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华文化遗存,城东古韵

成华文化遗存,城东古韵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乐舞百戏画像石刻画的是一个大型的宴饮观舞场面,展现了一组百戏杂耍的场景,画中人物姿态灵动,充满张力,展示出古蜀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图中部为舞乐百戏艺人,左起第一位舞人,长袖折身,姿态婀娜,其裙曳地,是一女子在表演长袖舞。乐舞百戏与车骑出行画像石工艺精湛,题材重要,可谓国之瑰宝。此套票中的1、2、3分票图案见于羊子山,4分票图案见于跳蹬河,均系成都平原出土的汉画像砖。

成华文化遗存,城东古韵

汉书·西域传赞》说刘彻“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百戏当是应“酒池肉林”之需首先在宫廷发展起来的。

百戏是中国古代乐舞杂技及其他民间表演艺术的总称或泛称,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诸如歌舞、杂技、角抵、幻术、乐器演奏等。百戏始于春秋战国,到秦基本形成,两汉时期广泛发展流传。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人民生活安定,文化昌明发达。汉武帝派特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大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西方的杂技、魔术也随之传入内地。百戏由此发展成为融舞蹈、杂技、幻术(魔术)、马戏、武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并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西域。

百戏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级贵族的生活中占有着颇为重要的地位,娱人和娱神功能并存。随着贵族等级的降低,其所享有的乐舞的娱人功能也会减少,直至被娱神功能所取代。

西汉时,宫廷是百戏的主要表演舞台;东汉时,百戏则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据《后汉书》《唐六典》的记载,百戏师属于官属机构,是一个专业的表演团体,会有组织地进行演出。

四川是乐舞艺术比较繁荣的地区之一,正如左思在《蜀都赋》中写道“庭扣钟磬,堂无琴瑟”。乐舞百戏画像石刻画的是一个大型的宴饮观舞场面,展现了一组百戏杂耍的场景,画中人物姿态灵动,充满张力,展示出古蜀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性。画面中屋内挂有帷帐,主人独坐于左侧,着高冠长袍,前置一案。身后有一侍者执便面为其扇动生风取凉,前有一女伎正面对主人伏地而歌。画面左上部有宾客四人,两两相对而坐,中间各置一案,旁立有一侍女。图中部为舞乐百戏艺人,左起第一位舞人,长袖折身,姿态婀娜,其裙曳地,是一女子在表演长袖舞。[7]她右侧的一人为“反弓”者,再右侧上下各一人,上面的那人正在跳抛三丸,下面的人则在转盘。再右下者正在抛三剑。其右为三人在表演七盘鼓舞(缺一盘),其中男女两人对舞,一人在侧击鼓助兴。(www.xing528.com)

七盘舞在表演的时候会将七个盘覆于表演场上,跳舞的人两手并不接触盘,而是以轻捷灵巧的舞蹈动作,翩翩徘徊于七盘之间,或如鸾鸟竦立,或如惊鸿起飞;时缓时速,踏来踏去,且歌且舞,舞时踏鼓为节。画像石上方有三人在表演,右边的人已模糊不清,中间的为逆行连倒(系一种汉代柔术),左边似乎也在表演柔术。画像最右侧是一支乐队(一排五人),左起第一个人在吹箫,第二个在吹埙,右侧三人像已模糊难考,仅能依稀辨认最后一人似乎在抚琴。

乐舞百戏与车骑出行画像石工艺精湛,题材重要,可谓国之瑰宝。

1956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四张的“汉画像砖”邮票,此套邮票原设想列入“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中,与“敦煌壁画”“古代发明”“古代文物”等邮票配套,后因发行计划的变动使这套邮票成了一个单独的系列。此套票中的1、2、3分票图案见于羊子山,4分票图案见于跳蹬河,均系成都平原出土的汉画像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