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指南:施工部署+工程目标+工艺部署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指南:施工部署+工程目标+工艺部署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部署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包含施工目标、施工组织、任务划分、施工工艺部署等。2.3.1 工程目标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明确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目标、文明施工目标、科技工作目标等。表2-13 各单位责任范围表表2-14 工程物资设备采购划分表2.3.4 施工工艺部署施工工艺部署就是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任务、人力、资源、时间、空间进行总体部署。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指南:施工部署+工程目标+工艺部署

施工部署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包含施工目标、施工组织、任务划分、施工工艺部署等。

2.3.1 工程目标

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明确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目标、文明施工目标、科技工作目标等。下列实例摘录,仅供参考:

1.工程目标

质量目标:××省建筑优质工程××杯;

工期目标:总工期730天;

安全目标:创安全生产样板工地,安全达标:100%,安全控制:死亡为0,负伤率:0.7‰,无重大设备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

文明目标:文明施工样板工地;

成本目标:满足合同要求。

2.质量目标分解

根据工程招标文件确定的本工程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争创××省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本公司对该工程实施委托监理的总目标是确保该工程竣工一次性验收合格。为实现质量总目标,按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相关专业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本工程的质量总目标进行分解 (见表2-12)。

表2-12

续表

3.进度目标分解

工期要求:总工期约730日历天 (图2-1)。

图2-1

2.3.2 施工组织机构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项目的施工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和职能分工,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责任,使各岗位各行其职、各尽其责,还应有管理层次清晰的组织机构图(图2-2)。

图2-2 组织机构框图

2.3.3 任务划分

这部内分容主要明确各单位负责的范围 (总承包合同范围,业主自行组织施工的范围,业主指定分包由总包管理的施工范围,总包组织内分包施工项目,总包组织外分包施工项目等)以及对分包的管理,工程物资设备采购划分,工程使用的大型设备情况 (见表2-13~表2-14)。

表2-13 各单位责任范围表

表2-14 工程物资设备采购划分表

2.3.4 施工工艺部署

施工工艺部署就是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任务、人力、资源、时间、空间进行总体部署。要考虑施工程序、施工顺序、时间计划安排、季节性施工安排、立体交叉施工和资源的部署。根据基础、主体结构、装修三个阶段施工的不同特点来安排施工工艺部署。

施工工艺部署包括确定施工程序、确定施工起点流向、确定施工顺序、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

1.确定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是指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施工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先后次序及其制约关系,主要解决时间搭接上的问题。工程施工有其本身的客观规律,按照反映客观规律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能够使工序衔接紧密,加快施工进度,避免相互干扰和返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施工实施阶段的施工程序通常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先地下后地上”,即首先完成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施工以及地下管道、管线等地下设施的施工,再开始地上工程施工。地下工程施工一般按先深后浅的次序进行,这样既可以为后续工程提供良好的施工场地,避免造成重复施工和影响施工质量,又可以避免对地上部分的施工产生干扰。

(2)“先主体后围护”,即对框架结构或排架结构等结构形式的建筑物,首先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再进行围护结构的施工。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高层建筑施工中,围护结构施工与主体结构施工应尽量搭接施工,即主体施工数层后,围护结构也随后开始,这样既可以扩大现场施工作业面,又能缩短工期。(www.xing528.com)

(3)“先结构后装修”,即首先施工主体结构,再进行装修工程的施工。对于工期要求紧的建筑工程,为了缩短工期,也可部分搭接施工,如有些临街建筑往往是上部主体结构施工时,下部一层或数层就进行装修并开门营业,这样可以加快进度,提高效益。又如一些多层或高层建筑在进行一定层数的主体结构施工后,穿插搭接部分的室内装修施工,以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施工进度。

(4)“先土建后设备”,即首先进行土建工程的施工,再进行水、电、暖、煤气、卫生洁具等建筑设备安装的施工。但它们之间还要考虑穿插和配合的关系,即设备安装的某一工序穿插在土建施工的某一工序之前或某一工序的施工过程中,如住宅或办公建筑中的各种预埋管线必须穿插在土建施工过程中进行,等等。

此外,有些工业建筑工程为了早日竣工投产,不仅要加快土建施工速度,而且应根据厂房的工艺特点、设备的性质、设备的安装方法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之间的施工程序,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通常情况下,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可采取以下三种施工程序:

①封闭式施工,即土建主体结构 (或装饰装修工程)完成后,再进行设备安装的施工程序。

②敞开式施工,即先进行设备基础施工,进行设备安装,后建厂房的施工程序 (如电站、冶金厂房、水泥厂的主车间等重型工业厂房)。

③同建式施工,即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穿插进行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

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对施工程序做出决定。

2.确定施工起点流向

施工起点流向是单位工程在平面或竖向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和施工流动的方向,主要解决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合理施工顺序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单层建筑物 (如单层工业厂房等),只需按其车间、施工段或节间,分区分段地确定其平面上的施工起点流向。对于多层建筑物,除了确定其每层平面上的施工起点流向外,还需确定其层间或单元空间竖向上的施工起点流向,如多层房屋的内墙抹灰施工可采取自上而下进行或自下而上进行。

确定单位工程施工起点流向时,一般应考虑如下因素:通常,现场施工的工艺流程往往是确定施工流向的关键;一般应考虑建设单位对生产或使用急切的工段或部位先施工;技术复杂、施工进度较慢、工期较长的区段和部位应先施工;应考虑房屋高低层和高低跨;施工场地的大小、道路布置和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方法和机械;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等。

施工起点流向的确定影响到一系列施工过程的开展和进程,直接关系到劳动力、机械、材料等的准备及调度,是组织施工的重要一环。不管是依次作业还是组织流水作业,都必须设计好施工起点流向,它还会体现在后面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中,因此,必须予以充分考虑认真编写,必要时可用示意图加以说明。

3.确定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是指单位 (或单项)工程内部各分项工程 (或工序)之间施工的先后次序。施工顺序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各工程工种之间的配合、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成本和施工进度,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单位 (或单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在组织单位 (或单项)工程施工时,一般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 (或施工阶段),每一分部工程 (或施工阶段)又可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 (或工序),应对各个分项工程 (或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做出合理安排。

确定施工顺序时,应考虑的因素有:遵循施工程序,符合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相一致,满足施工组织要求,考虑施工安全和质量,当地气候影响等。针对一项工程来确定施工顺序,需要仔细研究工程特点,综合这些因素统筹考虑,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下面以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为例,简要说明施工顺序的确定。

高层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按其施工阶段划分,一般可以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围护与分隔结构工程、屋面及装饰装修工程四个施工阶段,其施工顺序如图2-3所示。

这样的施工顺序安排既遵循施工程序中的 “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设备”等一般规律,又符合施工工艺 (如支模板、扎钢筋、浇混凝土等工序)的要求。而各施工阶段则对各个分项工程 (或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做出合理安排: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根据其地基基础设置方式而定,通常包括:桩基础→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垫层→地下室底板防水及底板→地下室墙、柱、顶板→地下室外墙防水→回填土

图2-3 施工顺序

桩基础施工,应根据采用的桩基础类型和施工方法确定施工顺序。基坑土方开挖通常采用挖土机械大面积开挖,由于挖土深度大,应注意基坑边坡的防护和支护,在确定施工顺序时,应根据基坑支护方法,考虑基坑支护的施工顺序。

对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还需确定分层浇筑施工顺序,支模板、扎钢筋、浇混凝土工序与相关工作的衔接都必须通盘考虑好先后次序。还应根据气候条件,加强对垫层和基础混凝土的养护,在基础混凝土达到拆模要求时,及时安排拆模。

底板和外墙的防水施工,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其防水施工方法,如外墙防水采用卷材外贴时的施工顺序为:砌筑永久性保护墙→外墙外侧设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冷底子油结合层→铺贴卷材防水层→砌筑临时性保护墙并填塞砂浆→养护。外墙防水施工完毕后,应尽早回填土,既保护基础,又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条件。

4.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安装垂直运输设备及搭设脚手架,每一层分段施工框架-剪力墙混凝土结构等。其中,每层每段的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柱、剪力墙钢筋绑扎→墙柱设备管线预埋→验收→墙柱模板支设→验收→浇墙柱混凝土→养护拆模→梁板梯模板支设→测量放线→板底层钢筋绑扎→设备管线预埋敷设→验收→梁、梯钢筋、板上层钢筋绑扎→验收→浇梁梯板混凝土→养护→拆模,其中,柱、墙、梁、板、梯的支模、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等施工过程的工程量大,耗用的劳动力、材料多,对工程质量、工期起着决定性作用,故需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平面上分段、在竖向上分层组织流水施工。

5.围护和分隔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围护结构一般采用砌块墙体或幕墙等结构形式,其施工顺序通常根据结构型式的不同来确定。当采用砌筑墙体作围护结构时,其施工主要包括:搭设脚手架、砌筑墙体、安装门窗框、安装预制过梁、现浇构造柱等工作。高层建筑砌筑围护结构墙体一般安排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到3~4层后即插入施工,以缩短工期,同时为后续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分隔结构一般采用砌块填充墙,其施工组织一般采用与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相同的分层分段流水施工,每个填充墙的施工顺序通常为:墙体弹线→墙体砌块排列组合→墙体找平层→墙体砌筑和设置拉结钢筋→安装或浇筑过梁→构造柱施工→养护→填充梁、板底与墙体的空隙等。

6.屋面及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装饰工程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施工顺序安排得当,可大大地加快施工进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通常做法是:室内天棚、墙面、楼地面装修抹灰在同层,按 “先地面再天棚后墙面”依次进行;在竖向与主体结构施工和墙体砌筑形成立体交叉作业。室内装修抹灰自下而上进行,而外墙装修装饰则结合窗的安装和外脚手架拆除自上而下进行。屋面施工在主体结构封顶后,选择恰当时机 (主要视气候与天气状况而定),按设计构造层次依次施工,然后再进行室内安装工程和精装修工程的施工。

要注意目前装饰工程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安排施工顺序时,应综合考虑工艺、材料要求及施工条件等因素。施工前,应预先考虑好土建施工与之交叉配合的水、电、暖气、煤气、卫生洁具等设备安装的组织协调,尤其注意天棚内的管线安装与天棚施工的配合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