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然粘土类物质为原料,经高温焙烧获得的材料叫做烧土制品。烧土制品是人类最早加工制作的人工建筑材料,可以说是与人类的文化、历史同步发展的一种建筑材料。
土坯是粘土砖的前身,将粘土用水拌合成泥,能产生塑性变形。利用这种性质,将粘土泥放入一定尺寸的模型中成型,然后利用太阳的光热干燥制成,这是人类最初加工制造的建筑材料,这种土坯最早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就在中近东到埃及一带使用。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遗迹中,有很多构筑物就使用了这种日晒土坯。土坯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保温性能好,直到现在,在一些干旱少雨、工业生产不发达的偏僻农村仍然使用土坯砌筑房屋的墙体或内墙。在北方寒冷地区,通常使用土坯砌筑火炕。但是土坯组织粗糙,强度低,吸水后软化。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将土坯在高温下焙烧,能成为坚实、耐水的粘土砖。在土坯出现后大约经过了3000年(即公元前5000年左右),就出现了烧制的粘土砖,这种粘土砖最早被苏美尔人用于建造宫殿。
我国从西周时期(大约公元前1060~前711年)开始出现了粘土砖,到了秦汉时期,粘土砖已经作为最主要的房屋建筑、筑墙材料被大量使用,因此有“秦砖汉瓦”之称。粘土砖是烧土制品的代表性材料,与土坯相比,粘土砖强度高、耐水性好,同时外形规则、尺寸均一,易于砌筑,2000多年以来,粘土砖在我国房屋建筑中始终是墙体材料的主角。但是烧制粘土砖要破坏大量的耕地,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资源的匮乏,我国正在逐步限制实心粘土砖的使用和生产,这种传统的墙体材料将逐步被其他材料所取代。
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方最早出现了屋顶瓦。最早的瓦是平板型,逐渐发展成平缓曲面形,最后发展成各种形状的瓦。我国从西周时代开始出现了粘土瓦,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筒瓦、板瓦已作为屋顶材料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粘土瓦仍然是常用的屋面材料。(www.xing528.com)
烧制石灰是最早的人工胶凝材料。生石灰的化学成分主要是CaO,是由天然的石灰石(CaCO3)经烧制分解而成的。石灰加水拌合成浆体,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经过一定时间,水分蒸发形成氢氧化钙结晶,同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产生强度,同时能把块状材料或散粒材料粘结起来。在西周时期的陕西凤雏遗址中,发现土坯墙上采用了三合土(即石灰、黄砂、粘土混合)抹面,说明我国在3000多年前已能烧制石灰。
玻璃也属于烧土制品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它是将高温下的熔融体快速冷却,固化形成的非晶体析出物。玻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透明性,强度高、坚硬,抗压强度大约为600~1200MPa,是石材的10~20倍。玻璃的致命弱点是抗冲击性差。玻璃最早是作为装饰品或祭祀品使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埃及古墓中就已经有了透明的玻璃祭葬品。到中世纪左右,在欧洲玻璃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建筑和美术品,最开始在建筑上的应用是将彩色玻璃用于教堂建筑的内墙壁画,例如,公元1100年左右在俄国圣索非亚寺院的内墙就采用了彩色玻璃。而透明、用于门窗采光材料的玻璃,是1640年首先在俄国生产的。如今,透明的平板玻璃已成为建筑上不可缺少的采光材料,同时,各种功能的玻璃制品也广泛地应用在建筑物上。
烧土制品的出现,使人类建造房屋的能力和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土坯、粘土砖作为块体材料用来砌筑墙体,其强度和保温隔热性能远远优于木骨抹泥的墙体,粘土瓦作为屋面材料大大提高了房屋的防雨、防渗漏功能,使居室环境得到改善。以石灰为胶凝材料可以拌制成砂浆,既可以用于块体材料之间的胶结,提高砌筑墙体的强度和整体性,又可以用于墙体的抹面,提高墙体的隔断性能和表面美观性。玻璃作为具有透光、透明性材料,用于房屋建筑的门窗,大大提高了居室的采光效果。因此,烧土制品作为最早的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