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3-20大殿多次维修,乾隆年间大殿石板更新

图3-20大殿多次维修,乾隆年间大殿石板更新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0大殿此后大殿又经历几次维修,如乾隆十年曾“移柱换梁,立磉植楹”,现在殿内的鼓形石础推测为此次所换。大殿的地面石板为乾隆三十一年所铺。另在乾隆四十六年有过一次风灾,现在大殿柱子后倾,估计为那次风灾造成,其残留变形一直留存至今。清代住持对于大殿如此修缮,极大地改变了大殿外观,但其并非一无是处。

图3-20大殿多次维修,乾隆年间大殿石板更新

大殿位于寺院核心部位,自宋至今已有1 000多年,位置无变动,现存建筑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通面宽21.6米,通进深19.85米(图3-20 ~图3-22)。从平面看,核心部位面宽、进深各三间的部分为宋代所建,其四周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所添加的部分。从室内看,在前部添加了两列柱子,而后部仅加一列柱子。同时将中心部分的屋顶做成建筑的上层屋檐,在前部及左右利用添加的柱子及山墙承托下层屋檐宋构,这样从室外看,在大殿的三面皆出现了重檐,仅在后部仍为单檐,添加的建筑下檐未能四面环绕,两侧的下檐到了后部与殿后天井院的围墙相遇后结束(图3-23 ~图3-25)。

图3-20 大殿

此后大殿又经历几次维修,如乾隆十年(1745年)曾“移柱换梁,立磉植楹”,现在殿内的鼓形石础推测为此次所换。大殿的地面石板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所铺。另在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有过一次风灾,现在大殿柱子后倾,估计为那次风灾造成,其残留变形一直留存至今。

现存大殿的形象与一般江南清代建筑极为相似,立面有一列细长的外檐柱,没有生起和侧脚,屋顶翼角高高翘起,正脊轮廓笔直僵硬。正立面带前廊并设有门窗,两山作实墙或开小窗,背立面于墙顶开一排高窗,殿后门凸出后墙之外,与法堂院墙门合而为一,自室内需上几步台阶才能出门。门窗构件也皆为清代补装。前檐殿门采用六抹隔扇,窗子采用石板裙墙上置棱条窗(图3-26a、b)。

清代住持对于大殿如此修缮,极大地改变了大殿外观,但其并非一无是处。在300多年前,文物保护理论尚未建立之时,这种做法保护了这座宋代木构的主要部分,使今天对于祥符殿的原貌仍有迹可寻,并可进一步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研究。

图3-21 大殿现状平面图

图3-22a 大殿现状正立面图

(www.xing528.com)

图3-22b 大殿现状侧立面图

图3-23 大殿现状当心间横剖面图(藻井位置)

图3-24 大殿现状当心间横剖面图(平綦位置)

图3-25 大殿现状次间横剖面图

图3-26a 大殿现状纵剖面图(前视)

图3-26b 大殿现状纵剖面图(后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