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皇帝赵光义颁诏,将“新开寺”更名为“乾明寺”,并“亲笔御书‘乾明寺’金匾齐楣,并赐‘金全藏’及‘旃檀像’[32]一躯”。其时,董都曹[33]首施“永兴阁子镇[34]庄田并五六二都[35]茅栗坪、芋头坡[36]等处水田若干亩”于寺内[37]。
其时,“乾明寺”益发规模宏大,佛教中“走江湖”一词即出于此处。当时,江西马祖道一禅师[38]住持江西开元寺,南岳石头希迁禅师[39]住持南岳南台寺。但凡江西僧众上南岳,南岳僧众下江西者必经巴陵乾明寺驻足习禅。他们或弃船登岸而入乾明寺,或别乾明寺而离岸登船[40]。故时人戏曰“凡到乾明寺,必是走江(西)湖(南)”。由此“走江湖”一说自宋太平兴国以来,由乾明寺而引发[41]。期间,“多有僧(和尚)侣(道人)者入寺而居之”[42]。有不少大德高僧和著名道长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现略举经典五首如下:
其一
彩笔凌云吐凤凰,星辰灿烂玉华堂;
天开东壁图书府,人在西园翰墨场;
一代文章昭日月,千秋道义仰宫墙;
几回追溯尼山席,独抱遗经问彼苍。
其二
松舟曾耀洞庭秋,留得精魂此壮游;
笑指瑶台遗像肃,吕仙如下岳阳楼。
其三
灵光万丈照玄都,色相俱空有若无;
省识我身原是幻,来去何必向荣枯。
其四(www.xing528.com)
数声牧笛晚风长,为向山头送斜阳;
万里清风菰菜老,千畦明月稻花香;
青荷露净圆珠细,绿树阴浓曲径凉;
饱看云天图画好,倩谁收入古诗囊。
其五
月拖花影上窗纱,香篆风吹几缕斜;
竹径无尘多鸟迹,挑源有路入仙家;
江添新雨一蒿涨,山被浮云半角遮;
骚客同联香火社,挥毫落纸走龙蛇。
宋熙宁(1068—1077)年间,乾明寺受“市火延毁”。宋太宗“所赐檀像尽入劫灾,藏经存焉”[43]。
宋徽宗政和年(1111—1117)间,“复旧”重建乾明寺,并扩其规模。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至绍兴三十年(1160),范淙[44]“知岳州军事”,“亦多有善政”。“尝于寺中”,且于寺中方丈交往深厚。任时,还曾书写了“去[45]思碑”立于寺中,以教后人立志勤学,以图国家之统一[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