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巴陵史话》揭示境内人口变迁

中国历史:《巴陵史话》揭示境内人口变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皇族们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一场动乱。“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个由外部侵袭的事件,由居於中原的汉化匈奴人发动。西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之后,国力已经衰弱。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因此,湘阴县境内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中国历史:《巴陵史话》揭示境内人口变迁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皇族们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一场动乱。这场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其实,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远不止这八个王,只是这八王爷是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卷列传中,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永嘉元年(307),晋怀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废除诛三族刑。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至此,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八王之乱”给当时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使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近三百年的动乱时期。

《晋书》评价八王之乱为:“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魏晋南北朝史》称:“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东晋门阀政治》提出:“西晋统治者进行的八王之乱以及随后出现的永嘉之乱,既摧残了在北方的西晋政权,也毁灭了几乎全部西晋皇室和很大一部分追随他们的士族人物。”

四年之后即西晋永嘉五年(311),西晋王朝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个由外部侵袭的事件,由居於中原的汉化匈奴人发动。西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之后,国力已经衰弱。永兴元年(304),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10],国号“汉”[11]。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12],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www.xing528.com)

西晋设置在洛阳的都域和皇宫已经被占被毁,大部分皇室成员被杀,西晋王朝到此结束。晋元帝司马睿[13]带着一批逃跑出来的皇室成员并裹挟着大批缙绅、士大夫及逃难的庶民百姓南下。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在建康[14]开设了晋朝的一个分店,史称“东晋”。司马睿自然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

叠加的战乱和混乱的政局,给西晋王朝大部分地区都造成了严重破坏,饥荒、疫病频生。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晋统治者衣冠南渡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是第一次比较重大的人口南移事件。永嘉以后,胡人盘据中原,他们在武力上是胜利者,但文化上却被汉人同化,五胡的首领多倾慕中原文化,重用汉人,委以国政。如石勒用张宾,苻坚用王猛,北魏拓跋氏用崔浩、李安世,北周宇文氏用苏绰等。其中鲜卑建立的北魏,孝文帝更推行大规模的汉化运动,胡汉相互通婚,泯灭两族界限。其后,胡化的汉人高欢,与汉化的胡人宇文泰更积极从事民族调和工作。

在南方,晋室偏安江南后,随之南迁的中原大族,亦积极剿灭山贼盗寇,开发江南,其中以广州的发展最著名。自永嘉以后,南、北方皆出现民族融和,扩大中华民族的内涵。晋室南渡,中原人开始与南方孙吴人接触,并把中原文化带到洞庭湖及岭南一带。经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发展,南北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从此,南方文化大幅发展,渐有凌驾北方之势,并奠定了隋唐文化的基石。

据《晋书》记载,在“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之际,河东地区[15]数万流民为避战乱,一部分长途跋涉迁徙到了现在的华容县东山、胜丰、三峰及华容护城一带。他们发现这里还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水土肥沃,风景宜人,又能远避战祸。于是在此聚集而居,与当地的土著人共同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如在东山七女峰下东晋时建立的宝慈观,其道士大多是当地人,但不少僧侣的祖籍却在河东地区。他们的到来,给封闭的山区带来了新鲜文化气息。那时,华容东山的山郎堰、胜丰的墨山铺就已经具有小镇的雏形。

另一部继续南下,不远千里到了闽南的泉州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他们成为了许多当今闽南人的始祖。据《三山志》记载:在“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之际,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他们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建安[16]及闽东晋安[17]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不管怎么说,华容东山、胜丰、护城一带的老祖宗与闽南泉州的始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元徽二年(474),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这年五月,桂阳王刘休范反叛朝廷,加之当年灾害频繁,出现了大量流民。朝廷将长沙郡的罗县[18]、衡阳郡所管辖的益阳、湘西县[19]及巴峡[20]的大部分流民强行安置到现在的湘阴县境内。因此,湘阴县境内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