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原是流动于西北地区的游牧部落。周宣王时,秦庄公因征西戎有功,被封为“西垂大夫”,以稳定西北。西周末年,秦人护平王东迁洛阳,秦襄公被封为诸侯,丰、岐(今陕西岐山)一带也被赐予秦人,秦人从此拥有了立国之本。此后500 余年,秦人惨淡经营,励精图治,“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创造出自成一格的区域性文化。
秦人统一全国以前,其活动区域集中在关中。在统一战争中,秦始皇每灭一国,便在咸阳北原上仿建其宫殿一处,号称“六国宫殿”。统一后,秦始皇又将全国富豪12 万户迁到咸阳,从而使这里的人口激增到将近百万,在扩大了城市规模的同时,也荟萃了当时中国建筑的众多技艺,使咸阳都城具有了国家形象,也从不同角度极大地发展了营造技艺。
首先,建筑上的反传统。雄踞西部的经历和横扫六合的成功,使得秦人不太顾忌周朝制定的礼仪制度,而更加看重自我,彰显实力。反映在建筑上,秦人不但有用来举行朝会、颁布法令、婚丧大典的咸阳宫,还要建设“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同时,秦人还一反“面南背北”的旧制,将东方视为正位。阿房宫以及陵寝均选址于咸阳城的东面,形成顺地势而建并一路向东的城市格局。
其次,宫苑结合的布局。在古代,“宫”一般指那些比较正式的殿堂,是常用于办公的场所;“苑”一般指那些自然或人工营造出来的花木林地,具有园林的性质。据文献记载,周代已经有宫和苑,但是,宫多集中在城市,苑多分布在郊外。将宫苑相结合,宫苑穿插、交错相建,反映出秦人对人居环境的美化有极高的要求。当然,要将人居与环境完美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管是建造工艺还是规划布局,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些对当时的民居建设,特别是为后人的营造活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再次,建筑材料的多样。秦代建筑仍然以土木为主,但是比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夯土技术更加先进,咸阳宫遗址、秦长城遗址上出土的夯土墙,经历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至今能够屹立不倒,就是夯土技术具有较高水平的最好证明。秦兵马俑的出土,证明了当时制陶技术的水平,也极大地推动了砖瓦烧制技术走向成熟,烧制出了形态迥然有别的板瓦和筒瓦,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瓦当。尤其可贵的是,为了起到美化的作用,秦代还出现了在瓦当上刻制花卉或文字图案的工艺,在极大地增加了建筑顶部美观度的同时,也开始了在用瓦上的等级区分(图1-12)。
在今天关中的老民居中,我们还能看到房前屋后、庭院之上栽花种树的习惯,看到烧制的青砖灰瓦和各种造型精美的砖雕。尽管栽种花木的品种有所更新,砖瓦的加工工艺和材质早已现代化,但是,从历史渊源上追溯,还能多少窥视出一些秦文化的基因来。
图1-12 秦代瓦当上的纹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