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中南部传统民居的特点研究结果

关中南部传统民居的特点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处不在的美景美宅带来的诱惑与各种限制之间的矛盾,给关中南部地区传统民居建设提供了参照,也形成了限制,在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中演化出以下特点:首先,对自然环境的依附。紧邻都城长安的地理位置与众多显贵僧众的榜样作用,使关中南部一带受宗教的影响极为明显。比如,与关中中部地区民居侧重于对材料的深加工不同,关中南部地区民居营造在取材时更多地源于自然,加工的程度要有限得多,在效果上也更加朴素。

关中南部传统民居的特点研究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历史上的关中南部地区是一个超然世外的地方,不染世尘的心境与美好的环境相结合,使这一地区在很长时期带有长安城“后花园”的性质,也直接影响着百姓们的建筑行为。不过,与达官显宦的豪宅建设由国家担当、僧侣寺庙的建设由信众捐资不同,百姓建房的开支则完全要由个体来承担。即使百姓们想要建设华宅美舍与显贵们媲美,在财力与规制上还是要受到很多的限制。无处不在的美景美宅带来的诱惑与各种限制之间的矛盾,给关中南部地区传统民居建设提供了参照,也形成了限制,在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中演化出以下特点:

首先,对自然环境的依附。“天人合一”是农业社会的基本哲学,“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是当时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在营造家园时势必会将自然环境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1959年在西安郊区中堡村出土的一组三彩建筑模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就是一个极好的民居建筑实例。该模型是一个长方形的两进院落,由前堂、后寝、廊房、亭台和园林构成,排列有序,布局合理,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方正、有序、对称的美学特征(图4-2)。值得注意的是,这处院落没有高堂大屋,也没有螭吻脊兽之类的高等级屋面装饰,完全是按照普通民居的格局塑造出来的。在普通的民居院落里建有亭台和园林,足见当时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还有一个细节也很值得关注——整座院落只有建筑,没有围墙。这样的布局显然不符合中国民间喜欢围合的居住传统。当然,结合关中南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我们也可以对这种开放式的院落做出另一种解释——茂盛的林木,优美的山水,使这里的人们完全可以以竹木或山水走势作为屏障,形成自然的围合空间,构成由竹木山水环绕、与周边环境相依附的院落格局。

图4-2 古代民居院落模型

其次,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人文精神可以表现在敬天地、尊祖先、知礼仪、讲孝悌、拜神灵等方面。紧邻都城长安的地理位置与众多显贵僧众的榜样作用,使关中南部一带受宗教的影响极为明显。樊川是古代长安城南郊著名的风景区,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将这条川道封给了爱将樊哙,作为他的食邑。鉴于四野美景,樊哙曾经在这里修建花园,将自家大院与山川美景相结合,樊川由此得名。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富庶,僧侣云集,在樊川建起众多寺院,其中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法幢寺、禅经寺、洪福寺和观音寺最为有名,被民间称为“樊川八大寺”。这些寺庙与长安城遥相呼应,或是藏经重地,或埋有圣僧的尸骨,或建于“诸神普降洪福”的风水宝地……这里殿堂林立,古木森森,自成佛家气象,是当地民众的精神家园。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寺院或与村落为邻,或建在村落之中,对村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不少村子虽然已经到处都是新房子,但是村中的寺庙和家院里供奉的土地神龛位依然存在(图4-3、4-4)。位于樊村乡小江村神禾塬北边的禅经寺尽管在20 世纪已经被拆除了,但是村民们并没有改变这个地方的公共用途,而是在此建起了一座小学。在当地考察时,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那些老村子里民居建筑的朴素与规整,与关中中部地区一些人家对高大门楼、庭院深深、雕梁画栋、彰显华贵的青睐形成巨大的反差。

图4-3 村中的寺庙

再次,对就地取材的遵循。在农业社会,大地就是人们的衣食父母,人们对大地的依恋怎么形容也不为过。房屋营造中的就地取材,就是这种大地情结的具体表现,这是华夏大地上民居营造的一个普遍规律。不过,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尤其是历史经历的不同,在就地取材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细微的不同。比如,与关中中部地区民居侧重于对材料的深加工不同,关中南部地区民居营造在取材时更多地源于自然,加工的程度要有限得多,在效果上也更加朴素。比如在砖的使用上,中部地区民居的用砖量比南部大,而且不少院落中的正房面墙和照壁墙上的砖,在使用前明显有单面或多面的抛光处理,墙体垒砌水平显然要高于南部地区;在石材的使用上,南部地区民居的石材上很少见到透雕、镂空等精雕细刻的工艺,像门鼓石、柱础那样的石材也只是以浅雕为主,花色图案也很简单,与中部地区的工艺复杂与图案丰富形成了巨大反差(图4-5、4-6);在屋脊和屋面的装饰上,南部地区民居也与中部地区民居有很大差异,南部地区居民没有造型多样的脊兽,檐口上也没有砖木装饰,甚至在最重要的大门上,南部民居的含而不露也与中部民居的显赫庄重形成对比(图4-7、4-8)。

图4-4 土地神龛位

图4-5 关中南部民居柱础石

图4-6 关中中部民居柱础石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紧邻都城的位置并没有让南部地区的人们形成盲目攀比都城的做派,而是保持着他们自身的追求。同是遵循就地取材这一古老的建造原则,受经济和规制方面的限制,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为了降低成本,这里的人们减少了对木石砖料的精细加工,更加追求原汁原味的效果;为了在节俭的前提下保持居住的舒适程度,这里的墙体更多地采用夯土来处理;僧侣建筑的榜样作用,使这里的人们不太喜欢张扬外露,而是更加追求古朴自然的家居风格。(www.xing528.com)

图4-7 关中南部民居大门

图4-8 关中中部民居大门

对关中南部的人们来说,自然山水是家园的大背景,道观寺庙是心灵的寄托,这两点对当地百姓营造家园的影响,似乎比近在咫尺的都城、身边所建的各种园林还重要,潜移默化地成为当地百姓营造家园的重要依据。尽管这里也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有着不错的经济条件,百姓们完全可以建造出与中部民居相媲美的房子,但是,这里的人们在家园建设中还是遵循着自己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走出了自己的路径,形成了自己朴实自然、简约憨厚的美学格调,同时也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营造技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