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污化层变化及其对中国山地冰川雪冰演化的影响

污化层变化及其对中国山地冰川雪冰演化的影响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6是2002年9月—2004年11月的污化层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污化层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稳定期,整个雪层相对稳定,影响污化层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雪层自身的压力及冰川的运动。高温产生的大量融水,不仅造成了污化层的剧烈下移,同时也增加了下部污化层的强度。秋季波动期,气温仍是影响污化层变化的主要因素。2003、2004年污化层遵循正常的演变规律,这两年最终保存下来的污化层分别为W4与W5,6。

污化层变化及其对中国山地冰川雪冰演化的影响

在许多山岳冰川中,污化层是颇为显著的标志,利用污化层进行年代确定是雪层乃至冰芯常用的定年方法之一。因此对污化层的形成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前人按污化层形成季节将其分为冬春季污化和夏季污化。冬春季污化是由于冬季降雪很少,冰雪面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在风力作用下,周围山体表面的风化碎屑物质迁移沉降于冰雪表面而形成,尤其是春季的沙尘天气将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粉尘输送到冰川上来。夏季污化是融水搬运污化物聚集于下部某一层位形成的,特别是在各特征层的交界面,例如细粒雪和粗粒雪之间。研究发现,冬春季污化层由于污化程度很弱,有时并不能用肉眼观测到,如果有,也只会在春末甚至夏初的时候在雪层中有显现。2003年该污化层被观测到的时间为4月初,2004年为6月初,这明显受到融水的加强。夏季污化层的形成时间一般为7、8月份,污化程度重,颜色深。

图4.6是2002年9月—2004年11月的污化层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污化层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稳定期污化层在位置和强度上相对稳定,春季波动期,随着气温的波动污化层也相应出现波动,夏季剧变期是一年中污化层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所有污化层急剧下移,既有新污化层形成,也有老污化层消失。秋季波动期污化层继续下移后又趋于稳定。影响污化层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涉及气温、降水、大气环流、冰川运动太阳辐射及雪层自身压力等,在不同时段内各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冬季稳定期,整个雪层相对稳定,影响污化层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雪层自身的压力及冰川的运动。春季波动期,影响污化层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大气环流的强弱。它决定着污化层的物质来源。二是气温的高低。夏季剧变期时,气温是影响污化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高温产生的大量融水,不仅造成了污化层的剧烈下移,同时也增加了下部污化层的强度。在气温极高的年份,甚至会造成多条污化层的叠加。秋季波动期,气温仍是影响污化层变化的主要因素。

2002年是一个罕见的高温年,雪层大幅度消融,最薄时仅为30~40 cm。雪层处于积累的最初阶段,这为我们研究污化层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图4.6对污化层的演化进行一个具体的示例说明。

如图4.6所示,2002年9月中旬,雪层中只有一个污化层W1,该污化层是雪层强烈消融的产物,可能是2002年或2001年的多个污化层经消融后叠加形成的。9月份后,雪层仍有部分消融,物质经融水搬运后在10月底形成一个新的污化层W2,进入冬季稳定期后,整个雪层处于稳定的负温状态下,W1与W2稳定。2003年4月时,冬春季污化层W3在雪层中已明显地表现出来。6月份后雪层开始大量消融,新形成的污化层W3与下部污化层W2叠加在一起,并逐渐下移,8月中旬2003年的夏季污化层W4也已形成。9月中旬后,雪层中的污化层稳定在3条,即W1、W2,3、W4。此时观测雪坑的位置稍做调整,返回到2002年9月14日时的最初位置,因此这3个污化层在雪层中的位置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自2003年10月到2004年4月这段时间,这3个污化层十分稳定。2004年冬春季污化层因污化程度较弱,4、5月份时在雪层中未被观测到,到6月中旬该污化层W5才在雪层中显现,显然经过了夏季剧变期融水作用的改造,W5与其他污化层一样在融水的作用下急剧下移,8月初夏季污化层W6形成,此后雪层急剧消融,8月底污化层W5叠加到W6之上。10月中旬后,雪层中的污化层稳定在4条,即W1、W2,3、W4、W5,6

(www.xing528.com)

图4.6 2002—2004年污化层演变图(0 cm处为粒雪冰面)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在一般状态下,每年冬春季和夏季会有新污化层形成。经过夏季的强烈消融,冬春季污化层一般会与下部的污化层相叠加,所以每年最终保存下来的污化层只有一个,即一个污化层代表一个年层。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污化层对雪层乃至冰芯进行定年。

从现有的污化层资料可以看出,2002年雪层强烈消融,污化层正常的演变规律明显被打乱,夏末时雪层中只存在一个冰面污化层W1。2003、2004年污化层遵循正常的演变规律,这两年最终保存下来的污化层分别为W4与W5,6。结合2002—2004年的污化层资料,可以对当前的雪层年限进行确定。在2004年11月初时,雪层中共有四个污化层(W1、W2,3、W4、W5,6),根据W1的形成时间为2002年或2001年,由此可以确定出雪层年限为3~4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污化层的形成和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温的影响最大,因夏季(6—8月)是一年中雪层消融最强烈的时期,故夏季平均气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雪层消融的程度。从大西沟气象站1959年以来的气温资料看,2002年的夏季平均气温(5.8℃)为近45年来的最高值,2003与2004年的夏季平均气温(分别为4.4、5.0℃)属于正常波动范围。所以在气温极高的年份(如2002年),污化层的数量和分布会受到强烈的干扰。因此,利用污化层对雪层及冰芯定年具有一定的误差。若能解决气温-污化层变化模式,将会使该方法更具有科学性,这一模式的解决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