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材料-过渡区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建筑材料-过渡区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5-12所示,过渡区是在骨料周围存在的一层水泥凝胶体薄层,厚度大约为20~50μm。因此,过渡区内水化硅酸钙凝胶体的数量较少,密实度差,孔隙率大,尤其是大孔较多,严重降低过渡区的强度。并且由于骨料和水泥凝胶体的变形模量、收缩性能等存在着差别,或者由于泌水在骨料下方形成的水隙中的水蒸发等原因,过渡区内存在着大量原生微裂缝,是混凝土整体强度的薄弱环节。过渡区的特性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也很明显。

建筑材料-过渡区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如图5-12所示,过渡区是在骨料周围存在的一层水泥凝胶体薄层,厚度大约为20~50μm。混凝土在凝固硬化之前,骨料颗粒受重力作用向下沉降,含有大量水分的稀水泥浆则由于密度小而向上迁移,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使骨料颗粒的周壁形成一层稀浆膜,待混凝土硬化后,这里就形成了过渡区。

图5-12 过渡区的示意图

与水泥凝胶体本体相相比,过渡区内氢氧化钙、钙矾石等结晶尺寸较大,含量较多,且大多垂直于骨料表面定向生长;在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过程中,本体相内的空隙由来自于周围的水泥颗粒水化生成的产物填充,以水化硅酸钙为主,使得原来充水的空间逐步被水化产物填充而变得密实;而骨料与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只有来自水泥一侧的水化产物填充,骨料一侧对填充空隙没有任何贡献。因此,过渡区内水化硅酸钙凝胶体的数量较少,密实度差,孔隙率大,尤其是大孔较多,严重降低过渡区的强度。并且由于骨料和水泥凝胶体的变形模量、收缩性能等存在着差别,或者由于泌水在骨料下方形成的水隙中的水蒸发等原因,过渡区内存在着大量原生微裂缝,是混凝土整体强度的薄弱环节。

虽然过渡区的厚度很薄,只是骨料颗粒外周的一薄层,但是骨料颗粒数量繁多,如果将粗细骨料合起来统计,过渡区的体积可达到硬化水泥浆体的1/3~1/2,其量是相当可观的;同时与水泥凝胶体本体相相比,过渡区相的组成、结构及性质有许多特殊和薄弱之处,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非常大。(www.xing528.com)

在硬化的水泥凝胶体中,水化产物和骨料颗粒间的粘结力源于范德华引力。由于过渡区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使这里成为硬化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大尺寸结晶的氢氧化钙晶体粘结力差,是由于其比表面积小,相应的范德华引力就弱;过渡区内孔隙率大,削弱强度;更重要的是由于过渡区内存在着大量微裂缝,虽然硬化的水泥凝胶体和骨料两相的刚性都很大,但在这两相之间的过渡区比较薄弱,使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地降低。

过渡区的特性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也很明显。因为硬化的水泥凝胶体和骨料两相在弹性模量、线胀系数等参数上的差异,在反复荷载、冷热循环与干湿循环作用下,过渡区作为薄弱环节,在较低的拉应力水平下其裂缝就会扩展,使外界水分和侵蚀性物质通过过渡区的裂缝很容易进入混凝土内部,对混凝土和其中的钢筋产生侵蚀作用,缩短混凝土结构物的使用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