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氏大宗祠建筑文化与艺术解读:清晰秩序中的美感与艺术启迪

陈氏大宗祠建筑文化与艺术解读:清晰秩序中的美感与艺术启迪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确实从陈氏大宗祠的清晰秩序中获得直观的美感与不断的艺术启迪。在前、中、后三堂中形成相应互动、前呼后应、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建筑整体,令人在各种充满指引性的建筑中循规进退,浑然不觉。梯级、台阶、地面、渠道、泥土等构成第三个空间,是更质朴真实的建筑。它们与大地融为一体,构成整个庞大建筑最为关键的根基。

陈氏大宗祠建筑文化与艺术解读:清晰秩序中的美感与艺术启迪

陈氏大宗祠三路五间三进,为规整端正“日”字型结构,稳固平衡。

祠堂结构从后堂始祖神位为中心点开始,以纵线前伸,穿过中堂“本仁堂”牌匾的“仁”字正中点,然后抵达门匾“陈氏大宗祠”的“大”字正中,最后进入流淌的河流。

▲图4-57 中轴线穿过“仁”字中心贯穿整个祠堂,一直抵达地堂前的小河 冯海棉 摄

同时,仍以此为中心,左右对称展开后堂、后庭、中堂、庑廊、月台、门堂、广场。此外,以广场、前庭、月台、后庭将三堂分隔,形成虚实相间、有无相生、明暗相接、主次分明、等级渐上的空间布局。

亚里士多德说:“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均匀与明确。”人们确实从陈氏大宗祠的清晰秩序中获得直观的美感与不断的艺术启迪。

陈氏大宗祠门堂面宽25.11米,正脊离地面7.8米,“当人与所观赏的景物的距离约等于景物的横全宽时,这时的水平视角约为54度,正好与人眼的自然水平视野张角相近,是一个较理想的观赏位置”。“当人与景物的距离约定于景物高度的三倍时,这时的垂直视角约为18度,是观赏全景的最佳垂直视角。”[4]因此,当人们站立在正门正前方23.4米处时,可尽观祠堂全貌。

◀图4-58 左右对称的通道、建筑隐藏着严格的等级与尊卑 李健明 摄

每一个关于数量、高低、朝向、明暗、主次差异的细节,都在渲染着无处不在的宗法制度与族权力量。在前、中、后三堂中形成相应互动、前呼后应、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建筑整体,令人在各种充满指引性的建筑中循规进退,浑然不觉。

陈氏大宗祠大量左右对称的纹饰或塑像,令画面呈镜像对应反复出现,有效强化画面含义,营造出方正中和的艺术整体感与完美感,构成以祠堂中轴线为原点的核心部位展开的衍生与发展的主次关系,令画面散发着等级与秩序的色彩。

同时,画面的左右对称,蕴含着东西升落的循环往复,表达着人们对生命永不终止与精神恒久不灭的真诚祈祷。

▲图4-59 左右对称的图案构成镜像结构,均匀、平和、净淡、优雅 李健明 摄(www.xing528.com)

此外,侧廊、衬祠将三堂有机相连,低调内敛,却令整体建筑主次分明、气脉贯通。开阔的广场、前庭、后庭带来的空气与雨水,通过门口、廊道、花窗、水渠的连接而自由流动,令祠堂与族人承接着来自上天的雨露与上苍的恩赐和启迪,实现着自然与神圣的结合。

沉雄大气的主殿、低调含蓄的廊庑、无迹可寻的水道、花影摇曳的小窗,各种建筑身份明确清晰,功能作用各司其职,彼此搭建过渡明显。因此,人们也在细微处敛息低首,于浩大处龙骧虎步,族人的活动节奏也随空间的大小阔窄与建筑的尊卑高低遥相呼应,构成充满文化意蕴与等级气息的空间结构,更在散发着建筑艺术的气氛中引导人们进退息止、恭谦礼让,最终达致建筑艺术与行为规范的深度契合。

◀图4-60 错落有致的结构彼此呼应,形成不同等级的有序空间 李健明 摄

作为严格的礼教空间,陈氏大宗祠仍遵循一屋三分的古老原则去呈现法制与艺术的融合。

屋顶为天,以致敬苍天与先祖为主体。因此,主脊装饰皆以崇敬天神、先祖为主旨,等级最为尊高,如花脊的宝鼎、双龙、鳌鱼、八仙、狮子,无不统领各方,一呼万应,以对应崇高的苍天与至尊的先祖。

▲图4-61 神龟、宝鼎、石榴葫芦,无不敬畏尊贵无比的苍天 冯海棉 摄

中分的祠堂为现实空间。从上而下是鲜红的檩脊、庄重的门匾、悬挂的神像、神主的木牌、神案的祭品、肃穆的金柱、端雅的柱础,构成人神共处的巨大空间。一切装饰与等级,都对应更为切合现实的需求。

梯级、台阶、地面、渠道、泥土等构成第三个空间,是更质朴真实的建筑。它们与大地融为一体,构成整个庞大建筑最为关键的根基。它们平整、沉默,更内敛、低调,呈现出大地那充满母性的温和、坚毅、宽厚以及兼容并蓄、厚德载物。

▲图4-62 苍天、殿堂、大地构成三个界限分明却平缓过渡的等级空间 李健明 摄

三个等级清晰的文化空间,指引着一切装饰与建筑都相随变化,更将不同级别的人群指向不同方向,引导他们的进退行止。

陈氏大宗祠以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以及微妙的建筑空间,调整着不同辈分人群形成次序分明的流动空间,构成静态的建筑与动态的人群间完美交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