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来第一山:两宋时期的保国寺及其建筑特点

东来第一山:两宋时期的保国寺及其建筑特点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国寺创建时期的建筑现已未存任何遗迹,目前可考的只有宋代以后的状况。[3]推测这座钟楼在两宋时期就存在了。据上述可以推测,两宋时期保国寺核心部分规模不大,由于地形的局限,建筑分别在高低不同的地段,山门、净土池、大殿、法堂逐步抬高,但却严格按照一条中轴线排列,成为寺院的核心部分,两侧因山就势参差安排,不拘一格。

东来第一山:两宋时期的保国寺及其建筑特点

保国寺创建时期的建筑现已未存任何遗迹,目前可考的只有宋代以后的状况。从文献记载来看北宋时的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佛殿、方丈,此外还有朝元阁,山门西南有祖堂[1]。这时是德贤尊者“山门、大殿皆以赤手营造”[2]的阶段,当时寺内只有两幢主要建筑,方丈殿推测在大殿之左(东),规模很小(图3-1)。

图3-1 北宋时期保国寺核心区平面推想图

南宋以后在大殿后增建法堂,其西建十六观堂,在大殿之前开挖净土池。另外,文献还称“旧有钟楼,在殿之东南,青龙山咀后。”[3]推测这座钟楼在两宋时期就存在了。

这种建置方式与宋代最著名的寺院,当时由朝廷钦定的禅宗“五山十刹”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如灵隐寺、天童寺、天台万年寺的中轴线上的建筑构成皆为:山门、佛殿、法堂、方丈。保国寺的山门的位置无疑应在现在天王殿的位置,而非后来所在的天王殿东南;从历史文献及史料来看,当时天王殿尚未进入佛寺的殿堂系列,现存宋、辽、金时代的佛寺之中无一例设专门供奉天王的殿宇者,现存这个时期的佛像中也很少见到天王像,因此可以推测当时的佛寺中尚无天王殿之设。而在寺院之中“山门朝佛殿”确实为唐宋时期佛寺布局的通行做法,在宋代来华留学日本僧人,曾把这句话作为“语录”记载下来,同时他们所记录下来的宋代佛寺《大宋诸山图》中的天童寺、灵隐寺、万年寺均为“山门朝佛殿”的建置(图3-2 ~图3-4)。

图3-2 大宋诸山图-灵隐寺(www.xing528.com)

图3-3 大宋诸山图-天童寺

图3-4 大宋诸山图-万年寺

南宋时期除了建法堂、开凿净土池、净土观堂之外还应有僧堂一类的建筑,也应在此区(图3-5、图3-6)。

据上述可以推测,两宋时期保国寺核心部分规模不大,由于地形的局限,建筑分别在高低不同的地段,山门、净土池、大殿、法堂逐步抬高,但却严格按照一条中轴线排列,成为寺院的核心部分,两侧因山就势参差安排,不拘一格。但寺院建筑分布并不局限于中轴一区的范围,周围山嘴处尚有少数建筑点染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