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对郭嵩焘越来越关注,对其思想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人们终于逐步认识了这位沉寂了两百多年的历史老人。应该说,他的思想体现在《使西程记》、自己的日记及一系列呈报的奏折之中。尤其是出使英国以后,他的启蒙思想得到了一次飞跃,更趋于成熟和完善。他完全不同于当时所谓的洋务派,也不同于后来的“改良派”。
第一,他的思想完全超越了“洋务派”和“维新派”。
1840年以来,清廷经过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已经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统治集团内部以恭亲王奕訢为主要代表的一些官员提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宗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就形成了以后建构的“洋务派”和形成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主要是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78]和民用工业[179],同时还进行了筹划海防[180]、创办新式学堂[181]、派留学生出国等活动。当时,郭嵩焘也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但是,“洋务运动”根本不可能救中国。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海军全军覆灭,中国遭到了彻底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中国的命运并没有象“洋务派所”所期望的那种结果。
当郭嵩焘逝世7年后,即1898年6月11日开始,在光绪皇帝的鼎力支持下开始了所谓的“百日维新”即史称“戊戌变法”。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及教育制度,开展农、工、商等行业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由于这种“改良”既没有触及社会制度的本质,又伤害了统治阶级既得利益集团,因而“改良运动”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彻底失败。
无论“洋务运动”还是后来的“戊戌变法”,参与者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但最终还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死抱住“君本位”不放,极力维护“皇权”为己任,而非“民生”所系。在这方面郭嵩焘早就超越了他们不知有多远。
郭嵩焘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和满腔热忱来到了洋人的第一线。可以说,他在英国的所作所为皆是带有巨大的自觉意识,主动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之中。因为整个西方社会对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英国期间,他首先改变使用原始的干支纪年法,采用西历[182]纪年法来记述自己的日记和相关事务。其次,他不断地向西方人学习,向同行们学习,其中包含西方的生活习惯,外交礼仪,尽可能做到“入乡随俗”。第三,他不象翁同龢一样“拒绝洋食”,而是有意识地接受洋食,穿洋衣。第四,他让自己的夫人[183]积极走出家门,与洋夫人们一同参加社交活动。第五,他还在使馆按照西方的礼节举行大型招待会。正是这样,才使得他能深入地了解西方社会。
他在深入探讨东西方的根本差异之后使他在思想上得到一次极大的升华。光绪三年后,他已经从“洋务派”中脱离出来,完全放弃了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宗旨。他认识到如果国家没有将“民生”放在首位,即使购买或制造多少大炮和枪支“若能何”?
在与英国的学者讨论国家发展趋势时,他干脆利用洋人的话语“中国要换主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话语如同惊天霹雳,但他还是依然出现在《使西程记》中。
在光绪四年(1878)三月二十四日的日记中,他还是利用他人的话语谈“古今变局”,其曰:“天道久而必变。变之至此自天地,圣人亦无如之何。持吾不变之道以待变,则变亦无如圣人何也。”他认为,所谓“变”,就要变它个天翻地覆,即使这样,圣人亦如之何?
光绪五年(1879)正月初四,他将大使之职移交给曾国荃后,于三月初四抵达上海,二十七日他与曾德麟[184]见面,谈及当前时局问题。他对于官场的腐败,官吏的无能他已经变得麻木了。对国家的前途充满着忧愁和恐惧。在这天的日记中他写道:“群臣容禄保奸,苟偷旦夕,以任事为戒,上骄下谄,粉饰太平,相与据以为至德要道,不悟其非。天地闭而贤人隐,民气郁塞,盗贼肆行,坐视而不为之所,而徒欲以严治之,黠者巧遁于法外,能者掩饰于目前,而端人直士,一举动而蒙议干谴,莫能自辨。援是而行之,未有不趋于危乱者也。此可为大惧者也。”
他已经看到了这个朝廷的危机,看到了这个国家必然之大变。事实上,郭嵩焘逝世仅20年即1911年,这个王朝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开始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说郭嵩焘的“民本思想”是愚忠的“儒家忠君”的“民本”思想。他在光绪九年(1883)四月十二日的日记中曾记述了范文正公的一段话:“人主纳远大之谋,久成王道;纳浅近之议,久而成乱……或有言政教之源流,议风俗之厚薄,陈圣贤之事业,论文武之得失,往往谓之迂说,废而不行。岂朝廷薄远大之谋,好浅末之议哉?”他认为范仲淹的这段话“最切中今日情事。”这里就看不出他与“愚忠”丝毫的关系。
他在当年九月初一的日记中直言道:“自乾嘉以来,学者一意诋毁宋儒,直将作人的规模,毁坏净尽。人心风俗,安得不坏?”为何国家会变成如此模样?他在光绪六年(1880)七月初八日的日记中记述道:“孟子言政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生民而立之君,所以为民也。”由孟子而导出自己的核心思想,阐述了“君”与“民”的关系。于是,他直接提出:“历千余年而人心所同拱戴者,一君而已?”“因是以推及三代。因是而并衰周之世责以大一统之义,且以苛及孟子,其大旨反覆归宿惟在于此?”他这一连串的“天问”似乎发人深省。他说,为什么大众要拥戴一人?为什么自尧舜禹三代之后各朝各代都必须要遵循这个规律?为什么当政者一人与众人地位如此不平等?他接着说:“虽余隐之之辨,亦不敢直讦其不然也。”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我不能说啊!
他通过参观考察英国议会大夏议员们在讨论国家大事时,不分你我派别,围绕国家重大问题各抒己见,甚至争论不休的场面中得到了答案。他在参加国王举行的舞会以及参加各种民间活动中,看到公主、大臣们与民同乐中找到了答案。他要的不是“儒家的民生”,而是要真正体现大众自由、平等的“民生”。他求的是国家必须“大变”,实行“改革、开放”!这时的郭嵩焘已经不再是一个“洋务派”也不是后来的所谓“改良派”,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开阔胸怀的民主启蒙思想家。这种思想对于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第二、他企图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启一场启蒙运动。
他认为,要实现“民富国强”,首先必须要让百姓改变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糟粕,要从风俗上下功夫。所以,他不断地介绍洋人的生活习惯,乃至居家的卫生、厨房的清洁、厕所的建设等。同时,他希望人们不要用过于愚昧的传统观念约束自己。同时,他努力地身体力行,亲自为民众演讲,希望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陋习。
他在光绪五年(1879)九月初六的日记中,特意论述了要转变“人心风俗”事件难度极大的问题。他说:“人生所处,随境而施,亦不必先持意见……大抵人生大小求有益处,居乡里须求有益人心风俗……凡风气所趋,人心为之波靡,正须一二强有力者推而挽之,又须有人响应景从,而后可以转而正之,久之而成为风俗,此乃所谓积渐之效也……居今日而欲挽回一世之人心,非得在上位者端其表而正其防,使皆耸然而听命,未有幸而能取效者也。”他迫切期望中国出现一批“强有力者推而挽之”,使国民的素质得到提高。
从英国回到家乡后的第七年即光绪十二年(1886)九月初一日,他受朋友的邀请在船山祠专门讲述关于人心风俗的问题。他说,以前人心尤为质朴,现在人心已乱,“日益加侈”。人们相争,无外乎一是好利,一是好胜。“人心一念之微,感召天地鬼神,以成祸福治乱。”他认为:“世运风俗转移之机,动于人心一念之悔。人心之复,即天心之所由复也。君子视其心与天心相应,视天下之人心与吾心相应,是以不敢不自重,以求稍有益于世也。”
光绪八年(1882)六月十六日,他在日记中阐述中西方之间关于谋利的区别。他说:“中国言义,虚文而已,其实朝野上下之心无一不骛于利,至于越礼反常而不顾。而西洋言利,却有义在。”他认为:“凡非义之所在,固不足为利也。是以骛其实则两全,骛其名则徒以粉饰作伪,其终必两失之。”
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义”、“利”间的关系。中国古人先贤早就提出“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价值观。这本是中国人的美德,但在晚清时期已经荡然无存,故才出现“中国言义,虚文而已”的局面。反观西方“西洋言利,却有义在”。“义”的本质就是“为他”、“为民”。一旦丧失义而求利,则“其终必两失之”!
总之,他已经意识到当下的清朝与西方之间在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在国家建设的“本”、“末”上有着更大的区别。其核心是他已经认识到“西洋民气之通,下情无不上达者”。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只有为民生而作为,故才有“下情无不上达者”。他的思想与过去传统的“儒忠民本”思想已经有了根本的区别。
由于他具有穿越的能力,太过于现实,亦或是超越现实太远,因而,他的思想不被广大官僚体系乃至广大民间所认同、所接受。因此,他必然成了晚清历史上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他一生的命运与谤毁相伴。其实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思想不可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即使再努力,再无私,也将会受到排斥和毁污。他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个危亡的国家大夏将倾,已无力回天。但是他多么期盼自己的才华和思想能为这个苦难的民族和国家做出一份有用的贡献。他在晚年用一首小诗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这种感受:
世人欲杀定为才,迂拙频遭反噬来;
学问半通官半显,一生怀抱几曾开。
在他生命的尽头,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傲慢疏慵不失真,惟余老太托传神;
流芳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光绪十七年(1891),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他的逝世引起了许多人的悼念,他不少的朋友撰文为其生前遭“谤”而鸣不平。他的密友王先谦还为其作了《兵部左侍郎郭公神道碑》。李鸿章还与其他大臣们联名向朝廷上奏,请求将其纳入“国史馆”并赐谥号。尤其在奏折中,李鸿章站在“洋务派”及维护封建“皇权”的角度,充满着深情地申述郭嵩焘一生为满清所作出的贡献。尤其对郭嵩焘出使西洋作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其曰:“遣使之初,人皆视之畏途,朝命特以充选。在西洋三年,考究利病,知无不言”。请求朝廷“应请旨宣付国史馆,并饬湖南巡抚录其所著书,咨送史馆,以垂不朽。”然而清廷上谕再次强调:“郭嵩焘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所请着不准行。”故《使西程记》被封存,郭嵩焘亦无朝廷的追赠谥号。
梁启超先生站在“维新派”的角度,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郭嵩焘作出了比较深刻的评价。他说:郭嵩焘知道西洋人还有藏在坚船利炮背后的学问[185],对于西学的观念渐有所变,这是中国官僚中少数之极少数。因为一般士大夫对这种“洋货”依然极端地轻视排斥。梁启超先生最后说:“当时最能够了解西学的郭筠仙,竟被所谓‘清流舆论’者万般排挤,侘傺以死,足见时代之心理写照”。
直到今天,对郭嵩焘仍然有不同的评价。本人还是赞同吴义雄先生所说:“他是在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独立的思想家……甚至可以说,郭嵩焘时19世纪中后期在维新派以前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惟一的理论家。[186]”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郭嵩焘一生皆秉持着一颗赤诚的爱民爱国之心,静静地在为这个危亡的国家默默地奉献。出使西洋期间,他悉心观摩西方的政治文化并与中国相比较,以企寻求一条使国家自强之路。他脱离了传统的“愚忠”思想,萌发了自由、民主、民生、民权的初衷,认识到中国的自强不能依靠“洋枪洋炮”,更不能指望“君权”恩赐的“改良”,需要从根本上“求变”。由此,他必然地成为了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民主启蒙思想的巨星。
遗憾的是他思想的光芒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后来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如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等等都没有走出他所指出的“历史怪圈”。
钟叔河先生[187]在《从东方到西方》一书中曾赞扬郭嵩焘道:“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郭嵩焘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他不仅超越了‘天朝帝国’朝廷交给他的使命,而且还能够超远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形成的观念和教条,能够比较客观和实事求是地去考察和发现这个陌生的‘地上的世界’里新事物和新道理,从而做出了西方不仅有‘坚船利炮’,而且在‘政教’、‘文物’等方面都已经优越于当时的中华,中国若要自强,就必须向西方学习的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
汪荣祖先生[188]在《走向世界的挫折》一书中精辟地分析道:“郭嵩焘确实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此人的孤愤与无奈。他的思想过于先进,同时代人鲜能接受;他的个性貌似恭俭,实甚自负与固执,以至于被视为易遭物议,性格褊狭之人,终身受挫。”
王兴国先生[189]甚至直呼:“作为向西方学习的积极鼓吹者,郭嵩焘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在中国人民中起了先知先觉的作用。[190]”
今天的中国早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国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复兴之梦正将成为现实。这时,人们才开始真正地认识到这位历史老人“流芳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人们才真正地意识到他的思想至今仍具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意义。
【注释】
[1]今岳阳楼区。
[2]闽:福建。
[3]帑藏:地方金库。
[4]羡馀:有节馀。
[5]柳子厚:柳宗元。
[6]《福建通志·名宦传》
[7]“家居不事生产”:即不去经营产业、谋求发财致富。
[8]葺庐:修补住屋。
[9]睿皇帝:英宗朱祁镇。
[10]古调弦:今华容调弦口。
[11]是河:即华容河。
[12]楼西湾:今西城街道办事处望城居委会。
[13]万年桥:今三眼桥。
[14]钟铭:钟云卿无子,收胞弟钟超卿之子钟铭为嗣。
[15]今岳阳县友爱乡。
[16]曾,指的是曾国藩,吴,便是吴敏树。
[17]梅曾亮是桐城派姚鼐“四大弟子”之一,当时正在京倡导古文义法,名声很大。
[18]今岳阳县黄秀乡黄秀村。
[19]滇寇:指吴三桂起兵反清。
[20]检讨:官名。掌修国史。明清一般以三甲进士之留馆者为翰林院检讨。
[21]散馆:明清时翰林院设庶常馆,新进士朝考得庶吉士资格者入馆学习,三年期满举行考试后,成绩优良者留馆,授以编修、检讨之职,次者皆出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22]方髫:biāo幼童;幼稚。
[23]一举而遂:称心、如意、成功等意思。
[24]“谓骅骝”:huáliú指赤红色的骏马,周穆王的“八骏”之一。常指代骏马。
[25]款叚:节肢动物,喻不中用的兵将。
[26]碔砆:ǔfū似玉之石
[27]犀椟:比喻怀才珍藏,待价而沽。
[28]长裾:jū衣服的大襟。
[29]俛:fǔ同“俯”。
[30]鸡鹜:指鸡和鸭。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
[31]俦:chóu终生伴侣。
[32]睇:dì看的意思。
[33]舒啸:放声歌啸。
[34]枳棘:zhǐjí.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
[35]踟躇:chíchú形容慢慢的走。
[36]哂:shěn讥笑。
[37]饥鸱:chī意译羽毛美丽者,又译食吐悲苦声,是印度神话之鸟。
[38]疾盻:xì恨视;怒视。
[39]攫:jué执也。
[40]青萍:水生植物。浮萍的别称,作者自称。
[41]皇皇:惶惶,这里指心不安。
[42]矧:shěn何况。㉒ 愠:yùn心燥。不冷静。引申义:含怒,生气。㉓ 崔嵬:cuīéi高峻,高大雄伟。㉔ 瑟:sè中国传统拨弦乐器。㉕ 铿锵:kēngqiāng响亮、激越的含意。
[43]㉑ 矧:shěn何况。㉒ 愠:yùn心燥。不冷静。引申义:含怒,生气。㉓ 崔嵬:cuīéi高峻,高大雄伟。㉔ 瑟:sè中国传统拨弦乐器。㉕ 铿锵:kēngqiāng响亮、激越的含意。
[44]㉑ 矧:shěn何况。㉒ 愠:yùn心燥。不冷静。引申义:含怒,生气。㉓ 崔嵬:cuīéi高峻,高大雄伟。㉔ 瑟:sè中国传统拨弦乐器。㉕ 铿锵:kēngqiāng响亮、激越的含意。
[45]㉑ 矧:shěn何况。㉒ 愠:yùn心燥。不冷静。引申义:含怒,生气。㉓ 崔嵬:cuīéi高峻,高大雄伟。㉔ 瑟:sè中国传统拨弦乐器。㉕ 铿锵:kēngqiāng响亮、激越的含意。
[46]㉑ 矧:shěn何况。㉒ 愠:yùn心燥。不冷静。引申义:含怒,生气。㉓ 崔嵬:cuīéi高峻,高大雄伟。㉔ 瑟:sè中国传统拨弦乐器。㉕ 铿锵:kēngqiāng响亮、激越的含意。
[47]《明史·夏元吉传》
[48]朝廷在贵州新近设置了程番府,地处多山的地带,野蛮人(过去对少数民族的蔑称)与官吏混杂居住(条件恶劣)。吏部没法提供人选(赴任),因此将邓廷瓒提升为知府。邓廷瓒原本的官职是太仆寺丞从六品上,一下子跳到正四品的官阶……不过的确是个苦差事。
[49]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正统十年即1445年乙丑科状元。在整个明朝中,能够乡试、会试、殿试全部获得第一名的只有他一人,人们称其为“三元及第”。
[50]成化7年即1471年。
[51]成化8年即1472年。
[52]吴节。
[53]衙门所在地称治所。
[54]今贵阳城。
[55]《明史·列传·卷二百零四贵州土司》
[56]《隆庆岳州府志·邓廷瓒传》
[57]《明史》
[58]《明史·王恂传》
[59]形容交通不便。
[60]形容野蛮。
[61]《隆庆岳州府志·邓廷瓒传》
[62]《隆庆岳州府志·邓廷瓒传》
[63]《隆庆岳州府志·邓廷瓒传》
[64]《隆庆岳州府志·邓廷瓒传》
[65]《隆庆岳州府志·邓廷瓒传》
[66]今衡阳。
[67]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68]通‘弈’,下棋。
[69]巡视边界。
[70]诋毁。
[71]孙宜长子,华容人,少负文名,生质颖异,七岁能赋诗,十四岁试异等补博士弟子员。礼部尚书李维桢认为“斯亿博学宏词,为布衣雄长”。
[72]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即今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
[73]《左宗棠:唐太宗以来维护领土功劳最大者》腾讯网[引用日期2012-12-30]
[74]《心忧天下风范励人》搜狐网[引用日期2013-02-10]
[75]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
[76]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
[77]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太子太保,两江总督。(www.xing528.com)
[78]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
[79]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
[80]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
[81]林世焘:光绪三十年进士,民国初年,任北洋政府临时参议会议员,为张之洞侄婿。
[82]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
[83]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尘,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84]裴景福:1854—1924,字伯谦,又字安浦,号臆闇,安徽霍邱县新店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民国初年,任安徽省政务长。晚年辞职回乡安居,以收藏书画、古董自娱。
[85]骆文忠:又名骆秉章。
[86]《裴景福.河海昆仑录》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6页
[87]杨昌济:1871.4.21—1920.1.17,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918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葬于长沙县板仓。
[88]徐珂:1869—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光绪年间即1889年举人。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89]禡:mà古代行軍在軍隊駐紮的地方舉行的祭禮。
[90]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2010-02
[91]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作者,在民国初年从众多的笔记小说、方志、文集、书牍、奏折、诗话中采集编篡而成。
[92]《清代名人轶事》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2016-11-11]
[93]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94]《“落榜生”左宗棠》.新华网.2017-06-09[引用日期2017-10-27]
[95]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96]谭嗣同·《报贝元徵》
[97]左钦敏:1870~1932字菽寅,湘阴县安静乡人。清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成贡生。后立志著书讲学,先后任桃源障江书院、衡山文炳书院山长。
[98]《清丞相左宗棠传》
[99]朱孔彰:近代文学家、书法家、学者。原名孔阳,字仲武,更字仲我,晚号圣和老人,长洲(今苏州)人。早年入江南官书局校书,后主淮南书局及蒙城书院,又任江楚编译局协修、江南通志局撰述。
[100]亨利·阿加德·华莱士:亨利·阿加德·华莱士(HenryAgardallace,1888年10月7日—1965年11月18日,享年77岁,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曾任美国农业部长、美国副总统;杜鲁门时期任商务部长。
[101]《一个湘人的国家历史》新浪网[引用日期2014-09-08]
[102]贝尔斯·左宗棠传·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4年
[103]蔡东藩:1877年7月23日—1945年3月5日,浙江省山阴县临浦即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
[104]《清史演义·第八十回》[引用日期2015-07-28]
[105]萧一山:1902年5月7日即清光绪二十八年三月三十日生于江苏铜山,即今徐州市一个书香世家,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中国历史学家。他一生专治清史。人们将他与孟森并称为中国清史研究的两大奠基者,又与简又文、郭廷以并称当代著名研究太平天国史专家。
[106]《清代通史》
[107]王震将军评左宗棠:屠夫还是功臣?凤凰网[引用日期2012-12-30]
[108]徐志频:独立作家。出版有《湖南人怎么了》、《经营天下的湖南人》、《左宗棠》、《公民的烦恼》、《当商帮已成浮云》等11部作品。2009年,因《湖南人怎么了》而声名鹊起。
[109]《左宗棠是唐太宗后对国家主权领土功劳最大的人?》中华网.2014-10-13[引用日期2015-06-10]
[110]此书在后附有《舆地要览》共4卷
[111]贺长龄:1785——1848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即今长沙人,原籍浙江会稽。嘉庆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赞善。为官40年,勤于职守,有惠政。著有《耐庵诗文集》等传世。
[112]贺熙龄:清善化县即今长沙县人。字光甫,号庶龙,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生。嘉庆十九年即181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113]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即1799年进士,由编修官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后坐事降为福建布政使。
[114]陶澍:shù1779—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嘉庆七年即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即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
[115]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王保蘅编著《左宗棠传》哈尔滨出版社。
[116]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2009。
[117]《清稗类钞》
[118]张亮基:1807—1871年,字采臣,号石卿。江苏铜山即今徐州人。道光举人。曾为内阁中书、侍读。1846年,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复调署永昌。后升任云南按察使。1850年,迁布政使,擢云南巡抚,次年1月,兼署云贵总督,1852年调湖南巡抚。
[119]骆秉章:1793—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道光三十年即1850年,被任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
[120]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
[121]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
[122]甘肃机器制造局:即兰州制造局。
[123]浩罕汗国:Qo`qonXonligi;KhanateofKokand,中亚地区的封建国家。核心地区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马尔吉兰、纳曼干等城的费尔干纳盆地。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其次为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版图包括今日的哈萨克南部部分地区、乌兹别克东部以及塔吉克与吉尔吉斯部分领土。
[124]《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对外的结果》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07]。
[125]《晚清对外战争唯一胜仗: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华夏经纬.2007-05-17[引用日期2017-10-21]
[126]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2009:9-10,
[127]新疆东部的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
[128]唐代称西域为“碛西”,“碛”指敦煌与哈密之间的流沙大碛,也称“莫贺延碛”.“莫贺延碛”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现称“哈顺戈壁”,唐时此处以西皆称“域西”,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西域”的起点.据记载,此地“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129]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
[130]《“一炮成功”铭记历史》乌鲁木齐晚报--电子版.2012-11-07[引用日期2017-10-26]
[131]《国史本传》
[132]俄军在罗马尼亚军队的配合下,攻克普列文;在保加利亚军队的支援下,连克索菲亚和亚得里亚堡。由于英国干涉,俄国未能占领君士坦丁堡和海峡。根据1878年3月《圣斯特凡诺条约》,建立一个由俄国“保护”的庞大的保加利亚公国。英奥两国反对该和约。有关各国在1878年6月——7月召开了柏林会议,重新和约。根据柏林和约,俄国重新获得比萨拉比亚南部,在亚洲获得巴统、咔尔斯、阿达等地。
[133]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
[134]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
[135]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
[136]王林《大家精要:左宗棠》云南出版社,2009
[137]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
[138]奉天:今辽宁。
[139]《西域狂沙东海浪》网易财经.2009-10-10[引用日期2017-11-18]
[140]杨东梁《左宗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141]迪化:今乌鲁木齐市。
[142]法文:Guerrefranco-chinoise
[143]越南南部:古称南圻,西方人称为交址支那。
[144]越南北部:古称北圻,西方人称为东京。
[145]利维耶:中文称李维业。
[146]《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
[147]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
[148]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当时白银三千八百万两。
[149]马尾船厂:福州船政局。
[150]福建马尾中国海军:即大清当时的福建水师。
[151]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
[152]镇南关:今友谊关。
[153]停战协定:即《巴黎协定书》
[154]广州湾:今湛江市。
[155]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
[156][英]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7页。
[157]鲍超(1828年—1886年),初字春亭,后改春霆,夔州安坪藕塘(今重庆奉节)人,清朝晚期湘军著名将领。光绪六年(1880年)起任湖南提督,再募军驻直隶乐亭防备俄国。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率部驻防云南白马关外备战。鲍超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被伤108处。光绪十二年(1886年)逝世,谥忠壮。
[158]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年—1806年,英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中国,欲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却无功而返。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
[159]市长。
[160]即《旗帜晚报》
[161]1877年4月24日,俄罗斯帝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军占领希普卡山口并攻克普列文。接着,双方展开拉锯战。11月,俄军在高加索攻占卡尔斯要塞,并包围埃尔祖鲁姆。1878年1月30日,俄军在斯科别列夫统率下,兵临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3日,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罗斯管辖下的自治国家。
[162]奥斯曼驻英公使莫拉射司巴沙,“巴沙”是奥斯曼帝国高级官员的头衔,今多译“帕夏”。
[163]指日本。
[164]指西欧诸国。
[165]civlized即文明的。
[166]half-civlized,半开化的。
[167]barbarian,野蛮的。
[168]实际是晚礼服。
[169]擅。
[170]氧气。
[171]bacon,培根。
[172]培根。
[173]指实用。
[174]Galileo,伽利略。
[175]Lsaac Newton,牛顿。
[176]明朝。
[177]指传真机。
[178]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179]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180]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181]京师同文馆。
[182]公元。
[183]后来娶的一位妻子。
[184]又名曾清泉。
[185]至于这背后的学问到底是什么他没有阐述清楚。
[186]《洋务运动的批评者》【郭嵩焘学术研究,1990(2)】
[187]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编辑、学者、散文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我国著名的老出版家,知名的历史学家。
[188]1940年生,安徽旌德人,生于上海,长于台湾。著名中国近代史学家。
[189]1962年10月出生,浙江台州人,民建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90]王兴国《郭嵩焘评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