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陵史话》:宝慈观记如入蓬莱仙境!

《巴陵史话》:宝慈观记如入蓬莱仙境!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藏》载:在宝慈观边有两个洞穴,其中第二个洞穴就是白玉蟾在此修炼时建造的,后人将此洞称谓“仙人洞”。

《巴陵史话》:宝慈观记如入蓬莱仙境!

道藏》载:在宝慈观边有两个洞穴,其中第二个洞穴就是白玉蟾在此修炼时建造的,后人将此洞称谓“仙人洞”。白玉蟾在此修炼时,特撰写了一篇《宝慈观记》,其文曰:

岳阳郡西其支邑曰华容,华容之东三十里有宝慈观。观前有七女峰,丹炉药臼尚无恙,湖光山色奇观也。夫荆、潭、黔、蜀,汇乎洞庭一湖,湖之漘[123]一牛鸣地,则有契仙靖庐[124]。此神仙三十六庐其一靖也[125]古今传云:仙庐峰即此,是已乃有石门,旧时仙人孔升保炼道登晨[126]之迹,迨[127]黄门侍郎[128]孙张惊喜隐于峰下,种姜栽蹲鸱[129],后亦仙飞此,宝慈所由兴也。观以‘宝慈’名,盖祖老君[130]三宝之一[131]。而云,唐张燕公曰:“石门有绝境,宝慈是也”,实指此观耳。每每天将雨,则峰顶一线之云忽起,少焉衍匝[132]林木悲啸,倏然[133]沛下。及将雨止,则云气复归。

“往岁,樵人见桃花成霞,时已霜月[134],归告峰下之人,再诣[135]不复有矣[136]。又有悬崖得碧李,满枝累累。他日踪迹之咸失所在[137]。信是烟霞窟宅,神人居之。啸风鞭霆,吐云吞雾,斯福地也。

“初入石门[138],翠影连蜷,万松夹路,藤萝茂密,花木芳鲜,幽涧璆然[139],清寒冈玉以立,众山伏跃,锁隔埃尘,路转山回,乃见洞户。意必有龙蟠其渊潭[140],夜虎嘶[141]林,晓鹿舞岭,兽皆异状,草不知名。虽夏亦寒,虽昼似晚,虽晴常阴。

“上有天风亭,指顾洞庭,如在怀袖一望,万里心目显豁;下临千仞,毛骨飕飕,其外一桥,扁以“环秀”,使人如在范宽、李成[142],目可忘饥,久而化之,非仙而何?

“千楹万楯[143],宫殿欲飞,广厦清堂,若古楼观,规制森肃,轮奂超骧[144]。若寥阳[145]之有殿,景阳[146]之有阁,清富[147]之有堂,契仙[148]之有门,此其大槩[149]也。若曰碧云堂、观翠轩、凌空亭、揖仙台,则其胜处也。其前有曰朝计、丹光二亭;其后有曰琅玕、仁智二堂。又皆其登眺游览之,尤者一至焉,尘襟如水,便欲乘云气御飞龙,挟日月旁宇宙。罘罳扊扅[150],客至即授榻,簷铎[151]风而递响,灯龛[152]昼而长焰。四远八外来求福者,其袂[153]成帷[154],冠裳[155]率二十余,食指[156]不下百众,寝浴庖湢[157],皆如人意[158]。生徒良可教,有聚林风[159]

宝慈观大雄宝殿

“先是,隋时冶钟以赐[160],今犹存。宋治平(1064—1067)中,即仍古额,更敕赐之[161]。所谓三门,即嘉佑[162]道士蒋程龟所建,及其龙虎二士,迄今尚百。中更丙午元二[163]之祸,墟为砾,鞠为草,文籍契据散落民家。

绍兴甲子(1144年),黄冠师[164]博文,豫章[165]人,始克以事,状白于官,官为之袒[166]。乃度徒弟,恢复观庭,至今称之,于斯为盛[167]。甲以授乙,乙以授丙,父子相代,流水住持[168],凡五更事,而道士陈允弼袭之。自省部至诸监司,及郡邑,立为定例。允弼复度弟子八人,师孙六人。凡六更事而至其徒杨有谦,乃新(建)三清大殿,殿成告倦,即其弟子孙有年,以州符领观事。

“有年告予[169]曰:“若夫观之为业,业之有产,则有图籍焉。”夫以往古神灵之遗,历代讼革之旧,子盍[170]为我记之。予知斯言,有亦志乎道者也。

“昼枕方甦[171],洞云斜拂而过,山雨倒飞以来,雷电助笔,悦书弗疑。有言喜而碑诸石。

宝庆[172]二年[173]丙戌七月朔。”

整篇文章,不仅述说了七女峰的风景,宝慈观的神韵,更加生动地描述了这里有如梦幻仙境般的情趣。细细读来,堪比陶渊明的《桃花园记》更有亲切感,更具蓬莱仙境之韵味。

根据《康熙岳州府志》卷26记载:白玉蟾在华容县石门山[174]寓居宝慈观期间,与岳州府道正[175]领观事[176]张雪窗游,曾作诗二首,其诗曰:

《宝慈观观翠轩》

月冷松似蝉,风起竹如醉。

白鹭忽飞来,点破一山翠。

《七女峰》

宋时松竹晋时苔,路转山回洞户开。

流水也知尘世杂,依然流向此山来。(www.xing528.com)

白玉蟾在七女峰期间,不仅为宝慈观撰写了《宝慈观记》,还在此著有《契仙集》,在道观旁数丈巨石上有“谷神[177]二字。

《隆庆岳州府志》载:相传,在宝慈观边有一株吕洞宾种植的“倒柏松”,其枝叶倒立生长。隆庆期间,人们见到此处“确有其树”[178]弘治十五年(1502),刘大夏[179]升任兵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五月,武宗皇帝,同意他返乡赐敕书、车马返回,按旧制供应粮食和役仆。回到家乡期,他曾特来宝慈观,并观瞻“倒柏松”,曾赋诗留下。其曰:

泉例山深景物幽,从知天造此林丘;

千古灵根擎露长,一团翠色寄云浮

明代诗人周槐曾游历宝慈观特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曰:

琳宇何年构,云山空翠寒;

遥闻玄鹤曲,谩忆紫金丹;

古殿龙蛇走,深林鸟雀安;

兹游非汗漫,深结道人懽[180]

明代诗人蔡以通曾在此也留下了一首诗词,曰:

亭倚珠簾近,天将玉烛通;

云霞常碍日,岩壑自生风;

碧树遗墟隐,苍台折磴空;

振衣吾日兴,长啸拟君同。

《康熙岳州府志》还说:“宝慈观有仙人洞,中有二穴,成以砖砾瓮结,相传白玉蟾炼形之所,即旧志云衣冠冢也。”这里指的是“二穴”,一是白玉蟾的修炼之处,二是所谓“衣冠冢”,系指张惊喜在此炼丹飞升后,其弟子葬其衣冠之所。

王象之《舆地纪胜》中说:“岳州府华容县之石门山[181]为岳州极负盛名的山,采张说的诗序,云:‘该山与墨山相连,有禅堂、道观,天下绝景之称’。玉蟾在《宝慈观记》中则明确指出该处所谓‘绝境’,即指宝慈观是也”。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还补充说:“该观前有七女峰,观内亭台楼阁共三十六景,身置其中,使人如在范宽、李成图画中。时人自‘四远八外来求福者,举袂成帷,冠裳率二十余,食指不下百众’。宋治平(1064-1067)中仍古额而敕赐新匾。三门为嘉佑(1056-1063)道士蒋程龟所建。白玉蟾往访时,仅存龙虎二士,其余墟如瓦砾;绍兴十四年(l144)道士范博文恢复观庭,至宝庆时(1225-1227)为当地之盛。”不过这里的三十六堂胜景,在明隆庆期间,岳州府编修《岳州府志》时,仅存其三。

宝慈观有仙人洞

宝慈观到了乾隆时期又兴盛如前,乾隆下江南时曾专程到此,阅览白玉蟾《宝慈观记》后,在此欣然书写了“谷神”二字后人刻成了“御字石碑”。后来被当地的农民敲碎,当做修建民宅的地基埋入地下不知所终。光绪年间,这里仅有一座大殿,其三十六堂已荡然无存,山中的景色和先前的壮观只能从白玉蟾所著《宝慈观记》中去追忆了。

现在,七女峰已经成为华容一大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留恋往还。但遗憾的是我们在2013年到七女峰下的宝慈观考察时,满山皆能看到明、清时期道观遗留的房屋石柱底座的石鼓和镶刻有道观花纹的瓦砾。然而,在岳州府的历史痕迹中,七女峰及宝慈观的地位是无法磨灭的,它曾为巴陵区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增添过灿烂的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