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浩劫,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了自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湖南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都遭受了极大的冲击。但在这十年间,湖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尽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继续推进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基本上完成了“三五”“四五”两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一定进展。
其间,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下放到湖南,并得到妥善安排。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湖南经济和各行各业进行了全面整顿。1976年初周恩来逝世,7月和9月,朱德和毛泽东先后逝世。江青等人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活动,中国政治形势日趋紧张。经叶剑英、李先念等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毅然采取行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历年省任领导
1966年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书 记 张平化(1966.6免,1966.9任)、王延春(1966.6—1966.9代)
副书记 王延春、徐启文、李瑞山(1966.9免)、华国锋、章伯森、苏钢
湖南省人民委员会
省 长 程潜
副省长 唐生智、华国锋、章伯森、徐明、尚子锦、周世钊、王含馥、杨英杰、赵冰岩、孙国治
政协湖南省委员会:1966年6月—1976年10月,地方人民政协组织发展停顿。十年“文革”中,政协湖南省委员会的机构被撤销,一切活动被迫停止。
主 席 张平化(1966.6免)
副主席 唐生智、周里、谢华、曹伯闻、郭森、方鼎英、华国锋、周世钊、袁福清、凌霞新、官建平、文士桢、吴树基、何炳麟(1966.10病故)
1967年
1月“文革”夺权风暴开始,省人委机构形同虚设,陷入瘫痪。省军区及驻省第四十七军暂时接管。
1967年9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由黎原任组长,华国锋、章伯森任副组长。在所发《成立公告》中宣布:自即日起,湖南省党政财文一切权力,统归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
1968年
1968年4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
主 任 黎原
第一副主任 龙书金(1968.4—1968.8)
副主任 华国锋、杨大易、章伯森、刘顺文、胡勇、
叶卫东
1969年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
主 任 黎原
副主任 华国锋、杨大易、章伯森、刘顺文、胡勇、
叶卫东
1970年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
主 任 黎原(1970.5免)、华国锋(1970.5上任代理)
副主任 华国锋(1970.4—1970.5)章伯森、杨大易、刘顺文(1970.4免)、胡勇、叶卫东、卜占亚(1970.4任)、张立宪(1970.4任)、李振军(1970.4任)、刘善福(1970.4)、万达(1970.4任)
1970年11月,中共湖南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举行,
选举新一届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第一书记 华国锋
书 记 卜占亚
副书记 杨大易
常 委 华国锋、卜占亚、杨大易、刘善福、张立宪、李振军、万达、赵广恩、罗秋月
1971年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第一书记 华国锋
书 记 卜占亚
副书记 杨大易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
主 任 华国锋
副主任 章伯森、杨大易、胡勇、叶卫东、卜占亚、张立宪、李振军、刘善福、万达、尚子锦(1971.6任)、于明涛(1971.8任)
1972年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第一书记 华国锋
书 记 卜占亚(1972.10免)
副书记 杨大易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
主 任 华国锋
副主任 章伯森、杨大易、胡勇、叶卫东、卜占亚(1972.10免)、张立宪、李振军、刘善福、万达、尚子锦、于明涛
1973年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第一书记 华国锋
第二书记 张平化(1973.7任)
书 记 杨大易
副书记 万达(1973.7任)、于明涛(1973.7任)、张立宪(1973.7任)、李振军(1973.7任)、毛致用(1973.7任)、黄炳秀(1973.7任)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
主 任 华国锋
第一副主任 张平化(73.8任)
副主任 章伯森、杨大易、胡勇、叶卫东、张立宪、李振军、刘善福(1973.6免)、万达、尚子锦、于明涛
1974年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第一书记 华国锋
第二书记 张平化
书 记 杨大易
副书记 万达、于明涛、张立宪、李振军、毛致用、黄炳秀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
主 任 华国锋
第一副主任 张平化
副主任 章伯森、杨大易、胡勇、叶卫东、张立宪、李振军、万达、尚子锦、于明涛
1975年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第一书记 华国锋
第二书记 张平化
书 记 杨大易
副书记 万达、于明涛、张立宪、李振军、毛致用、黄炳秀
湖南省革命委员会
主 任 华国锋
第一副主任 张平化
副主任 章伯森、杨大易、胡勇、叶卫东、张立宪、李振军、万达、尚子锦、于明涛
1976年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
第一书记 华国锋
第二书记 张平化
1966年8月14日,省会长沙10多万群众就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的发表,在东风广场举行集会。
1966年
◎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研究农村问题
5月1日一14日,中共湖南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会上印发了省委《关于目前农村阶级斗争的若干问题》和《湖南省委关于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设想》等文件,还决定全省第二批社教运动再延长3个月,以集中学习毛泽东著作。但同时提出省党政机关和长沙、湘潭、衡阳、株洲四市要发动机关干部、工农兵和学生,准备参加“文化大革命”。
会议期间,省委收到中央5月5日印发的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定稿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该《纪要》提出了所谓的“文艺黑线专政论”,为“文化大革命”风暴首先从文艺界刮起,提供了历史和理论依据。
◎湖南结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转入“文化大革命”
8月4日,中共湖南省委通知原在各地参加社教运动的大专院校师生立即全部回校参加“文化大革命”,并决定撤出派到各大中学校的“文化革命”工作队。随之,原派在各地各单位的社教工作队也迅速撤出。湖南省进行了四五年之久的城乡社教运动结束,转入“文化大革命”。
1966年,张平化等负责同志看望贫下中农代表。
1967年
◎省内部分单位成立革命委员会或实现大联合
3月14日,湖南日报社两大派组织宣布实现大联合,随即成立革命委员会;15日,中共长沙市委机关群众组织实现联合,准备筹建革命委员会;24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和省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此期间,长沙市许多群众组织逐步倾向于靠拢和联合,以“高司”为首的18个组织联合成立了“湖南省红色造反者联合会”,省军区对上述成立革命委员会和实现联合的举动都表示了支持的态度。但是,群众组织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仍然很大,“湘江风雷”等组织虽然在名义上被取缔,但许多骨干成员在不断地抗议和上访;长沙市一部分企业职工组织的“长沙市革命造反派工人联合会”(简称“长沙工联”)的势力和影响迅速扩大。
1967年,华容县革命委员会领导班子在会议室开会时合影。
1967年,“庆祝长沙市工代会筹备委员会成立”游行。
1967年
◎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
9月5日,经中央批准,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简称省革筹)成立,由黎原任组长,章伯森任副组长。在所发《成立公告》中宣布:自即日起,湖南省党政财文一切权力,统归省革筹,作为临时的权力机构,它将领导全省的“文化大革命”和工农业生产,并且准备和创造条件,在时机成熟时正式成立省革命委员会。省革筹下设办事组、组织组、宣传组、“文化大革命”接待站和文攻武卫指挥部。10月中旬,又宣布成立生产指挥部,取代3月份由省军区主持的“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
1967年,在东风广场举行的“长沙市工代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
1968年
『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到广东茂名农村的湖南女知青。
◎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8月17日,省革委批转全省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要求将返城倒流的下乡知青动员回到农村,并立即做好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的工作,指出做好这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和开展革命大批判结合,要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城市和农村要配合行动。(www.xing528.com)
从1968年起,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是每年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1978年后下乡人员逐步减少,到1981年完全停止。
1968年
◎工人代表大会成立,群众组织总部撤销
湖南省首届工人阶级代表大会。
2月21日,长沙市“工人代表大会”宣布成立,20万人集会庆祝。会上,“长沙工联”“湘江风雷”等12个群众组织宣布撤销总部,所属人员各回本单位实现大联合。市“工人代表大会”取代了原来的市总工会,它的成立,是这些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的结果。各群众组织的头头担任了“工人代表大会”的领导职务。
此期间,省革筹作出决定,除工、农、红卫兵各代表大会(筹)以外,所有群众组织的活动经费一律停发,在省内政治舞台上活跃了一年半的各种名号的群众造反组织开始逐渐解散。但这些组织都只是名义上的解散,有的一有“风吹草动”,又立刻打出旗号公开活动。此后将近一年间在各地发生的一些武斗,仍然是由各派群众组织挑动起来的。
1968年
◎省革命委员会成立
4月8日,湖南省革委会在长沙市东风广场召开成立大会。
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成立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简称省革委),共有委员160人(实际141人),其中常务委员35人(实际29人),由黎原任主任,龙书金任第一副主任,杨大易、章伯森、刘顺文、胡勇、叶卫东任副主任。在革委会委员和常委中,除军队代表占相当比例外,造反派头头占了多数席位,原来的领导干部比例很少;在副主任中,胡勇和叶卫东是造反派群众组织的头头。8日,省革委正式举行成立大会,并发表《告全省人民书》,宣布自即日起,原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的党、政、财、文大权,统统归省革委。《湖南日报》也从同日起成为省革委的机关报。湖南是全国第19个成立革委会的省份。
继省革委成立后,各地、州、市及县和人民公社都陆续成立革委会;到9月,实现了当时所谓的“全省一片红”。各级革委会办公机构的设置与省革委相同。
1968年,基层单位给湖南省工代会送贺信。
1969年,长沙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大会现场。
11月3日,省革委发出《关于建立党的县委和基层党委的意见》。自1968年1月开始整建党以来,全省已有一半以上的支部恢复了组织生活,建立了新的支委会,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到1969年10月,全省13个地、州、市和50%的县(市)都在革委会成立了党的核心小组。省革委要求各地加紧党的组织建设,争取在年底前建立一批新的县委会和基层党委。到年底,全省共建立起14个新县委、20个厂矿和460个公社的党委会。
1969年
中共九大召开现场。
◎湖南代表参加中共九大
4月1日一24日,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湖南组成了36人的代表团参加。唐忠富等人被选为中央委员,刘春樵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69年
◎省革委要求各地抓紧党的组织建设
1969年
◎毛泽东来湖南视察
11月12日,毛泽东在巡视各地时到达长沙,听取了黎原等人的工作汇报,对湖南局势的发展表示满意。
1969年
◎省革委要求控制“三忠于”之类活动
2月23日,省革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对“三忠于”一类活动加以控制,以“严肃的态度”统一规划。“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在全党全国全军掀起了狂热的对毛泽东的“三忠于”活动,即“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湖南也同全国一样,人人佩戴毛泽东像章,到处建造毛泽东塑像,设立“宝书台”“忠字室”“敬仰馆”,升“忠字旗”,背“忠字书包”,跳“忠字舞”,唱“语录歌”,“早请示、晚汇报”等“三忠于”活动,已经到了劳民伤财、粗制滥造、庸俗化的程度。省革委对这种现象有所觉察,并且中央也传来毛泽东本人对这种活动表示不满的态度,因此发出这个通知。但是,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仍在升温,“三忠于”仍然流行。4月、7月,省革委又两次发文,要求各地“以严肃的态度”控制和规划“三忠于”活动。
1970年
◎整团建团工作步伐加快
8月8日,中共湖南省革委核心小组发出文件,要求各地按照中央通知精神加快整团建团工作,各地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要将该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以来,全省共青团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已有3年,按原来统计,全省共青团员133万余人、团支部6万多个。湖南从1968年起逐步按照整建党的原则进行了整建团的工作,到此时已有4万多个支部恢复了组织生活或正在进行这一工作,共吸收了4.5万名新团员,开除了1000多人的团籍,还办理了8万多名超龄团员的退团手续。此文件下达后,各地整建团步伐加快。
1969年,茶陵县党员代表大会。
1971年
◎省革委及时制止农村违反政策的行为
1971年5月,中共零陵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月5日,省革委通报批评邵东县鸡笼公社干部违背党的政策,任意收缴农村手工业者生产工具的错误行为。该公社于1970年10月的一个晚上,组织干部、民兵等100多人统一行动,对自行经营铁木、拉锯、石瓦、砌砖、理发等行业的个体户和有织布机、缝纫机的人家,不加区别一律收缴封查,引起社员群众不满。中共邵东县委发觉上述行为后,当即对公社的错误进行批评制止和退还,并上报省革委。为防止此类事件在其他地方继续发生,省革委将这一事件通报全省。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长沙县的合并生产队事件。长沙县从1970年11月—1971年1月间,先后将1512个生产队强行合并,合并数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12%。群众将情况反映到中共湖南省委,省委领导人当即找长沙县委负责人当面谈话并提出批评。为此,长沙县于4月6日向长沙市委和湖南省委写出检查,并立即派干部下乡纠正错误。4月23日,省委向全省转发长沙县委的检讨,在按语中指出:要“加强对干部的政策思想教育,坚决同各种破坏党的政策的现象作斗争”“前一段时间,农村中有些地方出现了并队,收自留地,不准或限制社员养家禽的现象。这股风一定要坚决制止,一定坚决执行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六十条》《十条》《二十三条》以及省革委1969年9月16日《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
1971年
◎中共湖南省委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上议事日程
12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在株洲召开工交企业斗批改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的重点是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各级干部勇于负起责任,切实抓紧抓好企业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经济核算。会议推广介绍株洲机车车辆厂、湖南橡胶厂、长沙矿山机械厂等单位加强管理的经验。
1972年
◎省革委成立“一委三办”
11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撤销省革委生产指挥组,成立省革委计划委员会、工交办公室、农村办公室、财贸办公室,简称“一委三办”,成为领导湖南经济工作的主要政府部门。此时,省革委所设机构除办事组、政工组、人保组外,还有归上述“一委三办”领导的16个局和省气象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省革委结束。
1972年,临湘县群众在劳动工地举行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大会。
1973年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
◎湖南代表参加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8月24日—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进行了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湖南有37名代表参加中共十大,张平化、唐忠富等被选为中央委员,卜谷香、刘春樵、黄炳秀(女)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73年
◎共青团湖南省第六届委员会成立
5月4日—6日,共青团湖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大会听取了刘玉娥所作《团结起来,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斗争》的报告。经过讨论和选举,并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共青团湖南省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刘玉娥(女)任书记。经过整建团,全省各地各级团的基层组织均已建立。
◎省妇联第四届委员会成立
9月24日—26日,省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举行。经选举成立省妇联第四届委员会,罗秋月任主任。
1973年8月底,韶山区群众在毛泽东旧居前集会,欢呼中共“十大”新闻公报发表。
1974年
◎中共湖南省委提出在“批林批孔”中要稳定农村形势
3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转发驻长沙市郊南托公社工作队《关于批林批孔运动中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该报告提出:在农村批林批孔运动中,对农民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让农民学会正确处理公私关系,自觉克服“资本主义倾向”,对基层干部也应加以保护,譬如对干部贴大字报要加以引导,不要随意“上纲上线”,工作队也不要盲目表态;在农村只提依靠贫下中农,不要提“依靠造反派”口号;春耕大忙即将开始,一切运动不应妨碍生产,只能促进生产。省委对这份报告加以肯定,要各地农村参照执行。由于有了这个文件和前两年几个连续稳定农村的政策规定,在当年“批林批孔”运动中,全省农村情况相对稳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974年
◎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在特定的黑白莫辨、是非颠倒的形势下,湖南人民并没有完全听命于林彪、江青一伙的摆布,有的人起而抵制,一起抗争,一些人为坚持真理而献出青春,献出生命。如绥宁县林业局干部梁炳煌、醴陵县红旗陶瓷厂会计汤玲英、新化县一中高中学生肖瑞怡、大庸县共青团员丁祖晓和知识青年李启顺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梁炳煌和汤玲英从1967年10月以来,就以真名实姓不断上书中共中央并向《人民日报》投稿,对“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种种恶劣行为痛加批驳,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好得很,而是糟得很!”他们直接批驳林彪、江青蛊惑人心的讲话,揭露他们阴谋家的罪恶本质。
1975年,人民群众庆祝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974年
◎毛泽东在长沙114天
1974年10月13日,身患疾病的毛泽东来到湖南计114天。这是他1949年后回到湖南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次。
1975年
◎推广株洲市知青上山下乡工作经验
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向着光辉灿烂的目标前进》一文,介绍株洲市实行城市工矿企业和农村社队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识青年的做法。
鉴于知识青年在农村,尤其是分散插队落户知识青年在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许多困难而难以解决的情况,湖南省从1973年起逐步推行城市工厂和农村社队厂社挂钩,帮助社队建立农林牧场,集体安置下乡的职工子女;并且由厂社双方结成比较固定的“对子”关系,工厂在设备、技术、资金乃至一些可以分散交出的零配件生产方面优惠地支援社队企业,让社队增加收入,社队则接受工厂职工子女,拨出土地建立农林牧场并集体安置他们。这样做,在当时来说,知青家长较为放心,农村社队较为愿意接收,知青本人也较为愿意下去,是一种三方面都比较欢迎的办法。从1974年—1975年,湖南全省上山下乡知青13万人,其中集体安置在社队农林牧场的9万余人,分散插队落户的3.7万人。
《人民日报》文章发表后,中共株洲市委于10月30日向省委写出报告,详细汇报集体安置知青的办法,省委于12月3日向全省转发这份报告,要求推广该市经验。此后,湖南在安置知青方面,分散插队落户的方式进一步减少,如1976年下乡7.6万人,分散插队的只有6000人。
湖南省从1968年—1980年共上山下乡55.6万人,其中安置在国营农林场的5万人、集体农林场的23万人,分散插队的22万人,回乡投亲靠友和随同父母到五七干校的5万人。
知青下乡参加劳动。
知青女青年们准备出工。
1975年
◎传达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1月13日—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等12人为副总理。会后,周恩来因病重住院治疗,由邓小平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湖南省有120名代表出席了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这些代表是1970年产生的,由于会议延期到1975年才召开,代表人选也进行了一些变动。28日,中共湖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除通报中央关于邓小平任职的决定外,主要传达了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与会人员对《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在20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通过“分两步走”,使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表示振奋鼓舞,对邓小平重新担任中央重要领导职务表示拥护,也对周恩来病重感到十分担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1975年
◎开始全面整顿
3月26日,中共湖南省委召开全省电话广播大会,传达中央召开的工业书记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全国工业书记会议2月25日—3月8日召开,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现在的大局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这是大错特错的。现在闹派性已经严重地妨害大局。中央3月5日发出的《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不仅限于铁路部门,对全国各地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指导意义。它要求: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整顿铁路秩序,同各种破坏行为作斗争,确保运输安全正点。
中共湖南省委对这次广播大会十分重视,全省几十万工交企业的职工和各地党政机关干部收听大会广播。会议由省委书记万达主持并宣读中央文件;省委书记于明涛对全省经济形势作了分析,指出自1974年以来连续下滑的严重后果,省委书记毛致用讲话要求各地各单位按中央精神开始整顿,对一些长期闹派性的造反派人物提出严厉警告。湖南全省全面整顿工作由此逐步开展。
全面整顿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整顿领导班子,要求主要领导人敢于负责挺直腰杆,带头克服“软、懒、散”现象;对帮派分子则进行批评、教育、斗争,让他们改邪归正,回到正确轨道上来;对广大职工也进行动员和教育,严格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76年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中共湖南省委、省革委会在湖南省体育馆内举行悼念仪式。
◎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9月9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0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1923年在中共三大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参加中共八七会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领导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4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
韶山人民沉痛悼念毛主席逝世。
从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起,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名誉主席。
9月9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11日—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7天隆重的吊唁仪式。9日—18日,全国各地一律下半旗致哀,同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
隆回县人民追悼毛主席大会。
1976年
◎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数人与“四人帮”的矛盾、斗争日益白热化,叶剑英等开始研究解决“四人帮”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党同他们的斗争是捍卫党的团结统一,捍卫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斗争。他们决定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对“四人帮”采取断然措施,实行隔离审查。
坚决打倒“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漫画。
粉碎“四人帮”以后,岳阳市举行规模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
此时,“四人帮”插手军队,突然调换了北京郊区某装甲兵部队的两个师参谋长,准备随时指挥坦克车从东南、西北方向开进北京,进行夹攻。他们还大造“10月7、8、9日将有特大喜讯”的舆论。这些迹象表明,“四人帮”的反革命政变迫在眉睫。
叶剑英等果断地决定:先发制人,以快打慢,提前行动。10月6日晚,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3人依次来到会场时,党中央宣布了对他们隔离审查的决定,随即把3人送到审查的隔离处所。同时,党中央对江青、迟群、谢静宜等也采取了隔离审查的措施。14日,中共中央公布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
攸县县城万人空巷,欢呼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干部、群众在声讨“四人帮”
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共茶陵县委成立大会现场。
1976年,全省冶金系统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现场会开幕式入场盛况。
1976年,临湘县召开第四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1976年,北京“天安门事件”发生后,中共湖南省委、省革委、省军区于4月13日、14日连续召开党员大会,表示拥护中央两个决议。
1976年,韶山民众喜看主席像。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湖南人民积极支援灾区。图为长沙火车站的工人在车站召开誓师大会。
在历经两年徘徊时期后,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实现了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1979年1月,中共湖南省委举行常委扩大会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联系湖南实际,着重讨论和明确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湖南逐步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精兵简政,转变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之后,湖南进一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认真实施科教兴湘战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文化、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成果喜人。改革开放使湖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湖南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团结奋斗,积极探索加快湖南发展的新路,奏响了“实现在中部崛起”的时代强音。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湖南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