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季稳定期的主要特征是雪层厚度相对稳定。然而年际间的厚度变化可能是很大的。秋季波动期,降水量明显减小,气温相对于夏季剧变期已明显下降,同时也存在着波动,这也是秋季雪层厚度波动的主要原因。图4.12002—2004年雪层剖面厚度、气温、降水变化图综上,雪层厚度的变化总体上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即厚度与气温呈反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这一现象说明,夏季剧变期,气温是影响雪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在从冬季稳定期到秋季波动期的一个完整演变过程中,雪层厚度是一个由稳定到逐渐升高,然后剧烈消融减薄,最后又开始回升的过程。冬季稳定期的主要特征是雪层厚度相对稳定。原因是这段时间降水量很少,温度较低,蒸发作用也很弱。然而年际间的厚度变化可能是很大的。对比同期气温和降水条件,发现两者有很大的关系(图4.1)。进入春季波动期后雪层厚度开始出现明显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增加,到春末夏初,雪层厚度达到最大。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此期间降水比冬季稳定期明显增加,同时温度出现波动,而且是在0℃上下波动,造成消融程度不同;二是春季风大,风吹雪造成的物质再分配对雪层厚度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到了夏季剧变期,降水开始增大,此期间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近70%,是冰川得到补给最多的时期。但同期温度很高,消融量超过积累量,融水下渗有时可以穿过几个年层,甚至达到冰川冰表面。这种作用最直接的结果是雪层厚度减薄。秋季波动期,降水量明显减小,气温相对于夏季剧变期已明显下降,同时也存在着波动,这也是秋季雪层厚度波动的主要原因。
(www.xing528.com)
图4.1 2002—2004年雪层剖面厚度、气温、降水变化图
综上,雪层厚度的变化总体上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即厚度与气温呈反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夏季剧变期,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尽管处于大降水量背景下,也难阻挡雪层的强烈消融。这一现象说明,夏季剧变期,气温是影响雪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子。一年之中,雪层最大厚度一般出现在5月底至6月初,最小厚度一般出现在7—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