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5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与机械选择指南

2.5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与机械选择指南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用在 《建筑施工技术》中已详细叙述,这里仅将编写中需重点拟定的内容和要求归纳如下:2.5.1 测量放线说明测量工作的总要求。确定场地平整的设计平面,进行土方挖填的平衡计算,绘制土方平衡调配表,确定场地平整的施工方法和相应的施工机械。土方回填的施工方法,填土压实的要求及压实机械选择。表2-15 主要构件的钢筋设计钢筋的加工、运输和安装方法的确定。

2.5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与机械选择指南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用在 《建筑施工技术》中已详细叙述,这里仅将编写中需重点拟定的内容和要求归纳如下:

2.5.1 测量放线

(1)说明测量工作的总要求。在充分了解图纸设计的基础上,精确确定房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位置。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程序、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经常进行仪器、观测点和测量设备的检查验证,配合好各工序的穿插和检查验收工作。

(2)建筑工程轴线的控制。确定实测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以及首层及各楼层轴线的定位、放线方法及轴线控制要求。

(3)建筑工程垂直度控制。说明建筑物垂直度控制的方法,包括外围垂直度和内部每层垂直度的控制方法,并说明确保控制质量的措施。如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方法为:外围垂直度的控制采用经纬仪进行控制,在浇混凝土前后分别进行施测,以确保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内部每层垂直度则采用线锤进行控制,并用激光铅直仪进行复核,加强控制力度。

(4)房屋的沉降观测。可根据设计要求,说明沉降观测的方法、步骤和要求。如某工程根据设计要求,在室内外地坪上0.6m处设置永久沉降观测点。设置完毕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施工完一层做一次沉降观测,且相邻两次观测时间间隔不得大于两个月,竣工后每两个月作一次观测,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5.2 土石方与地基处理工程

(1)挖土方法。根据土方量大小,确定采用人工挖土还是机械挖土,当采用人工挖土时,应按进度要求确定劳动力人数,分区分段施工。当采用机械挖土时,应根据土质的组成、地下水位的高低等因素,首先确定机械挖土的方式,再确定挖土机的型号、数量,机械开挖方向与路线,人工如何配合修整基底、边坡等施工方法。

(2)地面水、地下水的排除方法。确定拦截和排除地表水的排水沟渠位置、流向以及开挖方法,确定降低地下水的集水井、井点等的布置及所需设备的型号、数量。

(3)开挖深基坑方法。应根据土壤类别及场地周围情况,确定边坡的放坡坡度或土壁的支撑形式和设置方法,确保施工安全。

(4)石方施工。确定石方的爆破或破碎方法以及所需机具、材料等。

(5)场地平整。确定场地平整的设计平面,进行土方挖填的平衡计算,绘制土方平衡调配表,确定场地平整的施工方法和相应的施工机械。

(6)确定土方运输方式、运输机械型号及数量。

(7)土方回填的施工方法,填土压实的要求及压实机械选择。

(8)地基处理的方法 (换填地基、夯实地基、挤密桩地基、注浆地基等)及相应的材料、机械设备

2.5.3 降水与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是指基坑开挖期间挡土、护壁,保证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的安全,并保证在地下施工期间不会对邻近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造成危害。主要应说明施工现场地下水条件、降水情况、是否需要降水、降水深度是否能满足施工要求、降水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说明工程现场施工条件、邻近建筑物等与基坑的距离、邻近地下管线对基坑的影响、基坑放坡的坡度、基坑开挖深度或基坑支护方法、坑边立塔吊或超载所应采取的措施、基坑的变形观测等。

2.5.4 基础工程

(1)浅基础工程。主要是垫层、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有地下室时,还包括地下室地板混凝土、外墙体 (砖砌外墙、钢筋混凝土外墙)的技术要求。

(2)桩基础。明确桩基础的类型和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型号,预制桩的入土方法和入土深度控制、检测、质量要求等,以及灌注桩的成孔方法,施工控制、质量要求等。

(3)基础设置深浅不同时,应确定基础施工的先后顺序、标高控制、质量安全措施等。

(4)各种变形缝。确定留设方法、设置位置及注意事项。

(5)混凝土基础施工缝。确定留置位置、技术要求。

2.5.5 地下防水工程

应根据防水方法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水泥砂浆抹面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确定用料要求、施工方法和相关技术措施等。主要应说明地下防水层采用的材料、层数、厚度,防水材料进场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外观检验及复试,分包单位情况;防水层基层的要求、防水导墙做法、临时保护墙做法、防水层保护层做法等;变形缝、后浇带、水平施工缝、竖直施工缝、避雷装置出外墙的做法及管道穿墙处等细部防水的做法。工程为结构自防水时,还应说明工程在结构施工中的防水措施 (如止水带设置等)、外墙的结构处理、掺加何种外加剂等。

2.5.6 模板工程

(1)模板的类型和支模方法的确定。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现场施工条件和企业实际施工装备,确定模板种类 (组合式模板、工具式模板、永久性模板、胶合板模板等)以及支撑方法 (钢桁架、钢管支架、托架等),并分别列出采用的项目、部位、数量,明确加工制作的分工。对于比较复杂的模板,应进行模板设计并绘制模板构造图或放样图。

(2)确定墙柱侧模、楼板底模、异型模板、梁侧模、大模板的支顶方法和精度控制;确定电梯井筒的支撑方法;确定特殊部位的施工方法 (后浇带、变形缝等),明确层高和墙厚变化时模板的处理方法;明确各构件的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预留支撑点的位置;明确模板支撑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对中的控制方法和支拆模板所需的架子和安全防护措施;明确模板拆除时间、混凝土强度及拆模后的支撑要求,模板的使用维护措施要求。

(3)隔离剂的选用。确定隔离剂的类型,明确使用要求。

模板工程应向工具化、多样化方向努力,推广 “快速脱模”,提高模板周转利用率。采取分段流水工艺,减少模板一次投入量,还应确定模板供应渠道 (如租用、购置或企业内部调拨)。

2.5.7 钢筋工程

(1)钢筋的供货方式、进场检验和材料的堆放。

(2)钢筋的加工情况:明确现场钢筋的加工机具,钢筋接头的类别、等级和加工方式。

(3)钢筋品种、级别、直径:主要构件的钢筋设计使用情况可按表2-15填写列出。

表2-15 主要构件的钢筋设计

(4)钢筋的加工、运输和安装方法的确定。明确构件厂或现场加工的范围 (如成型程度是加工成单根、网片或骨架等);明确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方法;明确钢筋冷拉、施加预应力方法;明确焊接方法 (如电弧焊、对焊、点焊、气压焊等)或机械连接方法 (如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等);钢筋运输和安装方法;明确相应机具设备型号、数量。

(5)钢筋绑扎施工。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明确受力筋的方向和位置、主筋搭接部位、水平钢筋绑扎顺序、接头位置、钢筋接头形式、箍筋间距;马凳、垫块钢筋保护层的要求;图纸中墙、柱等竖钢筋保护层要求;竖向钢筋的生根及绑扎要求;钢筋的定位和间距控制措施。预埋钢筋的留设方法,尤其是围护结构拉结筋。主体结构若有墙体、柱变截面,还应说明钢筋在变截面处的做法。

(6)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的牛腿柱和屋架等大型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确定柱与屋架现场预制平面布置图,明确预制场地的要求、模板设置要求、预应力的施加方法。

2.5.8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方法的确定。明确混凝土供应方式 (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及垂直或水平运输方式,若当地有商品混凝土供应时,首先应采用商品混凝土;否则,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大小,合理选用搅拌方式,是集中搅拌还是分散搅拌;选用搅拌机型号、数量;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掺和料、外加剂的品种数量;确定砂石筛选、计量和后台上料方法;确定混凝土运输方法和运输要求。

(2)混凝土的浇筑。确定混凝土浇筑的起点流向、浇筑顺序、浇筑高度的控制措施、施工缝留设位置、分层高度、工作班制、振捣方法、养护制度及相应机械工具的型号、数量。

(3)冬期或高温条件下浇筑混凝土。应制定相应的防冻或降温措施,落实测温工作,明确外加剂品种、数量和控制方法。

(4)浇筑厚大体积混凝土。明确浇筑方案,制定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落实测温孔的设置和测温记录等工作。

(5)有防水要求的特殊混凝土工程。明确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外加剂的种类、加入量,做好抗渗试验等工作,明确用料和施工操作等要求,加强检测控制措施,保证混凝土抗渗的质量。

2.5.9 砌体工程

(1)明确工程中所采用的砌体材料、砂浆强度、使用部位;明确砌筑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墙体压顶的施工方法和墙体拉筋、压筋的留置方式;明确构造柱、圈梁的设置要求、质量要求等。

(2)明确砌体的组砌方法和质量要求,皮数杆的控制要求,流水段和劳动力组合形式,砌筑用块材的垂直和水平运输方式以及提高运输效率的方法等。

(3)明确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梁、圈梁、楼板、阳台、楼梯等构件的连接要求。(www.xing528.com)

(4)明确配筋砌体工程的施工要求。

(5)明确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计算及原材料要求,拌制和使用时的要求,砂浆的垂直和水平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等。

(6)确定脚手架搭设方法、要求以及安全网架设的方法。

2.5.10 结构安装工程

(1)确定吊装工程准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起重机行走路线的压实加固,各种索具、吊具和辅助机械的准备,临时加固、校正和临时固定的工具、设备的准备,吊装质量要求和安全施工等相关技术措施。

(2)选择起重机械的类型和数量。根据建筑物外形尺寸,所吊装构件外形尺寸、位置、重量、起重高度,工程量和工期,现场条件,吊装工地的现场条件,工地上可能获得吊装机械的类型等,综合确定起重机械的类型、型号和数量。

(3)确定构件的吊装方案。其内容包括:确定吊装方法 (分件吊装法、综合吊装法),确定吊装顺序,确定起重机械的行驶路线和停机点,确定构件预制阶段和拼装、吊装阶段的场地平面布置。

(4)确定构件的吊装工艺。主要包括:柱、吊车梁、屋架等构件的绑扎和加固方法、吊点位置的设置、吊升方法 (旋转法或滑行法等)、临时固定方法、校正的方法和要求、最后固定的方法和质量要求。尤其是对跨度较大的建筑物的屋面吊装,应认真制定吊装工艺,设定构件吊点位置,确定吊索的长短及夹角大小,起吊和扶直时的临时稳固措施,垂直度测量方法等。

(5)确定构件运输要求。主要包括:构件运输、装卸、堆放办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如平板拖车、载重汽车、卷扬机及架子车等)型号、数量,对运输道路的要求。

2.5.11 屋面工程

(1)屋面各个分项工程 (如卷材防水屋面一般有找坡找平层、隔汽层、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或上人屋面面层等分项工程;刚性防水屋面一般有隔离层、刚性防水层、保温隔热层等分项工程)的各层材料、操作方法及其质量要求。特别是防水材料,应确定其质量要求、施工操作要求等。

(2)屋盖系统的各种节点部位及各种接缝的密封防水施工方法和相关要求。

(3)屋面材料的运输方式。包括场地外运输和场地内的水平和垂直运输。

2.5.12 装饰装修工程

(1)施工部署及准备。可以以表格形式列出各楼层房间的装修做法明细表;确定总的装修工程施工顺序及各工种;如何与专业施工相互穿插、配合;绘制内、外装修的工艺流程。

(2)外墙饰面工程。外墙饰面材料的使用情况、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成品保护、控制要点及与室外垂直运输设备拆除之间的时间关系等。

(3)内墙饰面工程。饰面材料的使用情况、施工方法、成品保护、控制要点,制定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4)楼地面工程。明确材料使用情况、控制要点、质量要求、施工时间、地面施工做法、保养和成品保护,特别注意应保证施工期间有一条上下贯通的通道。

(5)棚面及内隔墙。施工方法、棚面及内隔墙的做法情况、材料选用、质量要求及与水电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

(6)门窗安装。包括材料、施工工艺和成品保护等问题;门窗规格、有无附框、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的三性试验要求;外墙金属窗的防雷接地做法要结合防雷及各类专业规范进行明确。

(7)木装修工程。说明木装修内容材料使用情况、质量标准、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8)油漆、涂料工程。包括材料选用及施工方法、质量要求、成品的保护、注意事项等。

2.5.13 脚手架工程

(1)明确内外脚手架的用料、搭设、使用、拆除方法及安全措施。多层建筑的外墙脚手架大多从地面开始搭设,根据土质情况,应有防止脚手架不均匀下沉的措施。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一般分段搭设,大多采用工字钢或槽钢作为外挑梁或设置钢三角架外挑等做法,每隔几层与主体结构做固定拉接,应通过设计计算来保证脚手架整体稳固。

(2)脚手架在搭设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杆件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脚手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架子支搭、拆除的顺序和方法;马道的设置位置及方法;内外架子的类型、构造要求、卸荷及与结构拉结方式;装修内外架子的类型;钢筋绑扎、柱墙混凝土浇筑、外墙施工、电梯井内施工采用的架子;架子对下部结构的要求;临边防护措施等。

(3)应明确特殊部位脚手架的搭设方案。如施工现场的主要出入口处 (施工安全通道),脚手架应留有较大的空间,便于行人甚至车辆进出,出入口两边和上边均应用双杆处理,并局部设置剪刀撑,并加强与主体结构的拉接固定。

(4)室内施工脚手架宜采用轻型的工具式脚手架,装拆方便省工、成本低。对高度较高或跨度较大的厂房顶棚喷刷工程,宜采用移动式脚手架,省工又不影响其他工程。

(5)脚手架工程还需确定安全网挂设方法、“四口五临边”防护方案。

2.5.14 现场水平垂直运输设施

(1)确定垂直运输量。对有标准层的需确定标准层运输量,一般列表说明。

(2)选择垂直运输方式及其机械型号、数量、布置、安全装置、服务范围、穿插班次。明确垂直运输设施使用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3)选择水平运输方式及其设备型号、数量以及配套使用的专用工具设备 (如混凝土布料杆、砖车、混凝土车、灰浆车、料斗等)。

(4)确定地面和楼面上水平运输的行驶路线及其要求。

2.5.15 特殊项目

(1)对于采用四新 (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项目及高耸、大跨、重型构件,水下、深基础、软弱地基,冬期施工等项目,均应单独编制如下内容:选择施工方法,阐述工艺流程,绘制平立剖示意图,确定技术要求、质量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进度、劳动组织、材料构件及机械设备需要量等。

(2)对于大型土石方、打桩、构件吊装等项目,一般均需单独提出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

2.5.16 选择施工机械

施工方法确定之后,需要选择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机械。选择机械时,应遵循切实需要、实际可能、经济合理的原则,主要是确定各分部分项施工所需要的施工机械的型号和数量 (台数)。机械台数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计算来确定。例如土方机械选择,根据进度计划安排、总的土方量、现场的周边情况和挖掘方式确定每天出土的方量,依据出土方量选择挖掘机、运土车的型号和数量。挖土机的数量 (N)应根据土方量大小、工期要求和挖土机的台班产量来确定,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土方量 (m3);

P——挖土机生产率 (m3/台班);

T——工期 (工作日);

C——每天工作班数 (1~3);

K——时间利用系数 (0.8~0.9)。

又如塔式起重机选择,根据建筑物高度、结构形式 (附墙位置)、现场所采用的模板体系和各种材料的吊运所需的吊次、需要的最大起重量、覆盖范围以及现场的周边情况、平面布局形式,确定塔式起重机的型号和台数,并要对距塔式起重机最远和所需吊运最重的模板或材料核算塔式起重机在该部位的起重量是否满足。关键是要核算起重机械起重量Q、起重高度H、起重半径R和起重臂长度L是否满足工程需要。

选用机械时,应尽量利用施工单位现有机械,这样可以减少施工投资额,同时又提高了现有机械的利用率,降低工程成本。只有在原有机械性能满足不了工程需要时,才可以购置或租赁其他机械。将所选用机械列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 (表2-16)。

表2-16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