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来看,窦序点出“吕纯阳三过必醉”仅仅是为了楹联中“五言绝唱”、“两字关情”、“百废俱兴”数量词对仗的需要?还是为了与诗人、儒家、官吏而道出神仙与之对仗的需要?
人们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不能仅从单纯的一面去理解。我们的手有手掌和手背,《黄帝内经》认为“手背”为阳,“手掌”为阴。手的“手背”与“手掌”是阴、阳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这才是对“手”一个完整的认识论。前者“诗”、“儒”、“吏”,即为“入世”之言,如同“手背”阳性的一面,是人们能够体悟得到,感受得出的层面。而“吕纯阳三过必醉”,是岳阳楼内蕴藏着“出世”的境界,即为我们认为“手掌”阴性的一面。
严格讲,岳阳楼经历了唐、宋、元、明、清近千余年的期间,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为了“旅游”的需求。它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因而,自宋至新中国成立之后至1956年,岳阳楼的管理者皆为道士。二是岳阳楼是古代岳州府的高级接待场所。岳阳楼真正开放为“旅游景点”是清末时期才开始的。但对民众开放,有着严格的规定。
请认真阅读光绪六年(1880)十二月十六日石碑刊刻告示:
“特授湖南岳州府正堂加三级纪录五十二次张钦、加清军府衔署,湖南巴陵县正堂加五级姚,为出示严禁事:
“照得岳阳楼为郡名胜之处,士民登览,本所不禁。惟以仙迹遗存,理宜肃静。乃有不安本分之徒,登楼游览,竟敢任意喧哗,且有互相争斗者,殊属不成体事。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仰士民人等知悉,嗣后登楼游览,务各恪遵礼法,不得肆行喧闹。三醉亭及亭抱厦翼屋,原为游人憩息之所,不得酗酒滋闹。遇有官绅因公聚集,游人各宜回避,不得擅进滋扰。自示之后,倘再违玩不遵,定即拿案惩治不贷。
“特示。
.
光绪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这则告示突出了三点:一是“惟以仙迹遗存,理宜肃静。”强调此处是神仙所在之处,必怀敬畏之心。二是“嗣后登楼游览,务各恪遵礼法。”这里强调的是“礼法”,而不是“国法”。这里讲的“礼法”还是因此处是神仙所在之处,围绕第一条而言。第三是“遇有官绅因公聚集,游人各宜回避,不得擅进滋扰。”这就回到了岳阳楼的第二个主要功能,即官府的高级招待之处,游人在此不得高声喧哗。事实上,清代岳州府最高级的驿站(即相当于今天岳阳市政府的接待处)就设在岳阳楼内三醉亭北边50米处。
如果说用“两字关情”是对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儒家的入世境界精炼到了极致,那么,还有一幅楹联以“无”而“一言明心”是对吕洞宾的出世境界作出了极度的归纳。(www.xing528.com)
请看岳阳楼右边的三醉亭里,清代方功浚老先生撰书的一幅对联:
对月临风,有声有色;
把酒吟诗,无我无人。
月有色,风有声,在声、色、诗、酒的尘世之间,能够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的境界,方显出神仙的本真。故而,谓之一个“无”字是典型的道家“出世”境界。此联与范公的“先忧后乐”一文成为鲜明的对比,却更能反映诗酒神仙吕洞宾浪漫的一面。前者是“入世”之追求,后者是“出世”之境界。这一儒一道,真正构成了岳阳楼内整个文化的内涵。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将岳阳楼看得清明、透彻。
按照中国古人以中轴线为对称的审美情趣,清代在岳阳楼前建了两座亭阁,一曰“望仙阁”,一曰“留仙亭”。
先说“望仙阁”。乾隆四十年(1776),巡抚梁国治护理岳阳楼的基础上,巡抚布政司觉罗敦福先后奏请朝廷,动用帑项予以维修。巴陵知县熊懋奖在承修内城的时候,在原有的基座上,“别建望仙阁”[143]。道光十九年(1839),知府翟声诰维修岳阳楼时,“于望仙阁址建斗姆阁”。“咸丰中,楼、阁俱颓坏。同治六年(1867)曾国荃拨岳卡釐税修改斗姆阁为三醉亭。自楼上为阁道,属之为宴席地。[144]”然其后再度圮毁。光绪六年(1880),又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
为何乾隆四十年(1776)时期建造的“望仙阁”,过了63年,到道光十九年(1839)改为“斗姆阁”?何谓“斗姆阁”?
《道藏》载:斗姆元君,简称“斗姆”,又作“中天梵气斗姆元君”。“斗”指北斗众星,“姆”指母亲。道经云,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
《云笈七签》称,“夫九星者,是九天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阴阳九宫则以九星为其门户,五岳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因此,斗姆既为九星之母,乃主天地万物之生。由于斗姆自南宋以来在道教的地位非常崇高,而且在民间也很受尊崇,因此,道光年间才在原“望仙阁”的基础上建起一座“斗姆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