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提出“择机出塞平叛新疆”是给左宗棠留下了极大的余地。京城距新疆数千之遥,中间还有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沙漠阻隔。战争打的是物力、财力、武器和人员素质。同时,这场战争不仅要驱赶外来的强盗阿古柏,还要有充分的准备与沙俄决一死战。从战略、战术思路的确立,到部队进军的路线,粮草后勤物资的供给,当地的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不得不谨慎思索。左宗棠得益于隐居柳庄期间发奋研究的坚实功底,得益于林则徐送给他一整套新疆的资料。在纵观全局,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军事战略思路。
他提出“先北后南”,“缓进速决”。所谓“先北后南”,是考虑到这次率军进军新疆,重点是要解决阿古柏的问题。而阿古柏的势力主要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一线,敌人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进军困难较小。更重要的是位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有重要的战略和政治意义。如果能首先攻下乌鲁木齐,那么收复北疆易如反掌。如果收复了北疆,也就为进一步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所谓“缓进急战”,他是分两步走。首先是“缓进”,就是积极治军。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军,也剔除空额,汰弱留强。他还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给资,遣送回籍,不加勉强。其次再是“急战”,出战就要速战速决。这是考虑国库空虚,以及西北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大军一旦出发,决不可久拖,更不能久战不胜,必须一战定乾坤,必须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这个战略思路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高度赞赏和极力支持。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落实战争财力的问题。
要筹措军费,首先是对自己队伍的人数和武器装备、后勤物资必须有一个比较精确的预算。在申报军费预算时,左宗棠亲自做了调查和计算。他认为这场战争己方必须出动八万精壮人马方能取胜。于是,他从一个军人,一匹军马,每日所需的粮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军八万人马一年半时间所需的用度。然后,再以一百斤粮运输一百里为单位,估算出全程的运费和消耗。甚至连用毛驴,骆驼驮运,还是用车辆运输,哪种办法节省开支也做了比较。经过周密计划,估算出这场战争全部军费开支共需白银八百万两。为防止意外开支,留有余地,左宗棠估算这次所需军费为1000万两。此时,各省积欠陕甘军费已达2000余万两,如果仅靠各省积欠的关协饷,只能是一个空洞的数据,绝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战争要的是实打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www.xing528.com)
光绪二年(1876)1月,左宗棠想援引沈葆桢为台湾防务借款之旧例,请求借洋款一千万两,不料遭沈葆桢反对。几经波折,清廷最终下诏,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而准左宗棠自借洋款500万两。但即便如此,经费仍为不足。左宗棠思前想后,觉得所谓要“户部拨款”,“各省协饷”,按照目前朝廷内官员的办事效率,真正一旦战争开启,这些款项是绝对靠不住的。既然皇上要自己自筹军费,何不以自保的方式,干脆将所需军费自筹到底,不求他人。于是,他于光绪三年(1877)、光绪四年(1878)、光绪七年(1881)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加上同治十三年(1874年)间共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共计2239万两。这样算来,战争军费是能得到保障了。
有了钱,还得有武器装备。左宗棠此前已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完全可以为西征军修造枪炮。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由英国人提供的洋枪洋炮,他从广州、浙江调来一批武器制造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制造出了大量的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接着解决粮食的问题,他首先考虑的是屯田积谷。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种粮。光绪二年(1876)一年已经收获粮食5160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然而这毕竟缓不济急。为运输军粮,左宗棠建立了四条路线: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东部的巴里坤或古城[127];三是在新疆东部采买;最后一条很绝,直接向俄国人购买粮食来打击俄国人。1875年,左宗棠接待俄国索斯诺夫斯基一行,并与之订立了一份购粮合同,要求俄国人即刻兑现合同的诉求,一旦粮食运到,对外宣称是来自伊犁的粮食。同时,他广设运粮台站,并于官运之外借用民力,采用节节转运的办法,完成军粮的及时到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