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泥凝胶体相的组成与结构:建筑材料

水泥凝胶体相的组成与结构:建筑材料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水泥水化生成大量凝胶体填充于颗粒之间的空隙,但不可能完全堆积紧密,在凝胶体中会存在一些孔隙,由于泌水、用水量过大等原因,在硬化后凝胶体中将存在一定量的毛细孔、气孔等。孔径在10nm~50μm之间,是硬化水泥浆体内没有被凝胶体填充的空间,其孔径与所占比例取决水泥颗粒未水化前间距的大小,与浆体的水灰比以及水泥的水化程度有关。

水泥凝胶体相的组成与结构:建筑材料

硬化后的水泥浆体是一种高度无序、多孔、多相、非均质体。由水泥的水化产物、未 水化的水泥颗粒以及孔隙水组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粘结性,是混凝土整体强度的来源;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容易被腐蚀而破坏;具有体积不稳定性,随干湿、温度变化以及在受力条件下容易发生变形。这些特点均取决于凝胶体相复杂的组成和不均匀性。

1.固相

(1)氢氧化钙(Ca(HO)20硅酸三钙、硅酸二钙的水化产物之一,用CH表示,占水泥硬化体总量的20%~25%,呈六角片状结晶,如图5-11所示。氢氧化钙比表面积较小,是强度的薄弱环节。溶解度较大,易受软水和酸性介质的腐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图5-10 混凝土的断面示意图

图5-11 水泥硬化体中的氢氧化钙结晶体

(2)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3CaO·A12O3·3CaSO4·32H2O)。是铝酸三钙与石膏的水化产物,针状结晶体,也叫钙矾石,具有体积膨胀性。

(3)未水化的水泥颗粒。较大的水泥颗粒在遇水很长时间后,仍存在未水化的内心,周围被水化生成物所包裹。

2.凝胶相

(1)水化硅酸钙(3CaO·2SiO2·3H2O)。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的主要水化产物,用C-S—H表示,占水泥水化产物总量的大约50%~60%。属胶体粒子,粒径为1.0~2.Onm。颗粒微细,比表面积高达100~700m2/g,约为未水化水泥颗粒的1000倍,巨大的表面能使它成为决定水泥粘结能力,即胶凝作用的主要成分。C一S—H在生成过程中体积膨胀,有很强的填充能力;呈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不能完全堆积密实,存在一些微细孔隙,叫做凝胶孔。(www.xing528.com)

(2)水化铁酸钙(CaO·Fe2O3·H2O)。是铁铝酸四钙的水化产物,属于凝胶物质,所 占比例很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小。

3.孔隙及液相

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会带入一些气体,有时根据需要可能加入引气剂而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气泡。如前所述,水泥水化生成大量凝胶体填充于颗粒之间的空隙,但不可能完全堆积紧密,在凝胶体中会存在一些孔隙,由于泌水、用水量过大等原因,在硬化后凝胶体中将存在一定量的毛细孔、气孔等。因此在硬化后的水泥石中存在着大约5%孔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孔隙,孔隙内有可能存在着水,如果环境干燥失水孔隙内可能是气体。

(1)凝胶孔。C—S—H凝胶粒子在堆积过程中产生的孔隙,因此叫做凝胶孔。凝胶孔孔径在1.5~100.0nm的范围,占C—S—H凝胶体体积的28%。凝胶孔内存在着水,通过氢键与C—S—H胶粒牢固地键合,称为凝胶水。由于孔径极其微细,不影响硬化水泥浆体的强度和渗透性,只有在环境非常干燥时(相对湿度小于11%)才会失去凝胶水,使结构明显地产生收缩。

(2)毛细孔。孔径在10nm~50μm之间,是硬化水泥浆体内没有被凝胶体填充的空间,其孔径与所占比例取决水泥颗粒未水化前间距的大小,与浆体的水灰比以及水泥的水化程度有关。在低W/C浆体中,毛细孔孔径在10~50nm;而在W/C较大的浆体中可达3~5μm。与总孔隙率相比,孔径大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更大。大于50nm的毛细孔不利于强度和渗透性;小于50nm的毛细孔对强度和抗渗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干燥失水,产生较大的毛细孔负压,则体积明显收缩。

(3)气孔。孔径大于50μm,混凝土在搅拌时会带入一些气泡,直径最大可达3mm;有时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抗冻性等,人为地引入大量微气泡,硬化后形成平均孔径为50~200μm的孔,叫做气孔或大孔。气孔对混凝土的体积变化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会明显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根据孔隙特征,毛细孔和气孔可分为连通孔隙和封闭孔隙。由于泌水将在水泥硬化体中留下大量连通孔隙,而人为引气通常形成封闭的孔隙。连通孔隙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等极为不利,而适量的封闭孔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保温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