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国寺净土池:南宋时期建筑遗物,寺院重要象征

保国寺净土池:南宋时期建筑遗物,寺院重要象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净土池是寺院中唯一的南宋时期建筑遗物。现存实物为长13米、宽6米,净土池出现在大殿前的院落中,居于中轴线的重要位置。保国寺中的十六观堂后被废弃,仅留下了净土池,它成为信众们所认同的佛国净土概念的象征物。[24].民国钱三照编《保国寺志》卷八,艺文,成品骏,保国寺古迹八咏-净土池。

保国寺净土池:南宋时期建筑遗物,寺院重要象征

净土池是寺院中唯一的南宋时期建筑遗物。据嘉庆保国寺志》载:池长四丈八尺,宽二丈二尺,深丈许。现存实物为长13米、宽6米,净土池出现在大殿前的院落中,居于中轴线的重要位置(图3-74)。在南宋时期寺内还曾出现过“净土观堂”建筑,将两者联系起来看这些本为净土宗寺院的建筑,为何出现在保国寺,据嘉庆《保国寺志》载,仲卿称“立净土观堂、凿池种莲,欲招社客,继东林远公之风。”这里的远公为净土宗始祖慧远,东林指慧远在庐山创建的东林寺,是净土宗的发源地,宋代曾是净土宗流行的时代, “南宋一朝天台宗仍有发展,……将净土法门融摄于台宗门下,实现了台宗与净土的融合”。[22]仲卿的举动体现着佛教宗派之间融合的社会状况。

图3-74 净土池

其中的净土观堂的名称反映着净土宗修行之法门,如观想念佛、观像念佛等,据《观无量寿经》载,“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23],因此净土宗供佛教信众修行的殿堂称为“观堂”或十六观堂(图3-75a、b、c、d)。保国寺中的十六观堂后被废弃,仅留下了净土池,它成为信众们所认同的佛国净土概念的象征物。明代御使颜鲸为它题名为“一碧涵空”,人们更加对它情有独钟,特别是池中种有四色莲花,尤其受到人们的钟爱,以此引发出洗涤红尘的联想。如有诗云:

“一碧涵空上接天,淤泥不染法华莲”[24]

“遍池金沙到眼新,莲花四色大如轮,池中一碧涵空水,洗涤红尘证净身。”[25]

此外,保国寺中轴线两侧的僧房、禅堂、念佛堂、客堂等,在寺院建筑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僧人日常的主要生活场所。这些建筑皆隐于崇祀空间的两道粉墙之后,建筑本身等第降低,所用结构、装修都较为简单,均做两坡顶的一层平房或二层楼房,随地形起伏而变化。有些建筑采用错层的办法处理,在楼下由于地形所限,进深很窄,到了楼上则将进深加大,显示出山地建筑处理的特点,如西侧的禅堂、僧房皆如此。其所采用的结构形式有抬梁穿斗混合式,如东客堂;也有纯粹的穿斗式,如西侧念佛堂(图3-76 ~图3-83)。

图3-75a 十六观堂平面复原图

图3-75b 十六观堂正立面复原图

图3-75c 十六观堂侧立面复原图

图3-75d 十六观堂横剖面复原图

图3-76 东侧建筑平面图

图3-77 东侧建筑立面图

图3-78 西侧建筑一层平面图

图3-79 西侧建筑二层平面图

图3-80 西侧建筑立面图

图3-81 东客堂横剖面图

图3-82 西僧房横剖面图(www.xing528.com)

图3-83 东客堂木雕

【注释】

[1].[清]敏庵辑《保国寺志》卷上,古迹载:方丈(殿)建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朝元阁建于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祖堂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

[2].[清]敏庵辑《保国寺志》,灵山保国寺志序。

[3].[清]敏庵辑《保国寺志》卷上,寺宇。

[4].[清]敏庵辑《保国寺志》卷上,寺宇。

[5].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九,艺文,隐名士,保国寺古迹八咏—石柱牌。

[6].目前石柱已无,1993年自城区迁来一座旧的嘉庆年间大夫第的大门,代替石牌坊,作为寺院入口标志。

[7].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九,艺文,王德庠,保国寺古迹八咏—石柱牌。

[8].王安石《游天童寺》。

[9].[清]敏庵辑《保国寺志》卷上,艺文,感人,癸巳暮春被放后访显斋兄。

[10].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三,古迹。

[11].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九,艺文,彭年诗。

[12].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九,艺文,苏秉彝诗。

[13].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九,艺文,朱可宗诗。

[14].[清]敏庵辑《保国寺志》卷上,艺文,姜宸英,夏杪坐石公精舍漫赋二律。

[15].同上。

[16].这条轴线由于地形所限,并非正南北,而是偏向东南,为了便于叙述建筑方位,本文随嘉庆《保国寺志》的称谓,称作南北轴线。

[17].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九,艺文,费渭璜,保国寺古迹八咏—山门榜。

[18].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九,艺文,隐名士,保国寺古迹八咏—山门榜。

[19].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九,艺文,童祥春,保国寺古迹八咏—山门榜。

[20].[宋]李诫《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材。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第75页。

[21].民国钱三照重纂《保国寺志》卷八,艺文,陆绅,云堂记。

[22].骆海飞《天台宗史略》第11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1月。

[23].据慈怡编《佛光大词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396-398页载;所谓的十六种观法即:“日观想、水观想、地观想、宝树观、宝楼观、宝池观、话座观、像观、真身观、观音观、势至观、自往生观、杂想观、上辈观、中辈观、下辈观。”

[24].民国钱三照编《保国寺志》卷八,艺文,成品骏,保国寺古迹八咏-净土池。其中的“法华莲”寓意天台宗以法华经为本宗所依经典。

[25].民国钱三照编《保国寺志》卷八,艺文,释志圆,保国寺古迹八咏-净土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