱色。

西王母的传说流传很早,汉代有关于西王母的石刻,也有以西王母的图案入铜镜的例子,有些甚至刻着西王母的字样。西王母是上古神话中生有“豹尾、虎齿”,掌管灾厉刑杀的凶神。在汉代,西王母则演变成了一位仪态雍容华贵的女神仙,因握有可使人长生不老的“不死之药”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崇拜奉祀,在汉代艺术常见诸神形象中,具主神之尊位。这块画像砖中的西王母是坐在云气之中的龙虎座上的,寓意着龙虎座可以搭载西王母飞速去往任何地方。[10]西王母右侧有“三足乌”,这是替西王母觅食的使者[11]西王母左侧有白兔持一株灵芝草。[12]白兔旁的云气之上有九尾狐。九尾狐是祥瑞的象征。[13]古籍中不见西王母与九尾狐相关联的记载,这块画像砖正可以弥补古籍的不足。西王母面前是一只蟾蜍。[14]兵器立在旁边的当是“大行伯”[15]。画像砖下面的两个人可能是西王母的侍者,持笏跪拜的人也许是不远千里而来的求福者或求药者。

羊子山出土西王母画像砖 王菱摄

墓室两壁和后壁的23幅画像砖对当时的贵族阶级奢华的生活做了生动全面的描绘。墓室左右两壁画像砖中出行仪仗的画面最多。出行仪仗能表现出墓主人的官阶身份和社会地位,所以汉墓壁画和画像石刻中此类题材较多。这座墓左壁全是仪仗行列,主车之外,导骑、随从、棨车、斧车和鼓吹等竟有九起;最前面的一棨车及持幢骑吏,持棨前导者,已进入右壁的亭阙,这一场面可与成都羊子山一号墓、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及冬寿墓出行图相比,墓主人生前当系“两千石”以上官吏。此外,这组画像石无论是对饮食、器用、起居、声色玩好,抑或良田、陂池、盐井以及庄园里役使的徒附、奴客、庖厨杂役,驱使的家兵部曲等,都做了仔细的刻画。这些是当时的巴蜀地区比较典型的庄园生活的代表场景。

另有宴饮起舞画像砖高43.5厘米,宽48厘米。画面右上方有一男一女,席地而坐,身着长袍,二人为观赏者;左上方有二人,其中一人正拨弄琴弦,一人正抚耳静听。画面下方为主画面,一人长袖起舞,长裙拂地;左边一人正击鼓为之伴奏。正中置有尊、盂、杯、勺等食器。此砖反映了当时合乐而舞的表演场面,从图中之人的穿戴可以看出,当时可能是冬末春初时节,择吉日良辰,宴请亲朋好友,主客一同观赏奏乐起舞的场景。

左/昭觉寺砖室墓出土宴饮起舞画像砖原石 王菱摄

右/昭觉寺砖室墓出土宴饮起舞画像砖拓片 王菱摄

从昭觉寺的画像砖墓可见,四川汉画像砖中数量最多的是车马画像。“车马临阕”,队伍向着门阙前进,阙前还有人迎接。画像砖中以车马为主的出行队伍,在奔腾天马牵引下朝着天门方向前进,“行有车马,食有大仓”,朝着永生的世界,完成了“人”到“仙”的超越。

古蜀文化崇尚“人神相同”,因此成为中国道教源起的沃土。道教出现后,羽化成仙的思想又对四川盆地的蜀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代画像中“天门”出现的频率很高,是早期道教思想下墓葬制度与习俗的一种体现。

【注释】

[1]汉代雕塑艺术中的代表性作品。

[2]江玉祥:《从西晋壁画墓说起——敦煌参观学习记之一》,《文史杂记》2016年第6期。(www.xing528.com)

[3]王家祐、李复华:《羊子山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四川文物》2002年第4期。

[4]王家祐、李复华:《羊子山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四川文物》2002年第4期。

[5]羊子山1号墓出土的“车骑仪仗出行·宴乐杂技画像石”,原石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

[6]我国的乐舞百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秦汉以前,歌舞与杂技有所发展,乐器如金、石、丝、匏、革等。西汉前期,中央王朝对于乐舞艺术非常重视,汉武帝专门设立乐府,广采民间诗歌,由音乐家李延年做协律都尉,张仲春协助其事,创作了不少乐曲。战国秦汉以来,乐舞艺术从宫廷府第逐渐走出。

[7]《韩非子》云:“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古人以长袖飘举,易成舞姿,故舞袖特别长。

[8]见羊子山1号墓住宅建筑砖原石及拓片。

[9]后壁的“西王母”和“羽人”三块砖位置高于墓内左右两壁的其他画像砖,过去在新繁及羊子山发现的汉画像砖墓也作如此排列。参见陈建中、袁明森、李复华《四川新繁清白乡东汉画像砖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6期。

[10]《焦氏易林》临之履说:“驾龙骑虎,周遍天下,为神人使。西见王母,不忧不殆。”

[11]《汉书·司马相如传》引《大人赋》说:“低徊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太平御览》卷九二〇引《括地图》说:“昆仑之弱死晷,非乘龙不得至。有三足神乌为西王母取食。”

[12]《文选张衡在《思玄赋》说:“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白兔与神药也有关系。《太平御览》中卷九〇七引《乐府诗歌》说:“采取神药山之端,白兔捣成虾蟆丸。”

[13]《白虎通德论·封禅》篇说:“狐九尾者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何?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14]《续汉书·天文志》注引张衡《灵宪》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15]《山海经·海内北经》说:“西王母……有人曰大行伯,把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