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知识库的构建是指基于本体理论运用本体技术构造知识库系统。目前,本体构建的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方法体系。当前本体构建方法都是学者通过研究,从具体的本体项目构建中总结而来,最早出现的是骨架法[80]和企业建模(TOVE)法[81],在本体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KACTUS工程法[83]、Methontology[82]、七步法[86]等本体构建方法,这些方法对本体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1)骨架法
骨架法[80]是1995年爱丁堡大学的Uschold和King在构建企业本体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因此也称为EO工程法。在企业本体建模的基础上,骨架法提出了一种本体开发的具体步骤,如图2-5所示。
图2-5 骨架法构建本体流程
从图2-5中可以看出骨架法构建本体包括4个步骤:明确本体构建的目的和范围、本体构建、本体评价和本体文档生成。
(1)明确本体构建的目的和范围。研究引入本体的目的、用途、范围,以及使用该本体的用户。
(2)本体构建。本体构建可以分为3个步骤:本体获取,即识别本体领域范围内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定义,确定这些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相关术语;本体表示,用合适的形式化语言对获取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进行描述;本体集成,将已经获取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进行集成,形成一个整体。
(3)本体评价。建立清晰性、一致性、完善性和可扩展性的评价标准,对构建的本体进行评价,符合评价标准,进入下一阶段,不符合评价标准则重新进行本体获取、表示、集成。
(4)本体文档生成。符合本体评价标准的本体部分以文档形式记录存储起来。
骨架法为本体构建提供了方法框架,对本体建模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但是骨架法没有提供完成以上4个步骤的方法技术,也缺少相应的本体评价标准。
2)企业建模法
企业建模法[81]是Gruninger和Fox等人在开发多伦多大学TOVE本体时总结出来的方法,因此也称为Gruninger&Fox评价法。TOVE本体是一个关于企业活动的逻辑模型,构建过程中先建立本体的非形式化描述,然后将其转化为形式化语言。该方法构建本体流程如图2-6所示。
图2-6 企业建模法流程
3)Methontology方法
Methontology[82]方法是Fernandez &Gomez等人在构建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理工分校人工智能图书馆中化学本体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基于本体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整个本体的构建,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式相类似。本体构建包括管理、开发、维护三个阶段,如图2-7所示。
图2-7 Methontology方法本体构建过程
4)KACTUS工程法
KACTUS工程法[83]是Berneras在构建欧洲KACTUS项目过程中总结出来的。KACTUS是一个关于多用途复杂技术系统的知识建模,为了实现技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知识重用,便于在设计、诊断、操作、维护时能够使用同一知识库。该方法具体的构建过程如下:(www.xing528.com)
(1)应用说明。提供应用上下文和模型所需的组件。
(2)本体范畴的初步设计。利用Web搜索已经存在的主体,并对其进行提炼、扩充。
(3)本体构造。利用最小关联原则确保所构造模型之间相互依赖,又尽可能一致,达到系统同构最大化。
5)七步法
七步法[86](7个步骤)是斯坦福大学基于Protégé本体构建工具提出的一种本体构建方法。七步法分为7个步骤,包括了本体分析、合并、概念添加等本体构建过程,比较成熟。构建步骤如下:
(1)明确本体的专业领域、目标和范畴。构建本体首先要明确本体所要覆盖的专业领域、引用本体的目的、本体中提取的信息回答的问题、面向的各层次用户等。
(2)考查套用现有本体的可能性。通过Web检索,查看有没有类似的本体,套用现有本体可以大大减少开发成本。
(3)列出本体中的重要术语。将本体中重要术语列成详细清单,解释给用户听。对于清单中属性及表达上的重复可以暂不考虑,但随后要逐步定义概念属性并完善术语的等级关系,这两步是本体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应该同时进行。
(4)定义类和类的等级关系。“类”的定义是本体构建的入手之处,可以通过自顶向下法、自底向上法或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对类和类的等级关系进行定义。
(5)定义类的属性。属性可以描述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能力问题所需要的答案。
(6)定义属性的分面(Facets)。一个属性可能由多个分面构成,属性的分面包括属性的取值类型(Value Type)、容许的取值(Allowed Values)、取值个数(Cardinality)和其他关于属性取值的特征。
(7)创建实例。创建实例首先要明确该实例所属的类,然后为其增添所需的各种属性。
本体构建方法除了上述的骨架法、企业建模法、Merhontology方法、KACTUS工程法、七步法,还有循环获取法[84]、IDEF-5[85]、SENSUS方法[70]、AFM法[87]、On-To-Knowledge方法[88]等。我国的学者李景等[89]、唐爱民等[90]、董慧等[91]在借鉴已有的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适用于实际情况,具有影响力的本体构建方法。
通过对本体构建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这些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斯坦福大学总结出的七步法本体构建方法比较成熟,而且是基于Protégé本体构建工具提出的,对构建本体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光明参照七步法的步骤进行了PPP项目残值风险专业领域本体的构建,由于未查到相关可用本体,省略步骤“考查套用现有本体的可能性”,加入有关“知识表示”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Protégé软件构建本体的实际情况,将步骤“列出本体中的重要术语”和“定义类和类的等级关系”进行合并,对步骤“定义类的属性”和“定义属性的分面”进行了一些改变,按以下六步骤进行本体构建[92]。肖文娟也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运营脆弱源进行了本体知识库构建[23]。根据研究,本书采取以下步骤来构建本体:
(1)目标与需求(Goal and Requirement);
(2)知识表示(Knowledge Expression);
(3)定义类和类的等级关系(Class and Taxonomy);
(4)定义对象型属性(Object Property);
(5)定义数据型属性(Datatype Property);
(6)创建实例(Individua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