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宗棠赞赏柳的品格-巴陵史话

左宗棠赞赏柳的品格-巴陵史话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他赞赏柳既有竹的谦柔,又有松的气质,更有梅的风骨。左公对“柳”更是情有独钟,真正领悟到柳的独特品格。在凯旋途中,左宗棠见一些柳树皮剥落,以致枯死。左公站在鼓楼上,下令当众斩杀驴子。并宣布,若有胆敢破坏柳树者,与驴同罪,格斩勿论。湘阴左宗棠故居——柳庄“柳庄”,位于今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左宗棠为家中“老三”。

左宗棠赞赏柳的品格-巴陵史话

如果说中国文人赞赏“岁寒三友”,欣赏松的坚强风格,竹的谦虚精神,梅的贞洁品质,那么,左宗棠更喜欢“柳”。因为,他赞赏柳既有竹的谦柔,又有松的气质,更有梅的风骨。柳似乎给人以柔弱的面貌,那纤弱婀娜的身姿、柔软飘逸的枝条,酷似亭亭玉立、秀发飘逸的女子。然而,柳适应性很强、具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随遇而安的大家风范。

最早描写柳的是《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往,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思是说,回想当你初出征程之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拂;如今你在归来途中,却是漫天的雨雪纷飞。柳自古就蕴含了对恋人思念的情怀。

唐代很著名的咏柳诗当推贺知章的《咏柳》:“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用丝条细带比喻柳条,借助丰富的想象,别出心裁地讴歌了迷人的春天。在春风吹拂之下,柳树抽芽长叶,正是细如剪刀的春风,“裁”出万条碧绿的柳条,装扮出这绿意盎然的春天。柳昭示着春天绿意盎然的来临。

唐代诗人吴融有一首《杨花》别有一番滋味:“不斗浓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朦朦。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诗人们明确表达的是对杨花的肯定。杨花虽然没有百花艳冶的颜色,但它不惧怕风吹雨打,反而凭借风力,在空中像雪花似的自由自在地飞舞,是百花所没有的独特个性,而显得别具一格。

左公对“柳”更是情有独钟,真正领悟到柳的独特品格。他36岁闻达前在家务农时,就在自家房屋前后种植了大片柳树。出仕以后,回湘探亲,祭祖,先后在此居住18年。当时不将自己的老宅称为“左庄”,而亲自为自己的庄屋上题写“柳庄”二字。

同治年间,俄国军队霸占北疆领土,朝廷派左宗棠为大将军,西征抗敌。同治五年(1866),左军挥师入甘,但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左公即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柳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军令如山倒,很快地,大军明天到哪,柳树就先天栽到了哪,左公率军一路厮杀到北疆。返回时,沿途已是“千里陇原,柳絮娜娜”。在凯旋途中,左宗棠见一些柳树皮剥落,以致枯死。他下车细看,发现一棵柳树下系着一头驴子它正在啃柳树的皮。左宗棠当即火冒三丈,下令侍卫,将驴牵到酒泉城内鼓楼下,然后击鼓传令,集合军民、官吏前来听令受训。左公站在鼓楼上,下令当众斩杀驴子。并宣布,若有胆敢破坏柳树者,与驴同罪,格斩勿论。人们心胆俱惊,谁也不敢再伤一棵柳树。几年以后,北疆大地上柳树成荫。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左大将军植树爱柳的品德,就将左公西征时所栽的柳树起名为“左公柳”。甘肃巡抚杨昌浚,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以赞颂此功德,诗云:“大将西征人未还,湘湖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湘阴左宗棠故居——柳庄(www.xing528.com)

“柳庄”,位于今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这里偎山面田,坐西朝东。稻田东边山上,左公栽的茶树至今青翠欲滴,宅院西面后山上左公植的竹林如今仍葱郁苍劲。“柳庄”大院门前有一口被他称为“天砚”的大水塘,水塘周围绿柳成荫。柳庄大院门两侧留下了左公亲笔书写“参差杨柳,丰阜农庄”的门联。门额匾上左公题写的“柳庄”二字,笔力遒劲。

进院门是晒谷场,从晒谷场向南穿过隔墙圆门是庭院。院内,他亲手栽的十二株梅树傲雪开花,暗香浮动。庭院南侧是他读书的魁顶阁楼,名日“朴存阁”。宅屋分前后两进:前进北边为谷仓、杂屋;南边为前厅、厢房、孔子堂(即子弟学堂)。后进由两个四合院组成。整个宅屋砖墙燕瓦,具有典型的晚清民居风格。清宣统三年(1911),左氏家族修建家祠,是为“太傅祠”。祠为两进两厢,砖混结构,撰有左宗棠生前自题联:

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

欲守六百年家业,有善策还是耕田。

这幅对联其实就是他本人一生的写照,他认为,凡读书立志者,必“经世致用”,否则,妄为读书之人。

左宗棠曾祖父左逢圣,祖父左人锦,父亲左观澜(1778-1830)都是本地农民。他上有两位兄长,长兄左宗棫(1799-1823)比他大13岁,二哥左宗植(1804-1872)比他大8岁。左宗棠为家中“老三”。他出生后,家中稍有盈余。嘉庆二十一年(1816)他才四岁,父亲带他到了长沙进私塾读书。不久回到家中,随祖父在梧塘书塾读书,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九岁开始学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他15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