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陵史话:揭秘张谷英村的风水传奇

巴陵史话:揭秘张谷英村的风水传奇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风水”,又称“堪舆术”,即今天的“环境学”,是一种从上古沿袭至今择吉避凶的一种“术数”。由此,当我们回过头来认真地考察张谷英村的风水布局时,会惊讶地发现,这里是一处最符合古人风水概念的风水宝地。张谷英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脚下,以主屋为大门,背靠青山,门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护庄河,形成了典型“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

中国的“风水”,又称“堪舆术”,即今天的“环境学”,是一种从上古沿袭至今择吉避凶的一种“术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182]”因此,中国的风水术是阐释“生气”而建构的。

“风水”一词最早见于《葬经》,“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则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止,藏风次之。”

“相地”之法起源于原始部落的营建。《诗经·大雅·公刘》记载了先民迁徙,规划营建住宅,安居生息之事。先民相信,近水、靠山、背风,生机盎然的地方,便是好的居处。

中国真正的风水术形成于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出现了以相宅看风水为业的堪舆家,并出现了一大批有关风水的专著。如《堪舆金匮》、《宫宅地形》、《图宅术》、《葬经》等。

隋唐时期,相地活动与风水日益分化。到了宋代,风水术大量盛行。明清两代,风水术开始泛滥,不仅帝王之家注重风水,民间也普遍讲究风水,尤其以士大夫为重点。

古代风水理论分为“形势宗”与“理气宗”两大派。形势宗主张“寻龙提脉”,重点是考察山川形势,有龙、穴、砂、水等相配合,因而称为“相江山而择吉”。这种宗派选择吉地一般次序是:

张谷英村的鸟瞰图

古代理想的选址图

张谷英村远处的笔架山

“先看水口,次看野势,次看山形,次看土色,次看水理,次看朝山”等六项,提倡“地理五诀”,即寻龙、察砂、观水、点穴、设向。

寻龙:是寻找整个山脉的走向、起伏变化。

察砂:是考察周围山势与主体山脉的关系,找寻“四神砂”。

观水:是观察主体山脉之下水的流向和水源的出处。(www.xing528.com)

点穴:是在以上考察的基础上,点出主体建筑的具体位置及其配套设施的走向。

设向:是将主体建筑的朝向确定方位。

在寻龙时,要观察山势与主体建筑之间的关系。当主体建筑在穴位上确定,并将主体建筑的朝向设立为“坐北朝南”。北面要有依靠的座山,并依次向后延伸为主山、少祖山、祖山,这些统称为“玄武”之脉,形势分明。南方为“朱雀”,朝南的方向称为“明堂”,要开阔,明朗。明堂前有案山,案山前有朝山,层次清晰。主体建筑的东面为“青龙”,西面为“白虎”,两侧都要有护山围绕穴位。以上统称为“四神砂”护卫。

在主体建筑前要有三合水向绕,且水源必须是活水流淌。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聚居的原始部落,在选址时,就知道在临近水源的河台谷地上建造房屋。当秦汉风水术成熟后,风水便成为住宅、街道重要的考察依据,受到人们的极度重视。尤其是汉代,在宅基地的选址上,重点遵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进行。

中国古人在村落选址上,一是对于地形的选择十分重视。古代,“龙”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也是权利、富贵的象征,所以好的风水宝地被称为龙脉。而山脉在形态上多与龙相似,所以风水中称山脉为龙脉。建筑选址要求前宽阔,后有靠。后有靠能够挡住风势,前开阔可用于耕种。其实分析这些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地势的选择其实就是基于建筑环境通风,避免热反射,减少空气污染,防止洪涝灾害,避免滑坡,防止崩塌下沉及泥石流等。

二是十分注重居住环境内水质的选择。因为,古人的风水理论中特别重视“水”,认为“吉地不可无水”。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对水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灌溉、饮用、河运、生活都离不开水。所以,古人认为水源、水质是最主要的生活条件。

三是对于居住地的土壤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便有了龙脉和水源,但没有好的土壤,这里也不适宜居住。考察土壤势必要查地势,地势选择好了才能建房。同时,有了肥沃的土壤,才能保证耕种。在古代,择地定穴位后,为慎重起见,要开挖探井验土,最好的土壤结构是土细但是不松,有些湿润,色调鲜明而不暗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说的就是土壤的比重、密实度、承重性、以及湿度、有无污染等。

四是在上述基础上再确定建筑物体的朝向。在古代,建筑方位、朝向的确定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关系着光照和环境,帝王级别的还涉及到了政治方面的因素。中国古人直到现在,对于建筑物,尤其是住宅房屋的建筑,从风水角度上来说都讲究“坐北朝南”。古代所有民居建筑依照“天子当阳而立,向明而治”的格局。古代帝王的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百姓为了生活,其住宅房屋依然按照“坐北朝南”的格局。

五是在古人风水学中,住宅房屋对气候也有重要的选择。风水学中“风水”这个词实际上也包括了气候诸要素,因为气候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说,所谓“风水宝地”的气候都不错。由于人们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183]”的道理,因而古人在选址时必依据“相其阴阳”去寻找“阴阳合和,风雨所会”之地。古人认为,万物讲求阴阳平衡,所以,选择的居住地址必须气候要好。因此,古代非常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阳府地”,而叫人莫住“背阴之宅”。

由此,当我们回过头来认真地考察张谷英村的风水布局时,会惊讶地发现,这里是一处最符合古人风水概念的风水宝地。应该说,是楚湘文化在古代村落建筑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范围内目前绝无仅有的古代集中居住建筑的典范。

张谷英古村东南前方有雨头嘴、螺蛳吐眼等山丘,盆地中部有龙形山,渭溪河、玉带河在龙形山前交汇。张谷英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脚下,以主屋为大门,背靠青山,门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护庄河,形成了典型“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

从高处眺望,四面青山围绕着一片屋宇,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而铺的是一条长廊,廊里铺有一条青石板路,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62条巷道纵横交错,通达每个厅堂,最长的巷道有153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在这里,“风水学”中的所谓“山势”、“龙脉”、“水源”、“水质”、“四砂”等诸多因素尽皆殊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