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幽幽思古之情,离开岳阳楼,踩着厚厚的青石板路,漫步在汴河街上,顿感岳阳——古之巴陵,今之龙城,这座历史名城文化底蕴之厚重。站在“瞻岳门”城楼上,俯瞰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然后由北向南沿湖巡视,巴陵城自古以“五名”[1]而名重天下,其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今天,名楼——岳阳楼已修葺一新,早已焕发出她往日的辉煌。名街——汴河街,也初显出她“出水芙蓉”般的神韵。再向南,名塔——慈氏塔,虽已饱经沧桑,然而其形、其神不减当年,依然傲立于洞庭之畔,巴陵城千年斗转星移,尽收眼底。名观——吕仙观,经多年整修已琉璃红墙,穹顶高耸,神清气朗,清妙幽玄。但那自古“皆有其寺及巴陵名重”[2]的名寺——乾明古寺今安在?即使长居巴陵城的老人们,又有几人知晓这近2000年的古刹曾使巴陵城“名重天下”?还有几人能寻“先有乾明古寺后有岳阳城”[3]之渊源?
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的画卷,认真查阅古人留下的“志”、“史”及中国历代禅宗祖师们留下的“语录”及佛家珍贵文献时,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至今仍是我国乃至全国的著名古刹之一的佛教禅院胜地即刻跃然于纸上。(www.xing528.com)
自东汉至明清达1500余年间,曾先后有三朝皇帝即唐高宗,宋太宗,元惠宗亲自为巴陵乾明古寺亲书御匾,并颁发诏书。同时,巴陵乾明古寺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培养了大批高僧并成为了国内佛教界一大批著名大德高僧的道场,而且还是历代名宦、诗人及文豪皆虔诚入寺拜谒或撰写铭文或立碑教化后人之圣地。故,自唐以来,乾明古寺一直以“潇湘六刹”之一[4]闻名遐迩于中华大地。由此,自古才流传“皆有其寺及巴陵名重”之说。至宋庆历年间,郡守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并以范文而记之,巴陵城才具“北有名楼、南有古刹,遥相雄峙于洞庭”之景,故才使巴陵有“粤之荆湘,山水优长,惟岳之阳”之胜景。
乾明古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