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祠始建于汉代,原址无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将它移建至玉笥山上,占地7.8亩。祠有石阶119级直通汨罗江边。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面为三孔大门,中门为牌坊式,下面镶嵌五龙捧珠的垂石雕刻,镌“屈子祠”三字。门坊和山墙上有17幅关于屈原的浮雕,如渔父谈心图、怀沙投江图等。
由正门入中殿,可见巨幅雕屏,上刻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全文,其上梁则悬一幅“光争日明”横匾。厅中木柱上有清郭嵩焘、李元度撰写的楹联,中进有董必武撰写的联语,后进中厅置屈原镀金塑像,像高3米。两旁柱上有郭沫若夫人于立群书写《离骚》句:“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东西厢房为展览室。
由厅侧后行可见丹池,池中两花台内各植金桂一棵。丹池后行至二进,中殿为祭祀厅,设神龛,供“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过神龛出拱门可见过亭,亭侧天井中达300余年树龄的金、银桂树郁郁葱葱。
屈子祠
再后行即至三进,中殿立有屈原手抚佩剑之塑像。中殿两侧之厢房现辟为介绍屈原生平的展室,陈列有历代版本的屈原著作。
屈子祠附近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建筑,俗称玉笥山“八景”。1995年在屈子祠东侧新建占地1.6万平方米的屈原碑林,陈列356块书画碑刻作品。
屈子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汨罗江南岸诸峰历历在目。每逢端午佳节,都在这里举办龙舟竞渡。届时,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www.xing528.com)
2001年6月25日,屈子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人们来此,不仅是欣赏汨罗江的风景,更是缅怀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者、诗人、楚辞的奠基人屈原。由此,历朝历代每当五月初五日,在这里都要举行祭祀屈原的活动,明、清两代还规定五月初五日为国祭日。
我们来汨罗江畔赞美屈原,就是要赞美他深沉的爱国爱民思想。屈原的伟大人格力量深深植根于人民的苦难之中。屈原的作品里有浓厚的民本思想,饱含忧愤深广的爱国主义激情。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当无力拯救时,他长歌当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0]。
学习屈原,是学习他不随波逐流的崇高品格。“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思想境界,“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为政德为先,任职期间,屈原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他从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不犹豫彷徨,坚持高洁的情操和理想,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
怀念屈原,就是要怀念他追求真理的坚定执着。屈原一生坚持“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鲧婞直而亡身”的“美政”理想,对当时浑浊的社会现实极度不满,对奸佞谗臣的倒行逆施愤怒斥责;对楚王的昏庸无能、因循守旧、美丑不辨痛惜悲叹。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坚持“忍而不能舍也”,仍抱着“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理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节操,不畏强暴,不避生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