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陵乾明古寺,始建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至少帝光熹元年之间,初创期寺名为“永庆寺”,其寺建在天岳山峰之上。至西晋武帝咸宁三年,“永庆寺”由当时住持慧觉禅师以佛教“乾元永盛”之意将其更名为“乾元寺”。唐显庆三年,高宗皇帝李治颁诏书将巴陵“乾元寺”敕更名为“广福禅院”,并赐以“广福禅院”御书匾牌。从此,巴陵乾明古寺因皇帝“钦赐”而奠定了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辉煌地位。
巴陵乾明古寺,始建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少帝光熹元年(189)之间,初创期寺名为“永庆寺”,其寺建在天岳山峰之上。当时,寺内有古柏一株,相传是“禹[5]导水过九江[6]至东陵[7]迺沱潜既道[8]云土梦作乂[9]”居巴州时亲手所植[10]。相传,此树至西晋太康年间已古木参天,甚为壮观,后人将此树称为“禹王神树”。东汉时期,人们对佛教认识肤浅,只是当作神仙方术宣传的一种道术来信奉,加之寺内又有“禹王古柏”参天,故膜拜者甚众,“永庆寺”亦香火旺盛。
魏晋时期,随着中国佛教的空前发展,“永庆寺”亦不断扩大,遂成规模。至西晋武帝咸宁三年(277),“永庆寺”由当时住持慧觉禅师以佛教“乾元永盛”之意将其更名为“乾元寺”。
及至唐贞观时期,全国佛教已成鼎盛之期,“凡名者皆以帝敕为禅院”[11]。唐显庆三年(658),高宗皇帝李治颁诏书将巴陵“乾元寺”敕更名为“广福禅院”,并赐以“广福禅院”御书匾牌。从此,巴陵乾明古寺因皇帝“钦赐”而奠定了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辉煌地位。
唐开元十九年(731),宰相张说[12]因“坐累[13]徙岳阳”[14]任巴陵太守[15]后,常入广福禅院拜谒空穆方丈,“常至戌时而归者也”[16]。之后,张说曾在此留下七绝一首:(www.xing528.com)
老僧散步古松径,倚石谈经禅心定;
时有流水杂罄声,野鹤幽禽皆静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