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技术、经济及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预测、优化、控制、分析、监督等,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建设工程项目最大的投资效益。
工程造价管理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指工程价格管理。
2.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我国古代在组织规模宏大的生产活动(例如土木建筑工程)时就运用了科学管理方法。据《辑古算经》等书记载,我国唐代就有夯筑城台的用工定额——功。公元1103年,北宋土木建筑家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该书共36卷,3 555条,包括释名、工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五个部分。其中“功限”就是现在的劳动定额、“料例”就是材料消耗定额。第一、二卷主要是对土木建筑名词术语的考证,即“释名”;第三至十五卷是石作、木作等工作制度,说明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即“工作制度”;第十六卷至二十五卷是各工种计算用工量的规定,即“功限”;第二十六卷至二十八卷是各工程用料的规定,即“料例”;第二十九卷至三十六卷是图样。《营造法式》汇集了北宋以前的技术精华,对控制工料消耗、加强施工管理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一直沿用到明清。明代管辖官府建筑的工部所编著的《工程做法》一直流传至今。由此可看出,北宋时已有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雏形。
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最早出现在16世纪至18世纪的英国。社会化大生产促使大批厂房新建;农民从农村向城市集中,需要大量住房,从而使建筑业逐渐得到发展。随着设计与施工分离形成独立的专业后,出现了工料测量师对已完工程量进行测量、计算工料、进行估价,并以工匠小组名义与工程委托人和建筑师洽商,估算工程价款。工程造价管理由此产生。
从19世纪初期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在工程建设中开始推行招标承包制,要求工料测量师在工程设计以后和开工以前就进行测量和估价,根据图纸算出实物工程量并汇编成工程量清单,为招标者确定拦标价或为投标者做出投标报价。从此,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专业。1881年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成立。至此,工程委托人能够在工程开工前预先了解需要支付的投资额,但还不能在设计阶段就对工程项目所需投资进行准确预计,并对设计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因此,往往在招标时或招标后才发现,根据完成的设计,工程费用过高,投资不足,不得不中途停工或修改设计。业主为了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迫切要求在设计早期阶段甚至在做投资决策时,就进行投资估算,并对设计进行控制。由于工程造价规划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应用,工料测量师也有可能在设计过程中相当准确地做出概预算,并可根据工程委托人的要求使工程造价控制在限额以内。至此,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产生了“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从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工程造价管理是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日臻完善的。主要表现为:
(1)从事后算账,发展到事前算账。最初只是消极地反映已完工程的价格,逐步发展到开工前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和估价,为业主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从被动反映设计和施工,发展到能动地影响设计和施工。最初只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监督,结算工程价款,逐步发展到在设计阶段对造价进行预测,并对设计进行控制。
(3)从依附于建筑师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专业。当今在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有专业学会组织编制规范和执业守则。高等院校也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3.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就是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现行的计价依据及批准的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等文件资料,合理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工程结算价、竣工决算价。
依据建设程序,工程造价的确定与工程建设阶段性工作深度相适应。一般分为以下阶段:
① 项目建议书阶段。该阶段编制的初步投资估算,经有关部门批准,即作为拟建项目进行投资计划和前期造价控制的工作依据。
② 可行性研究阶段。该阶段编制的投资估算,经有关部门批准,即成为该项目造价控制的目标限额。(www.xing528.com)
③ 初步设计阶段。该阶段编制的初步设计概算,经有关部门批准,即为控制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具体最高限额。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实行建设项目招标承包制签订承包合同协议的项目,其合同价也应在最高限价(设计概算)相应的范围以内。
技术设计阶段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初步设计的重大技术问题,如工艺流程、建筑结构、设备选型等,该阶段则应编制修正设计概算。
④ 施工图设计阶段。该阶段编制的施工图预算,用以核实施工图阶段造价是否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经承发包双方共同确认、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的施工图预算,即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
对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的招标投标工程,承包合同价是以经济合同形式确定的建安工程造价。承发包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使造价控制在承包合同价以内。
⑤ 工程实施阶段。该阶段要按照承包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价为基础,同时考虑因物价上涨引起的造价提高,考虑到设计中难以预料的而在实施阶段实际发生的工程变更和费用,合理确定工程结算价。
⑥ 竣工验收阶段。该阶段全面总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编制竣工决算,如实体现该建设工程的实际造价。
(2)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指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实际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来说,是用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和初步设计概算;用设计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设计概算;用概算或者修正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但是各阶段工作对造价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影响工程造价最大的阶段是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阶段。有资料显示,至初步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从95%下降到75%;至技术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从75%下降到35%;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从35%下降到10%;而到施工阶段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
因此,有关单位和设计人员必须树立经济核算的观念,克服重技术轻经济的思想,严格按照设计任务书规定的投资估算做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工程经济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地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对比,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有效地控制造价。同时要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在保证工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各专业分配的造价限额进行设计,保证估算、设计概算起层层控制作用。
② 以主动控制为主。长期以来,建设管理人员把控制理解为进行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两者有偏差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确定下一阶段的对策。这种传统的控制方法只能发现偏差,不能预防发生偏差,是被动地控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将系统论和控制论研究成果应用于项目管理,把控制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决策措施,尽可能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发生偏离。这是主动的、积极的控制方法,因此被称为主动控制。这就意味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能死算账,而应能进行科学管理。不仅要真实地反映投资估算、设计概预算,更重要的是要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设计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③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就要做到专人负责,明确分工;技术上要进行多方案选择,力求先进可行、符合实际;经济上要动态比较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支出。
工程建设要把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做到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的思想真正地渗透到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中去。
④ 区分不同投资主体的工程造价控制。造价管理必须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区分政府性投资项目和社会性投资项目的特点,推行不同的造价管理模式。200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强调了区分不同的投资主体,针对不同的项目性质,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同时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
a.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继续实行审批管理,但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在程序、时限等方面对政府的投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要严格限定实行政府核准制的范围”。
b.企业投资项目。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对企业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实行核准制,其他项目则实行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据有关方面的测算,实行备案制的项目约为75%,也就是说大部分项目将实行备案制。同时对于企业投资项目,政府转变了管理的角度,将主要从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角度对其外部性进行核准,其他则由企业自主决策。“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