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历来重视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先后修建西干渠和第二农场渠,以防洪渠为骨干,按长藤结瓜形式建设拦洪库24座,通过15条排洪干沟将洪水泄入黄河,同时防洪渠和拦洪库与阅海、沙湖、翰泉海等非常滞洪区相连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导、拦、滞、泄的防洪和洪水资源化利用工程体系。
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体系为西北干旱地区所特有,工程体系较为完善,主要特点为有序导引、集中滞蓄、科学调度,最大限度资源化利用,同时利用山前采沙坑对洪水削峰、沉沙。
有序导引:工程措施为导洪堤和泄洪沟。洪水出山口后多分散漫流,结合区域土地开发利用,顺山脊方向修建导洪堤,使漫流洪水适度集中、有序进入下游泄洪沟,集中下泄,减少对山前保护对象的袭击。
集中滞蓄:贺兰山东麓共建有拦洪库及二次滞洪区30座,其中银川段拦洪库按照100年一遇设计,其余段落各拦洪库按照50年一遇设计,遇标准内洪水一次性拦蓄在拦洪库内,抢抓雨后时机,利用7~10日泄空,腾空库容,迎接下一场洪水。
科学调度:首先充分发挥拦洪库的拦洪、削峰作用,当库内水位达到防洪高水位时,按照调度方案,有序开闸向防洪渠道(西干渠、第二农场渠)泄洪,经防洪渠道向下游拦洪库或二次滞洪区下泄,下游拦洪库或滞洪区达到防洪高水位后,通过排洪干沟泄入黄河,实现了规划之初提出的“洪水不入城”的总体目标。
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成。目前,全宁夏已建成覆盖全区21个县区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区市县三级防汛抗旱会商中心27处,水雨情、墒情监测站点1288个,安装无线预警广播1026套,实现了区市县三级防汛抗旱预警预报体系基本全覆盖,提高了洪旱灾害预警信息的精确度和覆盖面,被山区广大群众和地方政府誉为“生命安全的保护伞”。编制完成黄河、重点防洪城市及部分重点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开发建成了防汛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和异地会商决策,初步实现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目标。(www.xing528.com)
“依山而生就是要未雨绸缪,否则来一次洪水可真是了不得呢!”
“小水宝,未雨绸缪这个词用得可真好!不仅贺兰山东麓,而且其他干旱地区也要未雨绸缪,要对水资源有优化配置的思维呢!”
“清晏姐姐,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你说的是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调配是不是?”小水宝喜出望外地说道。
“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