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镜修筑永济堤:功德无量

李镜修筑永济堤:功德无量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说永济堤,得先必须说“九龙堤”。明洪武初知府蒋思德为护卫北城城廓而修筑了一条九龙堤。就是这样一位爱民心切的知府,上任后的第二年,即成化十九年,他就开始着手筹办修筑“永济堤”一事。并且,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克服诸多的艰难困苦,终于将“永济堤”建成。李镜在世,老百姓竟然自愿为其建立“生祠”以示怀念,这在当时社会是老百姓对为官者最大的回馈。

李镜修筑永济堤:功德无量

要说永济堤,得先必须说“九龙堤”。明洪武初知府蒋思德为护卫北城城廓而修筑了一条九龙堤。当时,蒋思德为明代进驻岳州府的首任知府。之后,他为了建造城墙,在城墙的东北角建造附廓,将城墙下的便河泥土修筑成一条千余丈的九龙堤。清《光绪巴陵县志》载:“九龙堤在城东北附郭,明洪武初筑郡城既修,北凿便河,周千余丈,以卫城,堤即河岸,今河垦田,堤亦圮[78]。”事实上,知府蒋思德修九龙堤,除了护卫城廓以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城邑与其卫星城市城陵矶水上交通的衔接问题。

清《光绪巴陵县志》载:“城陵矶在县东北十五里,接临湘界,《水经注》:‘江水东逕忌置山南江之右岸,有城陵矶山,山有故城。’旧志:‘蜀江西来洞庭,南注合流于此,为一郡水口。’方舆纪要:‘山东有白石、翟家二湖汇焉。’每舟行多阻风涛,陆行则寻山历涧三十余里。……城陵矶其必争之地。”

这里最关键之处是指明城陵矶为大江洞庭湖接壤之处,为巴陵城唯一的水口,是战略要地,自古以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么一处重要之地,一直没有与岳州府城陆上直接衔接的通道。过去来往者,只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水道,以舟为载体往来于城邑之间。二是走陆路,但必环绕城邑“寻山历涧三十余里”极为不便,一旦战事发生,城陵矶无法起到拱卫巴陵城的作用。所以,蒋思德修筑九龙堤,只是在九龙堤堤坝上建造了一座码头,主要用于城陵矶与巴陵城船只往来的停泊之处,可以稍稍缓解一下城陵矶与巴陵城水陆港口对接的问题,而决非修筑自城邑至城陵矶的大堤。但这种权宜之计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又无法抗拒湖水的冲击。不久,随着城墙的扩大,九龙堤也随之废弃了。于是,处理好城陵矶与巴陵城衔接的问题成为了后来岳州知府的头等大事。

成化十八年(1482),李镜以刑部员外郎[79]的身份,于秋天来到岳州府担任知府。李镜是一位很有抱负,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到任后,他登临岳阳楼,面对一望无垠的洞庭湖,想到秋收之际而农民还必须面对繁重的赋税而倍感焦虑。他怀念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心怀,深感为官一方,必得为民有所作为才不至于愧对自己的一生。于是,他回到寓所,写下一首《秋日登岳阳楼书所见》流传于世。其曰:

秋晏临登倍怆神,茫茫湖水四无垠;

高低陇亩还为壑,巨细农家总恨贫;

召患有由难恕我,征徭依旧可怜民;

先忧范相遗文在,载读宁无愧此身。

就是这样一位爱民心切的知府,上任后的第二年,即成化十九年(1483),他就开始着手筹办修筑“永济堤”一事。并在任内兴办学校,整治官场,施行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深受百姓的赞扬。并且,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克服诸多的艰难困苦,终于将“永济堤”建成。《隆庆岳州府志》对其多与褒奖。载:“李镜,字文明,江西弋阳人,进士。首兴学校,增俾易旧,厥制焕然。捐己俸倡筑城陵矶堤,居者咸利焉。称李公堤。凡兴利除害,率類[80]此后。迁布政使。民立祠祀之。”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的人心是一杆秤。李镜在世,老百姓竟然自愿为其建立“生祠”以示怀念,这在当时社会是老百姓对为官者最大的回馈。

华容著名诗人孙宜[81]赞扬李镜说:“国初治民吏,率以九载为蒲,岂不良哉。李公之所以能修永济堤,及多所建善,立万世功者,槩[82]由是耳。倘以一、二载迁去,亦能之,乎故于李公之绩而见法制之善焉。近立小转法俾上下,俱弊殆非也。赞曰:行同秋霜,爱可冬日,散璞为郡,曜奇著绩,增筑堤闵,召社画一,兴学赈饥,民懽[83][84][85],汉纪循良,令名堪匹。”

永济堤修筑得如何?是否真正达到了设计的要求?能否达到与城陵矶直接通达的效果?清《嘉庆洞庭湖志》说:“永济堤,明成化十九年,知府李镜筑。长四千丈,广二丈,高七八尺,旁树柳二万株。有石桥二,甃[86]石为闸,于桥之北,广五丈,高一丈五尺,架木梁以通车马,民赖安居,永无水患,垦田之数百顷,至今诵之,号李公堤。”此堤建成后,成化间朝廷内阁首辅李东阳[87]亲自撰文作《新筑永济堤记》其文曰:

“岳州府城北十五里有矶曰城陵矶,当川、广、云、贵之冲,官所置有驿,有巡检司,有递运河泊二所。凡朝所遣使有事于西南诸藩牧伯,而下方巡岁代及执事役夫之宣教,布令商贾民庶之往来胥此焉,集其为地至要也。顾其西,则长江奔流,冲齧[88]无定,束则白石、翟家二湖所汇,地卑墊[89]。每夏秋际,洞庭、江水与二湖合,浩荡掀播,茫无畔涯,舟行则多限风涛,或累信宿。陆行则循山历涧,迂回三十余里,艰阻万状,人甚苦之。

“前知岳州府眉山吴侯[90],欲筑堤構桥,以得代勿果。福清戴侯[91],继守始就,二湖口構木为梁,颇利病涉。但冬至春撤,岁费烦扰,利与劳不相值。

“成化癸卯(1484年),弋阳李君,文明知府,事事既就绪,乃命筑土为堤,长四千丈,广二丈,缘地势为平,高者七八尺。堤成名曰永济,旁夹柳树二万,以固积壤。又鑿巨石于华容之层山为桥二,于旧所梁处,广二丈高倍半,长五倍之下,可容舟。桥成,名其南与堤同,其北曰广通。

“覆虑水涨,则舟不能出入,乃倣规运河,甃石为闸于二桥之北,广五丈,高丈有二尺,长加高之三尺,架木梁以通车马。

“建亭室,以为官属迎侯之地。而堤之事始备,盖始于甲辰十月,越一年,丙午某月为工。二十有七万金三千余两。

“而成初,城陵居民与水高下,因山并矶,以附市集至。是乃募民,俾自占堤,筑土架屋,市货咸轸,烟火相接,户累数百,无复有转徙虑堤。东湿地旧,为萑荻[92]之区者,恃其障蔽,渐可耕蓺以顷计者,要其成可至数百云。

“夫,堤堰之制起于中古,所以障蔽水患,为田壤计,鲜有专为道途设者。然民之生彝险,劳逸亦惟所在,而为之利,独田也哉!城陵之险,惟道途最急。今易水为陆,缩远为近,就平彝而脱危阻,其利可知也。甚者变槎居为市集,化弃地为膏沃,有昔之所未有者。盖一举而数利兼焉!

“古称:更旧政者不十倍利,则不必兴。是役亦可兴矣。且其费公出,工必备致,虑定而事勤,期剋而功集,改听易视,而民不知微。李侯之贤,其曷克臻兹哉。堤以永济名者,自唐已有之,今名存实废,不可复考。

“是堤也,吴侯之志,戴侯略施之。李侯实大成之。嗣是以往,如数侯者,異时而同,志则斯名也。其亦可以称情矣乎。

“李侯名镜,举己丑进士,历刑部员外郎,兼明平恕修学校,饬公宇百度具作。而堤之功为多佐是役者。

“某官某请予记者,山东参政邓君宗器,四川按察副使柳君拱之其乡大夫也。”

这篇“记文”,详细阐述了修筑永济堤的目的,历任知府的心愿,以及李镜成功修筑的盛况。同时,详细描述了永济堤及其桥梁、闸口的规模和具体数据。更为重要的是永济堤修筑后给整个巴陵城和城陵矶地区老百姓带来的无限利益。

按照《永济堤记》所描述为“长四千丈,广二丈,缘地势为平,高者七八尺。”那么这座大堤的长度约为13600米,宽度约为6.82米,高度约为2.72米。实际上大堤的基础部分应该更宽,如按照明代营造规格,大堤基础部分应该为大堤堤面的两倍半以上。这样,这座大堤的实际土方量约为252.28万立方,加之基础部分远远地超出了300万立方的土量,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惊人的水利工程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座大堤上“又鑿巨石于华容之层山为桥二,于旧所梁处,广二丈高倍半,长五倍之下,可容舟。桥成名其南与堤同。”意思是说,整座大堤中有南、北两座桥梁,建桥的巨石取材于今天君山区的层山镇,其南的桥与大堤齐名,曰“永济桥”,其北曰“广通桥”。两座桥宽度均为两丈,约合6.8米;“长五倍之下”即为34米;其高度为“广二丈高倍半”,即宽度的一倍半,则高度约10米。桥下可以通过比较大的舟船。

考虑到涨水季节,舟船不能出入通行的问题,于是仿效运河的模式,即在“甃石为闸于二桥之北”,闸“广五丈,高丈有二尺,长加高之三尺,架木梁以通车马”。那么,这座水闸按照推算,“广五丈”,即闸宽约17米;“高丈有二尺”,即高约7.48米;“长加高之三尺”,长约8.86米。平时在闸上架木梁以便车马通过。大堤的两旁种植两万株柳树,作为大堤的防护林

永济堤修筑后,李镜还在沿途建了廊亭,以备上级官员视察作为接待之处。而大堤从筹备到动工乃至正式结束,“盖始于甲辰十月,越一年”时间。动用资金达“二十有七万金三千余两”。如果按照明成化期间的银两折合今天的资金,即一两白银为600元人民币,那么,相当于今天约1.638亿元人民币[93]。这在当时从资金上来讲也算得上是一项耗资浩大的工程。

大堤建成后,不仅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出现了原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巴陵城邑除了九华山、南正街、营盘街一带地势较高外,其余地方一到涨水季节皆湖水泛滥,现在的东茅岭一带,北面九华山下直到现在的火车站、东茅岭、白石岭下全为洞庭湖的湖水淹没,整个城陵矶几乎是一座半岛,孤立于洞庭湖和长江洪峰之中。永济堤建成,巴陵城邑几乎扩大了一半的面积。自古老百姓最为珍惜的是什么?“独田也哉”!堤垸之内原来的一片泽国,永济堤建成后完全变成了良田。从城邑直达城陵矶,一切改变了原有的规模。“今易水为陆,缩远为近,就平彝而脱危阻,其利可知也。甚者变槎居为市集,化弃地为膏沃,有昔之所未有者。盖一举而数利兼焉!”

永济堤修成后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城陵矶了。自古城陵矶原住民依山并矶,滨江临湖而居,虽也曾筑城,但因水陆交通极不便利,加之兵燹连连,不可能成为一个集聚商贾往来的集市区域。然而,自从永济堤修通后,城陵矶从陆地上真正与巴陵城连成一体,凡自大江航行的船只可直接停泊于城陵矶港口,由此,这里自然成为了岳州府南北货物的中转站。一时漕粮北运,淮盐南来,百轲争流,货运繁忙,万商云集。南自七里山,北至象骨港,东至芭蕉湖,冷水铺一带,商店鳞次栉比,基本形成了巴陵城邑的一座小型卫星城。由于城陵矶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清代便在这里设置了国内惟一一处内陆的“海关”,自明清以来城陵矶进入到了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期。清顺治十年(1653)的知县王笃庆,康熙五年(1666)的知县李炌,康熙五十年(1711)的知县王国谟皆为维护永济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如果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为一大功德,那么,李镜为岳阳修筑一座永济堤则造福巴陵一方,无量功德!李东阳在《永济堤记》中提到:“是堤也,吴侯之志,戴侯略施之。李侯实大成之。嗣是以往,如数侯者,異时而同,志则斯名也。其亦可以称情矣乎。”“李公堤”其功首当李镜,但无论吴侯、戴侯,他们都是出于对民众的关心,对事业的追求,都是一片爱民之心在永济堤上的表现。直到今天,我们无论怎么感觉这座大堤是如何的雄伟壮丽,但她确实是前人为之奋斗,付出极度艰辛的结果,我们今天依然在她的基座上享受着她的福祉。

【注释】

[1]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

[2]城墙上的矮墙,俗称“女儿墙”。

[3]官署衙门。

[4]镇守的军队。

[5]作为军事防御的设施,如壕沟,吊桥等。

[6]城内的商业街道。

[7]向外扩展的区域。

[8]如光绪二十一年在今南县设置的“南州直隶厅抚民府”。

[9]今文庙。

[10]城墙上设置的女儿墙,外墙垣上及腰不矮墙即城墙、马面墙和羊马墙顶部外沿建筑的薄型挡墙,高约五尺至七尺,大致与士兵身高相等,中间设有射箭孔。

[11]雉堞:是指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墻或是女墙,而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zhìdié),是古代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清代以“步”为长度计算单位,一步约合今天1.3米。

[13]古代不同时期,“丈”的长度是不同的。商代一丈合今169.5cm。周代一丈合今231cm。秦代一丈合今231cm。汉代一丈合今213.5-237.5cn。三国一丈合今242cm。南朝一丈合今258cm。北魏一丈合今309cm。隋代一丈合今296cm。唐代一丈合今307cm。宋元一丈合今316.8cm。明清一丈合今311cm。

[14]即今天岳阳市一中北边临街处。

[15]即今天岳阳市一中北边临街处。

[16]即指州府衙门外。

[17]巴陵县衙:以乾明寺、慈氏塔、吕仙亭三处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18]“御”:设置数量不多的军事机构。

[19]《隆庆岳州府志》

[20]演武教场:现在三五一七内。

[21]卫所战船:称为漕船。

[22]“子粒”:又指军粮。

[23]《隆庆岳州府志》

[24]今三五一七工厂内。

[25]今粮库、储木场、酒厂一带。

[26]岳州学府:今文庙。

[27]郭亮:1901—1928,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湖南省委书记,工人运动领袖。湖南省长沙县(今长沙市望城区)人,1901年12月3日出生于长沙县临湘都文家坝。1928年3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他在岳州被捕并连夜押往长沙。28日午夜被秘密杀害于长沙司门口“湖南铲共法院”前坪。牺牲时,年仅27岁。

[28]翰林街:原市烟草局大门东北隅。

[29]《五灯会元》

[30]《五灯会元》

[31]南门:即今“瞻岳门”。

[32]内城:岳州府所在地。(www.xing528.com)

[33]木作行:以小型家具和棺材为主。

[34]民清时南正街为“下正街”,吊桥街称“上正街”。

[35]貁:yòu古同“狖”,黑色的长臂猿

[36]灏鉴公禅语。

[37]《光绪巴陵县志》

[38]甃甓:井壁。

[39]缭以周垣:围墙

[40]槱燎:yǒuliáo古代封禅祭天的一种仪礼。以牲体置柴堆上焚之,扬其光炎上达于天,以祀天神。

[41]六神指: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

[42]《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礼四》

[43]醵金:jù集资。

[44]古代捐赠以田地产出的粮食作为计量单位。“二石二斗九升”即产出该粮食的田亩作为捐赠物。

[45]《光绪巴陵县志》

[46]蔡毓荣,清朝大臣。兵部尚书蔡士英次子也。康熙初,任刑部侍郎。先后出任湖广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加兵部尚书、云贵总督。康熙三十八年卒。

[47]聿修:是个多义词,一指秦汉时期的官职,二指北朝时期北朝的学者,三作动词,指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

[48]咸秩:指依次序行事的意思。

[49]礼敦禋祀: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孙诒让正义:“窃以意求之,禋祀者盖以升烟为义,实柴者盖以实牲体为义,槱燎者盖以焚燎为义。礼各不同,而礼盛者得下兼其燎柴则一。”《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九章〕恭承禋祀,温豫为纷,黼绣周张,至神至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固禋祀之殊礼,名号之秘祝,祀天之壮观矣。”

[50]鸿庥:hóngxiū,是指鸿荫。

[51]吴回:一说吴回是祝融之弟。

[52]帝喾:即高辛氏,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

[53]《山海经·海内经》

[54]《墨子·非攻下》

[55]《光绪巴陵县志》

[56]秦朝武陵令罗君用:岳州府平江人。

[57]《明一统志》

[58]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59]《光绪巴陵县志》

[60]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

[61]城南附郭:今南岳坡下,原城墙之下。

[62]南兰陵:祖籍江苏武进。

[63]丁贵嫔:丁令光。

[64]孟珙:1195—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

[65]德顺军:甘肃静宁县。

[66]渭州:甘肃平凉市。

[67]富平:属陕西。

[68]王彦旧部:史称“八字军”。

[69]顺昌:安徽阜阳市。

[70]柘皋:安徽巢湖市北。

[71]潭州:今长沙市。

[72]荆南府:湖北江陵县。

[73]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荡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74]褭褭:(niǎo niǎo)意思是缭绕;缠绕。

[75]滕子京: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右)。

[76]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77]范致明:字晦叔,建安人,元符中进士。是北宋末年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所著《岳阳风土记》是宣德担任监商税时所作。

[78]圮:倒塌。

[79]刑部员外郎: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80]類:lèi类的繁体字:類。

[81]孙宜:1507-1556,字仲可,号洞庭渔人,湖南华容人。明代著名诗人。嘉靖戊子科中举,后屡试礼部不售,遂绝意仕途,三十八岁开始隐居洞庭,潜心著书立说,著有《洞庭集》《孙渔人集》《遁言》《洞玄志》《宋元史论》《天文书》等,现多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82]槩:gài古通概、慨、溉。

[83]懽:huān同欢。

[84]胥:古代的小官。

[85]翕:xī合,聚,和顺。

[86]甃:zhòu砌,垒。

[87]李东阳: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88]齧:niè同“啮”

[89]墊:diàn陷沉,淹没。

[90]吴侯:吴节,四川眉州人,以部郎中为岳州知府,爱民育士,兴学校增卑易旧,厥制焕然,捐己俸筑城墙。

[91]戴侯:戴濬,福州人,进士,户部郎中选为岳州知府。

[92]萑荻:huándí密生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93]明初,人口锐减,地广人稀,田价很便宜,不过一二两银子1亩。折成当时的粮价,大约值三四百公斤大米,相当于人民币600元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