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防洪记载较多,除黄河下游大量修防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出现了堤防。北宋初,黄河下游有修遥堤和旁道分流两种意见。实际经常分流的只有汴渠一路。黄河、汴渠每年修防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冬春备料修缮,调丁夫常达10万以上,夏秋防汛规模也不小。
沿河险工段设有护岸的埽工。前期自河南省孟津县以下河道已有著名埽工四五十处。元丰四年(1081年)记有北流著名埽工59处。埽工既用以护岸,又用以堵决,作护岸时因所处位置、形式、作用之不同分若干类。护岸除埽工外,宋代另有马头、锔牙、木岸、木龙等工程。
北宋防洪和历代不同的是人工改道。历代改道多因其自决,加修堤防,改道稍久即不再堵新复旧。北宋却做了3次堵新复旧工作。第一次在嘉祐元年(1056年),堵塞自今天津附近入海、已有8年之久的北流,未成功;第二次在熙宁二年(1069年)再堵北流,使回入自乐陵、无棣附近入海的另一东流新道,只维持了12年,又决向北流;第三次在绍圣元年(1094年)又闭北流,复东流,只维持了5年又决向北。
宋代对黄河水文特征已有较多认识,把季节性涨水分为10期,根据经验可以预估汛水的到来。王安石推行新法,曾对黄、汴等河试行机械疏浚,有“铁龙爪扬泥车法”及“浚川耙”等。当时虽效果不好,但提出了一种新开浚手段。
北宋防洪议论很多,例如,从泥沙淤积问题着眼的,指出泥沙淤下游,上游必决,河流旧道不易恢复:流急则通,缓则淤湮,河分两支不能都通,所以两河不能并行;因势利导,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综合以上两种意见,提出淤积不可避免,东西迁徙不要以人力干涉,只能“因其所向宽立堤防,约拦水势,使不致大段漫流”。(www.xing528.com)
北宋河防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宣和二年(1120年)曾编河防书292卷,已失传,仅元人编辑的《河防通议》一书中存有一些内容。
“清晏姐姐,这北宋时期的治水抗洪真是厉害,不但把洪水按照危险程度分级,而且还有这么多抗洪方法,真是厉害!”小水宝由衷地表达着对古人智慧的赞美。
“是啊!这样的智慧真是惠及一方百姓。不但如此,人们也慢慢地从抗洪方法中总结经验,有了更多的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