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Ontology)源于哲学概念,指事物的本身,用以描述事物的本质。在哲学界,本体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描述”,即“存在论”“万有论”等。本体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事物本质的研究[5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在对世界的研究中,将本体引入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领域研究中,给出了自己的研究、定义、理解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在信息科学、知识工程领域引入本体的概念。Neches等在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给出了本体定义:本体是某个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用于定义术语和关系以定义词汇外延的规则[54]。换句话说,本体是某个领域公认的概念集,该概念集包括确定的语义和概念之间的关系。Gruber给出的本体定义迄今为止引用最为广泛,本体是某个领域中概念模型的形式化和显示的规范说明[77]。在Gruber研究的基础上,Guarino和Giaretta对本体定义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他们认为本体论是一套对某个领域概念做出清晰、局部说明的逻辑理论[55-56]。Borst在Gruber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形式规范说明[57]。Studer等人在Gruber和Borst基础上,提出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Studer认为本体包括了“共享、概念化、明确、形式化”四个方面的内容[58]。杜萍对本体“Ontology”在国外的发展过程做了较为完善的总结[59],如表2-1所示。
表2-1 本体定义的发展
(www.xing528.com)
续 表
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本体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但究其根本,从本体的内涵上看,学者们对本体内涵的认识都是把本体当作某个领域不同主体之间交流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用本体定义明确的词汇,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得使用者之间能够达成共识[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