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陵史话》:留仙亭与仙梅亭的变迁

《巴陵史话》:留仙亭与仙梅亭的变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醉亭南边相对应有一座亭子叫做“仙梅亭”。真正为“仙梅石”建亭,是乾陵四十年知县熊懋奖维修岳阳楼时,修建三醉亭的同时一并建造了仙梅亭。只是当时并不称其为仙梅亭,而是称其为“留仙亭”。何老虽然不能脱俗,但却给仙梅亭留下了最好的注脚,即“梅花端明歌雪浪,则仙梅之名自当永传不朽矣。”

《巴陵史话》:留仙亭与仙梅亭的变迁

三醉亭南边相对应有一座亭子叫做“仙梅亭”。据《清光绪巴陵县》载:“仙梅亭在岳阳楼侧。明崇祯间,岳阳楼毁,土人于湖滨沙碛中得石一方,石上枯梅一杆,别无枝叶,共二十四萼,皆自成纹理不假。人为因构亭覆之。”清《巴陵县癸亥志》认为,所谓“构亭”即为推官陶宗孔在重建岳阳楼时,在旧址东南方向挖掘地基时“拏[154]得石云云。又云,后楼毁,并失石所在”[155]。真正为“仙梅石”建亭,是乾陵四十年(1775)知县熊懋奖维修岳阳楼时,修建三醉亭的同时一并建造了仙梅亭。只是当时并不称其为仙梅亭,而是称其为“留仙亭”。亭子建好后,熊知县将这块神奇的石头嵌置于亭壁。

咸丰十一年(1861),著名书法何绍基[156]长沙城南书院教书期间来到岳阳,听闻有关仙梅之说,受当时知县的嘱托,撰写了一篇《仙梅亭记》,其文曰:

仙梅亭

“岳阳楼左有仙梅亭旧址,相传建楼时掘土得一石,中有纹凸起,宛如画家写意折枝古梅。守土者異之筑亭覆其上,且以仙梅名其亭。岁久,石不知所在,亭亦倾圮。予承乏以来,遍为询访无得是石者。然终不忍古迹就淹,爰捐资修葺,復其旧观将藏事。适村民竈觚[157]下获之,持以献石。虽未完好,而疏影横斜,尚留其半,寻因钩摹入石,置亭中,以供好事者推拓焉。噫!仙梅亭仅片石耳,乃始而得,继而失,迟之又久而復出虽剥蚀摧残,几颠倒于荒村蔀屋之中,而介节终于孤芳犹在,岂石之显晦有时不可强也。抑亦有仙灵呵护,不使其灭没无间耶。自兹以往,倘有博物君子表其奇志,其異如广平赋,“梅花端明歌雪浪”,则仙梅之名自当永传不朽矣。”

何老先生在文章结尾突然点出主体:“其異如广平赋,梅花端明歌雪浪”,讲出一个与仙梅石失而复得同样梦幻般的历史典故。说的是定州“雪浪寒斋”,雪浪石失而复得的故事。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贬知定州。一日在山后圃[158]偶得一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展现出一副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犹如当时著名画家蜀人孙位、孙知微所画的石间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飞溅之态,遂名“雪浪石”。苏轼得此石如获至宝,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石,琢芙蓉盆将石放入盆中,且于文庙后置斋,名“雪浪斋”。

绍圣元年(1094)苏轼复贬定州,岁久盆与石皆不知所踪,如同岳阳楼下的仙梅石同样的命运。但后来亦如仙梅石一样,能失而复得。

明万历八年(1580),知州唐祥兴发现了这块雪浪石,如获至宝予以保存。康熙四十一年(1702),定州牧韩逢庥将盆石移入众春园,并特为其建一座六角亭,名“后雪浪斋亭”。斋亭高约4米,两侧假石垒砌,古朴典雅。雪浪石立于莲花石盆之上,盆直径136厘米,雪浪石高宽各76厘米,厚40厘米,底围196厘米,黑质白纹,似雪飞扬。现在为定州八景之一。

失而复得的“雪浪石”

同时,何老还提到了一位宋末著名的诗人仇远[159]为颂梅花而所作的《题赵信国墨梅后书宋光广平赋》:

广平铁石清便赋,信国水墨横斜枝。

总是平生和卢手,更凭谁写简斋诗。

此诗在文中没有写出一个“梅”字,但将梅花的傲骨和品德展示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的是,何绍基老先生在《仙梅亭记》的结尾,提到的这两个人,一是苏轼,一是仇远,都与自己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

何老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任福建、贵州、广东乡试正负考官。咸丰二年(1852)任四川学政。为官仅两年,次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谗言所害,降官调职。遂后他辞去官职,于咸丰六年(1856),由四川出发,经陕西等地到达济南,主讲于山东泺源书院。后来到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时途中经岳阳,到岳阳楼见到仙梅石。何老首先提及与自己命运相似的苏轼。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贬知定州时从睡梦中梦到这块“雪浪石”,后来果真得到了这片石头。何老其次提及命运类似的仇远,仇远在书法、文学上颇有成就,并且与元代的赵孟頫、戴表元、方凤、黄洪、方回、吾丘衍、鲜于枢、张雨、张翥、莫维贤等文人墨客均有来往,互相赠答,可谓群星璀灿,但仇远更是一位落难文人,最后在忧郁中死亡。

于是,他在记文中不由得发出感慨:“噫!仙梅亭仅片石耳,乃始而得,继而失,迟之又久而復出虽剥蚀摧残,几颠倒于荒村蔀屋之中,而介节终于孤芳犹在,岂石之显晦有时不可强也。抑亦有仙灵呵护,不使其灭没无间耶。自兹以往,倘有博物君子表其奇志,其異如广平赋,梅花端明歌雪浪,则仙梅之名自当永传不朽矣。”

石失而复得,虽然残破不堪,但梅花的骨气丝毫不受影响,依然能孤芳自赏。人虽然进退有时,但其“显晦有时不可强也”,何老是多么期望能象仙梅一样“抑亦有仙灵呵护,不使其灭没无间耶。”何老虽然不能脱俗,但却给仙梅亭留下了最好的注脚,即“梅花端明歌雪浪,则仙梅之名自当永传不朽矣。”既然自己仕途坎坷,世事苍凉,何不同仙梅一样,虽残而孤芳犹在,傲雪寒冬而不竭!

故而,仙梅亭里其实充盈着儒家的骨气,道家的浪漫,诗人的豪放。

最后,要说的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吕洞宾兴致勃发,便留下了一首《沁园春》词于人间:

“昨日南京,今朝天岳,倏焉忽焉。指洞庭为酒,渴时浩饮。君山作枕,醉后高眠。谈笑自如,往来无碍。半是疯狂半是仙。随身在,有一襟风月,两袖烟云。

“人间放浪多年,又排辨东华第二筵。把珊瑚砍倒,栽吾琪树,天河放浅,种我金莲。捶碎玉京,踢翻蓬岛,稽首虚皇玉案。前无难事,信功成八百,行满三千。”

此则,是否比“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有着更为宽广的胸怀?是五千年的楚湘文化熏染了神仙吕洞宾,还是神仙吕祖熏陶了巴陵人浪漫博大的胸襟?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注释】

[1]巴陵“五名”:名楼、名街、名塔、名观、名寺。

[2]《明·隆庆岳州府志》

[3]《元·至正乾明寺碑文

[4]“潇湘六刹”:长沙市的开福寺、麓山寺,南岳的南台寺、祝圣寺、上封寺,岳阳的乾明寺。

[5]禹:大禹

[6]九江:今之洞庭湖

[7]东陵:即今巴陵。

[8]迺沱潜既道:《水经注》曰:洞庭湖水至城陵矶长江的水道。

[9]乂:yì,治理。

[10]《尚书》、《岳州隆庆府志》

[11]《旧唐书

[12]张说:字道济,雒阳人。以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郎,累官尚书,左丞相,进中书令,诛太平公主功封燕国公。诗词凄婉。

[13]坐累:被贬。

[14]《新唐书·张说传》

[15]唐为刺史。

[16]《景德传灯录》

[17]禅僧灏鉴:巴陵人氏,参云门文偃宗祖得悟嗣其法。

[18]云门宗“三语”:“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19]《五灯全元》

[20]雪窦语录谓:“新开者,乾明祖师也。”

[21]《五灯全书》

[22]《元·至正乾明寺碑文》古时一弓合现在1.6米,360弓为一华里,240方弓为一亩。

[23]比丘尼:(梵文Bhikkhuni)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

[24]下院:即现在的上、下观音阁。

[25]竹林:即现在的竹阴街。

[26]《明隆庆岳州府志》

[27]前坊:作坊。

[28]后衢:街道。

[29]右痒:学堂。

[30]左市:商贾云集之地。

[31]《元·至正乾明寺碑文》

[32]旃檀像:用檀香雕刻佛像

[33]都曹:宋代府署都曹皆为幕僚。

[34]永兴阁子镇:即现在郭镇。

[35]都:宋时行政区域为县、乡、都、村。

[36]芋头坡:即现在芋头田。

[37]《元·至正乾明寺碑文》

[38]马祖道一禅师: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是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俗姓马,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汉州什方县(今四川什邡马祖镇)人,谥号大寂禅师。

[39]石头希迁禅师:700~790,唐代禅僧。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唐代禅僧,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至衡山南台寺,结庵于寺东头石头上,时人称为“石头和尚”或“石头希迁”。

[40]《增集续传灯录》

[41]《增集续传灯录》

[42]《增集续传灯录》

[43]《明·隆庆岳州府志》

[44]范淙:字知闻,延平人,生卒不详。

[45]去:离。

[46]《明·隆庆岳州府志》

[47]《五灯会元》

[48]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49]僧纲司:即岳州府佛教事务管理机关。

[50]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汉族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

[51]复明伦:恢复明伦堂。

[52]《明·隆庆岳州府志》

[53]《明·觉语录》

[54]《景德传灯录》

[55]《清·一统志》

[56]“八指头陀”寄禅大师:(1851-1912),湘阴人,俗名黄读山,是清末著名的诗僧,别号“八指头陀”。一八七七年在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

[57]应真:佛教称其为罗汉

[58]名楼:岳阳楼。

[59]名街:汴河街。

[60]名刹:乾明古寺。

[61]名塔:慈氏塔。

[62]名观:吕仙观。

[63]《清·吴敏树泮湖文录》

[64]《元·至正乾明寺碑文》

[65]《清·文献通考》

[66]《宋史

[67]《宋史·滕宗谅传》

[68]牙城:古时军队中主将居住的内衙的卫城,即大本营根据地的意思。此处指岳州府衙。

[69]《宋史·滕宗谅传》(www.xing528.com)

[70]《宋史·滕宗谅传》

[71]斋:相当于现在的教室。

[72]缮爨:烧火做饭

[73]生员自习的房间,每楹容三十人。

[74]《宋史·滕宗谅传》

[75]《宋史·滕宗谅传》

[76]宋时的“路”相当于清朝“省”。

[77]领:管辖。

[78]即巴陵县。

[79]光绪丙午:即1906年科举废。

[80]《清文献通考》

[81]即后来的文庙。

[82]《明史

[83]《明史》

[84]《明史》

[85]明伦堂: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太学、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过去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讲学论道的地方,同时也承担着传播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功能。

[86]易善:广东南海人,以兵科给事中出任岳州知府,“政平讼简,吏民皆愉服之”。

[87]斋堂:专供生员学习之所。

[88]吴节:四川眉州人,以部郎中出任岳州知府,爱民育士,修旧举废,官至副都御使。

[89]左右庑:即今之所见的名宦祠和乡贤祠。

[90]《隆庆岳州府志》

[91]《明史·李镜传》

[92]台墀:台阶

[93]《隆庆岳州府志》

[94]瘗坎:yìkǎn,亦作瘗埳,古代祭地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及填埋垃圾的地方。

[95]太常生:皇宫演奏祭祀乐器的专家。

[96]《明史·黄巽传》

[97]《明史·黄巽传》

[98]韩士英:字廷延,四川南充人,进士,以南京户部郎中迁岳州知府。事温雅有度,咸不扰民。

[99]陆邦:字秀卿,浙江嘉善人。嘉庆丙戌进士,由部郎中擢知常德,寻改武昌,又改岳州。简政爱民。

[100]遏籴:无米可买卖。

[101]《明史·陆邦传》

[102]《明史·陆邦传》

[103]《明史·陆邦传》

[104]廪饩:lǐnxì: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105]《清史稿

[106]内阁制度:首创于明朝,自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将行政权利集中皇权始设。

[107]吏部:主管百官的铨选升黜。

[108]户部:主管全国的户籍财赋

[109]礼部:主管三级考试和礼仪。

[110]兵部:主管国家军政大事。

[111]刑部:主管司法行政。

[112]工部:主管国家水利工程和大型建筑

[113]都察院:主管对官员的弹劾,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监察局。

[114]通政使司:掌受各省奏本即皇帝的收发处。

[115]大理寺:主管最后审判,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

[116]太常:主管国家祭祀典礼。

[117]太仆:主管马政和牧地。

[118]光禄:主管外廷宴会。

[119]鸿鸬:主管朝会宾客吉凶礼仪。

[120]承宣布政使:主管一省民政、田赋、户籍等事。

[121]提刑按察使:主管本省的司法和驿传,相当于后来的高等法院兼管邮传。

[122]《清史稿》

[123]宗学:为国家培养宗教管理人才的专业学校。

[124]武学: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的专业学校。

[125]医学:为国家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专业学校。

[126]阴阳学:为国家培养观测天象、预测气象专业人才的专业学校。

[127]四夷馆:为国家培养外交官的专业学校。

[128]儒学:相当于今天的市、县教育局。

[129]《清史稿·马宏苌传》

[130]磨盘洲:即现君山许市一带。

[131]府:岳州府。

[132]县:巴陵县。

[133]庙:即文庙。

[134]《光绪巴陵县志》

[135]饬:古同“敕”,告诫,命令。

[136]《光绪巴陵县志》

[137]后人称其为文庙。

[138]过去,岳阳楼也因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邵竦篆额,号称“天下四绝”。现在称谓的“四绝”是:岳阳楼的建筑,从顶到身无一颗铁钉,是为第一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天下一绝;张照的书法称为一绝;毛泽东主席书写杜甫的诗称为一绝。

[139]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140]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141]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道教中的大宗师

[142]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143]《巴陵县志》

[144]《巴陵县志》

[145]乾道: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的第二个年号。

[146]髻鬟:jìhuán,是指环形发髻。即将头发环曲束于头顶。束发而结之於顶为髻,环发为髻谓之鬟,连用统指发形。

[147]澧州:隆庆时属岳州府管辖。

[148]拦住州府乔太守的大轿。

[149]乔太守将其抓起来问罪。

[150]弗能辞:不言语。

[151]诘旦:意为第二天平明,清晨。

[152]于是道人在墙壁上写下一首诗。

[153]《光绪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石碑刊刻告示》

[154]拏:ná持拿;执取。后作“拿”。

[155]《光绪巴陵县志》

[156]何绍基:1799—1873年,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

[157]竈觚:zàogū灶觚,即灶突,也指烧残的木简,形容为破旧的书籍

[158]今定州中学院内。

[159]仇远:(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